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你的魂挂在树枝上, 你的魂挂在岩壁上; 我要把它喊回来l 我要把它招回来!女:我的魂挂在树枝上呵! 我的魂挂在岩壁上呵I 你用什么来喊魂? 你用什么来招魂?男:你的魂挂在树枝上, 你钓魂挂在岩壁上, 我杀牙猪来喊魂,① 我事山羊来·招魂。女:用牙猪来祭, 用山羊来祭, 可是我的魂还在野外 跑, 可是我的魂还在山里 游。男:你的魂不回来不要愁, 你的魂不转来不必怕; 我是个很神通的人, 我是个很显灵的人, 我会把魂喊回来, 我会把魂招回禾。 用板果树枝来喊魂,勺用麻栗树枝来招魂。板栗树枝摇一摇,麻果树枝晃一晃,魂呀就转来啦!魂呀就回来啦!女…  相似文献   

2.
野草     
我有一盆可爱的植物,清秀的身骨,拇指般大小的叶片轰轰烈烈地长满了枝条。一度地等它开花,白色的花。我不识这花的学名,却只认是盆名贵的品种,就小心地照料,至少某次电视上是这么说的。就等啊,等啊。弟弟来了,我老要把他赶得远远的,怕这小祖宗狠狠的小爪子扒光了它的  相似文献   

3.
赞铜奔马     
飞燕也罢云雀也罢反正在它的蹄下是对腾空的点化没有缰绳没有鞍蹬不摇不垂不夹尾巴跑得自由潇洒它张着嘴一声声长嘶一次次呼唤让丝绸之路开遍鲜花像一朵绿色的云像一缕威武的魂游到天涯仍然以西部为家舞蹈般的脚步鼓点般的蹬踏用汉代的节拍伴奏现代的繁华赞铜奔马@高平  相似文献   

4.
灵魂观是萨满教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石。从总体上看,萨满教灵魂观是一个由诸多元素构成相当完备的体系。就灵魂本身而言,它是多元的、运动着的,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它以多元又相互联系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对生命现象予以解说,从而构建了特有的生死观。灵魂观对北方葬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至今犹存。萨满教灵魂观是一种多元的灵魂观。认为灵魂的构成是多元的,人有三魂,即命魂、浮魂、真魂,三魂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统一体。"命魂"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是生命与智慧的源泉。命魂,又称生魂,即生命魂,满语为"发扬阿",赫哲族…  相似文献   

5.
彝海结盟     
郭健 《四川文物》2002,(4):111-111
地处大凉山的四川冕宁县,山高路险,地形复杂。千百年来,强悍勇敢的彝族人民一直繁衍生息在这里。每年五月,这里鲜花盛开,满山的索玛花装点着彝族人民美丽的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那就是被传为历史佳话的“彝海结盟”。  相似文献   

6.
魂乃何物?魂,乃能让人感知和体会之非物质性客观存在。魂。有生有灭,有美有丑,有善有恶。其依附于不同客体而表现各异:国家之魂,显露着国家民族之脊梁;军队之魂,体现了军队之作风;企业之魂,凸现着员工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蘭萼花     
普洱县城外东门山岭中,相传过去生长着一种美丽的花草,人们称它为“兰萼花”。兰萼花没有绿叶陪衬,只有二尺多高,笔直的一根花茎,颜色绿得莹莹欲滴,每一支花茎顶端只开一朵小红花。红花周围,有八瓣四季不凋的萼片托着,就象一只碧玉碗里盛着一颗红玛瑙,红光闪灼、鲜艳夺目;一阵山风吹来,翡翠般的枝干轻盈地摆动起来,红花散发出阵阵沁人的幽香。兰萼花有个特点,就是怕采摘。若是被人摘下,转眼间就成片成片地落花了;兰萼花不能移植,又没有花籽,花秧好象是从地里自己冒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魂啊魂,回来吧,快回来! 我的武器,早已飞向四面八方,飞到大森林的岩洞,飞到白云笼罩的山顶,飞到阴间和天层,四处去寻找你……”——《叫黑姑娘魂》这招魂的歌词,这南国的巫音,凄绝,幻绝。在这里,我们似乎听到了《楚辞》的遗韵绝响。这是收入《傣族古歌谣》中的招魂词之一,它的出现,不仅为解决《楚辞招魂》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为探讨《黄庭经》的体内神信仰以及与之有关的“存想”方术的起源问题,提供  相似文献   

9.
龙舞新春     
杨泓 《收藏家》2024,(1):2-7
<正>节日时白天舞龙和夜晚舞龙灯,已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习俗,小说家巴金一个世纪前在他著名的小说《家》中对家乡的舞龙灯,有过如下生动的描述:龙灯随着锣鼓声进来……锣鼓不住地响着,龙灯开始舞动了。这条从头到尾一共有九节,是用竹条编扎成的,每一节,中间插着蜡烛,外面糊了纸,画上鳞甲。玩龙灯的人便拿着下面的竹竿,每个人持一节。前面另有一个人持着一个圆圆的宝珠。龙跟着宝珠舞动,或者滚它的身子,或者掉它的尾巴,身子转动得很如意,摇摇头,摆摆尾,或者突然就地一滚,  相似文献   

10.
正清代河南固始县有一官宦人家,主人名叫吴煊,此人教子有方,治家甚严。一日夫人有病,吴煊正在愁眉不展,儿子吴其濬(1789—1847)跑回来说:大街上有一个神医,能掐会算,妙手回春,何不把神医请到家来?吴煊问儿子,你可曾见过神医治好过病者?儿子吴其濬如实相告,是听人说的。吴煊找来破旧衣服,扮成叫花子,跟着儿子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天放学回来,我发现妈妈在阳台忙碌着,走近一看,原来她买了一盆朱顶红花回来,正在给花培土、施肥、浇水。刚开始,我以为这盆朱顶红的花会开得很慢,谁知几天后,它那粗粗的根茎已经托起了一颗颗小小的花苞,花苞上面还透露出一丝丝淡红的生机。我给这盆花起名叫"小朱",每天一边给"小朱"浇  相似文献   

12.
球球     
正去年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这只小狗是鹅黄色的,眼睛水灵灵的,像两颗黑色的小球。鼻子就像一颗巧克力豆。嘴巴又尖又小,舌头又长又扁。它的尾巴很短,差不多和我的拇指一样长吧。我看它毛茸茸的,像一个球,所以就叫它球球。球球很聪明,能听懂我们说的一些话。我对它说:"球球回来!"它听见了,不管离我多远,就会很快地跑到我身边,不停地摇动它那短短的尾巴,好像在问我:"小主人叫我干吗呀?有什么好吃的给我啊?"我让它进屋去或者进笼子,它也很听话,马上就进去了。我经常逗球球玩耍,比如和它比赛跑。爸  相似文献   

13.
杨乃运 《旅游》2015,(2):90-95
剪纸总是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的感觉,是它多用红色纸剪出,颜色喜庆热烈,红红火火,对人的心思?是它图案或繁或简,多为吉祥题材,表达着人们迎福纳祥禳灾的意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逢年过节少不了它,人们习惯用它来渲染节日气氛,宣告一年新生活的开始?它千百年来已深深地融入民间节庆民俗生活中,是年节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也常常用它来点缀,它形成的文化长河世代奔流,洇润着华夏民族的每一寸土地。正因为此,它才被收藏家们所关注,所钟爱。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乐都县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西夏剔花牡丹纹罐,此罐是在亲仁乡隆国村征集的。罐高42、口径14、底径12.6厘米,圆口双唇,鼓腹,腹部有剔花装饰,即在罐体毛坯上,施白色包化妆土,以刀具刻划牡丹花枝轮郭与筋脉,然后沿花、叶周围剔地,去掉纹样以外的白色化妆土,露出黑褐色胎,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黑色地衬托白色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现在的游戏爱好者来说,电子游戏机刚被发明出来时的样子,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想在电视机上玩一局乒乓对战,你得先在荧屏上贴一张透明的塑料纸,标出球网和边界,然后操纵两根横杠(球拍)去击打一个白色斑点。没有声效、没有计分,球拍动不动就跑到屏幕以外,再也找不回来。游戏手柄是个古怪的白色盒子,两侧安装着黑色的旋钮,像是某种医疗仪器。  相似文献   

16.
牵挂     
一直以为自己很洒脱,不愿承认也会牵挂些什么。但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承认就等于没有,何况,牵挂一个人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爸去了新疆,据说是为了支援边疆的建设。时间是三年,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那时候的我年龄还小,根本不清楚那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多远的一段路程。在原本天天都能逗我开心的老爸终于有一天离开了家之后,我就开始趴在地图上寻找那个边疆城市——中国地图大公鸡尾巴上那个离哈萨克斯坦只有7公里的小城——塔城。天天掰着手指算那个西北角的地方现在是几点,老爸是在上班、睡觉还是在打  相似文献   

17.
正长白山在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境上,因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从长白山回来,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它太与众不同了。长白山是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长白山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望祭长白山。去国内其他名山旅游,都是远远地就可以遥望它的雄姿,可是当我来到长  相似文献   

18.
齐刚 《神州》2008,(8):50-50
去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的人们大都会注意到这样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这些人.头上挽着一束凤尾巴.齐耳的短发在大檐帽下蓬松着.腰间束着皮带.绑腿打得规整自然.既有军人的飒爽英姿.又有女性之柔美。她们就是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  相似文献   

19.
夏尾巴     
到了八月底,暑假只剩了个尾巴,夏天也只剩了个尾巴。暑假的尾巴被开学咔嚓一口咬掉了。夏天的尾巴却厉害着呢! 夏尾巴,好会赖哟! 柚子挺着金黄的大肚子,早把西瓜顶到了水果摊的一角。螃蟹挥舞着威武的大钳子,爬上了街边餐馆的广告画。白嫩嫩的藕悄悄地告诉人们荷花已经离开了河塘。夏衣的折扣已经打得贴近了水面。报纸笑眯眯地教大家秋补秋养的新法子。东家在立秋添了个小子,起名叫“秋来”,西家在中秋生了个闺女,起名叫“秋月”。可是哪里有秋?夏尾巴扫过来,太阳火辣辣,空调呼呼响。夏尾巴扫过去,热风一阵阵,短袖穿上身。人们喝着冰饮料说:“都九月了,这夏尾巴真会赖啊!”  相似文献   

20.
文明独特的民俗,它是蕴涵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哈达民俗也是如此。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丧葬嫁娶,迎送庆贺,祈福禳灾,求助致谢等红白喜事均需使用哈达,不可或缺。以白色哈达来表示藏族人民的纯洁无瑕的诚意和美好的祝愿。 一、尚白心态及哈达的演变 据传,公元一世纪,赞普(藏王)布德贡杰摄政时期,笨波教祖师的后裔有个叫春辛白堆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