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以其风格独特而扬名海内外。而院画则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近古时期的产物,并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代西蜀、南唐始设画院,收罗大批著名画家为王室服务。据记载,北宋时期由于绘画艺术本身的发展和徽宗皇帝的提倡,宣和画院制度完善,等级严明,教授有方,名家辈出,对后世绘画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幅张大千的画,同为1940年上半年所作,一幅人物《观世音造像》,一幅山水临元代画家王蒙的《夏山隐居》图.两幅均为精品,观后使人耳目一新.张大千(1899—1983),名爱,小名季,因号季爱,四川省内江县人.早年曾出家于定禅寺百日之久,大千二字便是当年的法号.自幼从母习画,后拜著名学者、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继之致力于石涛、八大、渐江、石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其山水画风格与苍茫浑厚、温润平和、简淡疏阔的“元四家”中其他三家迥然不同。他的山水画常常是繁密厚重、郁然深秀的,但其笔下的世界并非是隐居的桃花源般山水之境,反之,在他所构置的画面中充斥着重叠的变形和不断的扭曲。山水画语言的应用好似一面镜子,照映出其隐秘的热忱与野心、矛盾与不安,语言意象的背后潜藏着他身不由己的无奈与不甘。王蒙山水画的语言应用与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其代表作《青卞隐居图》中知其山水画语言应用及其建构历程,并探析背后复杂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4.
张启发 《沧桑》2008,(1):110-111
本文主要叙述了钱穆先生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并与同名的两本书作了比较,指出钱穆先生更强调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文化意义,即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5.
2500多年的苏州,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巷弄堂、城墙河桥、街坊市巷、名泉古井……这些充满神韵的古城风貌,在渐渐湮没。幸好,近几年连续出版的一套《老苏州》系列画册,将那些失落了的文明从人们遗忘的大海里一一搜寻了回来。这套用图片  相似文献   

6.
乾隆时期,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为接待和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万树园赐宴图》是一幅纪实题材的宫廷绘画,记录了乾隆皇帝在此赐宴率部归附的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首领的重要历史事件。本文以此图为对象,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图中油画肖像的少数民族人物身份进行补说,并对此图的创作背景、绘制目的和政治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房学惠 《收藏家》2003,(12):43-46
清顺治初年,明工部司务郑侠如“年未衰,即以恬退辞职,归田里,卜筑于宅之西,名之曰‘休园’”。休园位于扬州流水桥畔,占地五十亩,是清代扬州地区著名的私家园林。  相似文献   

8.
正京杭大运河奔腾南下,流经鲁南与苏北。大运河在鲁南与苏北境内有一个复杂变迁过程,历时千年,河道先后经历了从苏北宿迁境内南北改道以及鲁南境内东西两线形成的过程,历经沧桑。通济渠的开凿与大运河的南北改道公元7世纪初,隋朝统一了中国。隋王朝的统治虽然两帝仅37年,但是隋文帝杨坚与隋炀帝杨广父  相似文献   

9.
南通旧称通州,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明古城。这里留下了诸多的物古迹,名的南通三塔就是其中之一。民谣日: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  相似文献   

10.
《菊石图》是钱载的绘画作品,《大仕图》是金廷标的绘画作品。钱氏与金氏都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中,此二图为盛京皇宫原藏的绘画作品。钱载《菊石图》轴(图一),纸本。全纵304、横97厘米,画心纵185、横79厘米。绘峭石挺拔,以淡墨轻轻勾勒外轮廓,石纹及阴阳凹凸以勾松皮的方法画出,所用的皴法与时尚的披麻皴不同,别开生面。石纹又用浓淡墨的苔点点缀,更具文人画的特色。石  相似文献   

11.
闲来无事,偶翻漫画剪贴本,重温了《六艺》创刊号上的一幅珍贵老漫画《文坛茶话图》。这幅漫画描绘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坛名流俊杰群贤毕至,在茶话会上畅所欲言、共商文化事业大计的宏大场面,当年在漫画界、文化界曾风靡一时。笔者在此愿将它公之于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上海收藏家王毅向笔展示了一幅《十九路军淞沪抗日血战图》。此图鲜明地展现了73年前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3.
苏轼《偃松图》卷与《古柏图》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偃松图》卷(图一)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卷三二著录。纸本,短卷。墨笔画古松一树,左向横斜出盘石间。右边识:“眉山苏轼”行楷书四字,钤朱文“赵郡苏氏”大印一方。后纸明·张谦跋云:  相似文献   

14.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成功,随即建立湖北军政府。消息传出,全国为之振奋,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十一月三日夜,贵州自治学社与新军宣布起义。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痛感于清王朝病人膏肓,行将就木,贵州巡执沈瑜庆为身家性命计,于是顺应潮流,通电全省,饬令所属文武官员正式离职,交政于民。就这样,贵州的辛亥革命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政权的更替。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先生早在《华盖集》中,频频论及史官摆架子,正史装腔作势,不如野史和笔记。尤其是明史,"明人恩怨纠缠,往往藉代言以侈怼笔"。(夏燮《明通鉴·义例》)陈寅恪先生给治史者指出原则:"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纂述易疏于诬妄,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多在讳饰。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周勋初《唐人轶事汇编·前言》)陈寅老主张双管齐下,并行不悖,匡谬补缺,择善而从。谢国桢先生更直截了当地指出:"野史笔记足以扩充历史的内容,增补官修的不足"。(《明清野史笔记概述》)《菽园杂记》与兴化明季史学硕  相似文献   

16.
黄小峰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1):75-90+110-111
本文是对传为北宋王居正《纺车图》的个案研究。作者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考察,结合纺织科技史的研究成果,指出画中描绘的是一架有意体现出粗糙和原始色彩的麻苎纺车。画中哺乳的年轻母亲与老妪之间围绕纺车的协同劳作,蕴藏着家族昌盛、"世掌丝纶"的特殊寓意。此外,作者还在文中探讨了《纺车图》与"豳风七月图"、"纺绩图"这两类可能在元代新出现的图像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康熙皇帝玄燁,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八岁登极,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年),其间曾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据玄燁自己讲:“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今特诹吉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观览民情”,是为了视察黄河、运河之河防堤工,顺便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其实还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大师巴金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活动,80年来写作、翻译作品总计达1300万字。其中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长篇小说《家》享誉中外。这部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小说名著是如何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上海收藏家王毅向笔者展示了一幅《十九路军淞沪抗日血战图》。此图鲜明地展现了73年前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十九路军淞沪抗日血战图》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