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革命老区江苏省金湖县,有一条农抗河,它是在抗日时期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中,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带领农民抗敌协会会员开挖的。一条农抗河,记载了共产党一心为人民,也承载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农抗河的由来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北临白马湖、南滨高邮湖,内有宝应湖,承接着淮河上中游16万平方公里的洪水入江,历史上素有"淮水走廊"之称。千百年来,这里水患不断。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金湖秧歌是劳动人民以朴实的感情、集体的智慧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创造的,有据可考的就有数百年历史。其唱词、曲调和演唱方式非常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汉族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金湖秧歌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金湖秧歌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金湖秧歌",是乡土文苑中的"一枝奇葩",也可以说她是乡土中发掘的"瑰宝",秧田里诞生的"诗经"。笔者欣赏秧歌声中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也关注对秧歌号子的保护与传承,为此从研究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铎 《中国地方志》2007,(11):48-51
由于史籍中对尧的出生地记载不足等原因,对尧出生地研究在学术界形成多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有尧出生在金湖、宝应、高邮、天长等11种观点。文章通过对各方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了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试图理清其中线索。  相似文献   

5.
兴化市沙沟镇,位于盐城、高邮、宝应、建湖、兴化五县(市)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素有"金沙沟"之称。据志载,远古时代盐城以西、淮安以南、宝应以东、兴化以北地区曾是一片湖泊,称古射阳湖。沙沟是古射阳湖中的一座小岛,先民以捕捞为生,战国时期称蔡家柳垛,公元前206年称射阳村。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赐项伯为射阳侯,沙沟成为项伯的封地。西汉武帝元狩  相似文献   

6.
水乡芦苇荡     
正"芦苇青,芦花白,花絮满天飞,它与荡里人家情绵绵。盖房、做席、编柴泊,一生相伴紧相随……"这是一首流传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盐城西部水乡的一首歌谣。芦苇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水乡儿女。水乡忆,最忆芦苇荡。盐城西乡,地处盐城西部秦南以西,大纵湖、义丰、北龙港、楼王一带。这里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有名的锅底洼,曾有过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她与兴化、宝应、建湖等地的芦苇荡衔接,将荡水联为一体,形成荡中有水、水中有荡、水荡相融、水天相接的特有景观,成为里下河地区的一个招牌,一道特殊的风  相似文献   

7.
金湖县虽建县较晚,但却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民间文学土壤,尤其是所属的东南片区闵桥、塔集、银集等5个乡镇,历史上隶属高邮县,被称之为"高邮西北乡下五镇"。由于受维扬文化的影响,这里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宝藏,除了已发掘整理的金湖秧歌、劳动号子、民间故事外,  相似文献   

8.
张晓蕾 《神州》2014,(3):34+47
"哏"、"俏"是东北秧歌中最独具特色的风格。"哏"、"俏"的风格是在东北地区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产生、发展的,经过时间的积淀使其融合到了东北秧歌的动作表现之中、融入到了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之中。本文从东北秧歌风格特点"哏"、"俏"的产生、"哏"、"俏"的舞蹈表现形式、舞蹈表演中的"哏"、"俏"三个方面来分析"哏"、"俏"的风格特点、发展形式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夏夜乡村     
正夏天到了,我坐车回到了老家宝应,一进宝应农村我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夏意。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谢灵运的"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我先走到了菜地,满地金黄的油菜花吸引了我。这时有一只黄白相间的蜻蜓飞了过来,我静静地观看着。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惊飞了蜻蜓,油菜花瓣也随风飘舞,顿时感觉清香扑鼻。我告别了油菜地,又来到了荷塘。瞧,那些荷花多美丽啊!荷塘里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  相似文献   

10.
金湖景区 金湖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宁县境内,因地处金溪上游,富含沙金而得名。金湖整体形状呈圆弧形,仿佛一轮新月,由东北向西南,再折向东南。湖区有大小溪涧数十条,汇集周边6县市4766平方公里流域的水流,景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长62公里,有"百里金湖"之称。  相似文献   

11.
惊艳金湖     
金湖真美。她的美不仅是那丹霞地貌展现给你的山光湖色,更多的是历只给你留下的一缕缕时光的痕迹。置身于此,你会怕拢了这里的淳朴与宁静,惊了这里的神秘,坏了这里最原始、最野性的情韵。金湖风景区位于闽北武夷山中段东南侧的泰宁县境内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溪,由干溪里有沙金故取名金溪。80年代国家修水电站,在金溪的芦庵滩上拦河筑坝形成了现在这个库容8亿立方米的浩翰人工大湖。湖又因溪而得名。称金湖。这湖水把方圆百里的丹崖奇峰和原有的人文景观连成一片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独特风景区。现已形成的18…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1000多个县市中,以古代皇帝年号命名的县还不多,江苏省宝应县就是其中的一个。唐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寺尼真如偶获"八宝"献与皇上,代宗视为祥瑞,遂改年号为"宝应",改县名"安宜"为"宝应"。除了这段  相似文献   

13.
洪泽县地处苏北江淮平原的西部,困境内有洪泽湖而得名,全县总面积217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66%,除老子山镇踞于水上外,其余乡镇皆分布在洪泽湖大堤的以东地区.大堤以东地面的高度在1O米以下,系水网平原,东滨白马湖,北邻苏北灌溉总渠,南隔三河,另浔河、草泽河、老三河横穿全境.与其接壤的县(市)有淮阴、清浦、淮安、宝应、金湖、盯眙等.  相似文献   

14.
江沛  薛云 《安徽史学》2022,(2):89-97
学界对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的认识,至今大多聚焦于秧歌剧本的改造及其工具性价值上,对从城市走出、粗具现代艺术修养的秧歌改造者的思想转变、认知变化、情感起伏关注不够。其实,陕北秧歌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民间舞台到政治舞台的华丽转身,秧歌改造者为适应乡土环境和以边区政治文化要求所做的创作转向至为关键。在整风要求、下乡经历和战争与革命动员需求等因素影响下,秧歌改造者通过其现代艺术修养提升了秧歌表演中的民间艺术水准,增强了战争与革命动员的宣传水平,同时也接受了面向工农兵进行文艺创作的新立场和新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既升华了民间秧歌,也塑造了秧歌改造者,是中共政治文化与民间艺术形式有机融合的极佳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金湖岩琐记     
金湖,如果想当然以为只是一方浩瀚的水,那是大错特错了。人称之"天下第一湖山",山的比重很大,山水之美互补互丽,相得益彰。百里金湖,两岸迥异,奇岩突兀,绚丽多彩,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是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土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以汉文化为主并融合了其他民族等习俗的多元文化。东北秧歌舞蹈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一个舞种,为了研究东北地区的秧歌,采用不同层面与角度来分析。本文拟选取舞蹈生态学角度来对东北秧歌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了解这一舞种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韩艳 《神州》2011,(25):66-69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这是清代文学家,吴锡麟在《新年杂咏抄》中关于商河鼓子秧歌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秧歌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包括现代舞台化在内的多种形式转换,与本土民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疏离。这一脱"俗"求"艺"的过程,大致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因应现代文化规则而自我调适,由此呈现出与本土民俗文化的暂时性远离,属于"被动疏离";二是创作主体因渴望被整合到现代文化体系中,而积极融入现代文化语境,呈现出与本土民俗文化的持续性远离,属于"主动疏离"。关注传统秧歌在现代舞台化过程中与民俗文化的不同疏离关系,理解其在形态转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探索传统秧歌的历史脉络、当代转换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还足众生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临济宗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今山东)人,为风穴延沼禅师的法嗣弟子。得法后应邀至汝州(今河南)首山开演教法,成为首山第一世。后又迁往汝州叶县宝安山广教院及城下宝应院等处,大扬禅风,一时十方海众云集,弟子辑有《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一卷。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11,(38):108-108
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临济宗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今山东)人,为风穴延沼禅师的法嗣弟子。得法后应邀至汝州(今河南)首山开演教法,成为首山第一世。后又迁往汝州叶县宝安山广教院及城下宝应院等处,大扬禅风,一时十方海众云集,弟子辑有《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一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