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地方志》2012,(5):54-57
平江路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据清《吴门表隐》载,古名"十泉里"。宋开宝八年(975),宋政和三年(1113),元至元十三年(1276)苏州曾分别称平江军、平江府、平江路。今平江路路名当得名于此。千年古街平江路,由南干将路苑桥起至华阳桥,并苏城第四条直河即平江河,全长1606米,跨涉17座桥梁。路宽3.2米,原为弹石路面,1958年改为长方石人字形路面.2002年后改为长条石板。规划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起护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接白塔东路。面积116.5公顷,是苏州古城中保留最古老、最完整的河街相依的双棋盘格局典型。这里集中了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控制保护古建筑47处,古桥13座,古牌坊3座。古井20余口。  相似文献   

2.
平江路算是苏州保存最完好的古街了,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净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嚣迥然两个世界幽静的河道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长卷画. 几乎所有人都会以为诗人戴望舒写的丁香巷就在平江路,它的寂寥、她的淡然忧伤,你还没迈步,就在那里盈盈地等着你.佛经上说,人与人的相逢乃是因缘前定,在大千世界,你一眼就看见了那个人,从此心里,眼里都是喜乐. 灿若桃花,艳若云霞的平江路 苏州的路或者街,在过去大多指向的都是复数:一水一陆,河街并行,并山塘街一样,平江路也是那种传统的复数,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柔一刚,只是比山塘街要沉静得多,就像一对携手并肩俊俏儒雅的男女,他们的岁数大约应该是在中年吧,或者是还停留在青年的尾巴尖上.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城坊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漫步平江路,驳岸上洗衣服的女人,树荫里垂钓的老者,老虎灶、熏青豆……这些打上了时间烙印的事物,在这条老街上一一呈现在眼前,让人有了不知今夕是何夕的错觉.  相似文献   

3.
<正>"七狸"在山塘街东口向南拐弯处到西山庙桥。到苏州,游山塘的客人常常会问:"这山塘究竟是‘七里山塘’还是‘七狸山塘’呢?"客官毋躁,这"七里山塘",指的是山塘街的长度有7.7华里,而"七狸山塘"则与明朝名臣刘伯温有关。话说元末泰州义军首领张士诚,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举兵攻陷了苏州城。苏州成了张士诚的大本营,他把苏州改称"隆平府",并自称为"吴  相似文献   

4.
以上谈了几种宋代全国性石刻地图,下面再淡一下宋代有关单个城市的石刻地图。这方面较为著名的有《平江图》碑和《静江府图》碑。《平江图》碑,原藏江苏苏州府学文庙,现仍存。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由平江府(今苏州)郡守李寿朋重整平江坊市所刊。由吕梗、张允成和张允迪勒石。  相似文献   

5.
王远昌 《旅游》2009,(10):70-70
平江路是老苏州的一块底色。不仅有千年古河特有的温润,还有江南巷弄散发的厚重气息。 平江路纵贯苏州市东半部的平江区.南北走向,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端临近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全长1606米。说是一条路.其实是一条不能再窄的巷,一条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东半城的主干道。  相似文献   

6.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上有个江淮省,与安徽、江苏两省有关,设立尚不满3个月即遭裁撤,可谓昙花一现。安徽、江苏原为一个省——江南省。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包括今上海市)名由江宁(今南京)、苏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苏",巡抚驻苏州,布政使驻苏州。安徽省名由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境内有皖河  相似文献   

8.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9.
<正> 8月8日下午4点,我们和本刊华东工作站的李巍乘坐旅游大巴从无锡赶到苏州,住进了由苏州市旅游局事先安排的苏州饭店。苏州市旅游局与苏州饭店同在一个大院内,没过多一会儿,市场处的周处长一行就赶来了,我们很快进入了话题。"以前来过苏州吗?"周处长问。"10年前到过,但记不清具体时间了"。他又问,"苏州的主要景点都去过了吗?"去过,但印象不深了,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看一看苏州有特色的和新开发的景点。"他想了想,"那就去山塘街和陆巷吧。"第二天上午9点,在苏州市旅游局田坤的陪同下,我们驱车从苏州饭店出发,穿越繁华的市区,很快就到了山塘街。  相似文献   

10.
<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有着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2006年5月20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的木刻版画最早由徽州传入,最初兴盛则在山塘街。山塘街是当时苏州商业最繁荣的地区,外地商人来苏,总是先到这一地区立足,徽州木刻  相似文献   

11.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重 《清史研究》2002,4(1):62-70
五、明清苏州城市的人口变化道光《苏州府志》卷10说晚明的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亦即城市人口占到全府人口的十分之八九。虽然这个说法无疑有夸大,但城市人口在苏州府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很高则是可以肯定的。苏州府本是明清江南城市化水平最高之处,而苏州地区(即吴、长、元三县)又是苏州府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仔细来看,在本文所研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人口有很大变化。对于这个变化,我们也从府城与郊区市镇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府城的人口变化明代后期苏州府城(城…  相似文献   

12.
唐伯虎山塘梅花梦都君萍苏州间门外山塘边的早春之夜,习习轻风,万树红梅,一天明月。一所简朴的丙舍内,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解元公唐伯虎,举酒对月,浮想联翩……这七里山塘是唐敬宗宝历初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组织民工开成的。出于对诗人的感恩戴德,苏州人也像杭...  相似文献   

13.
杭州灵隐飞来峰第91龛①密理瓦巴等三尊造像,是我国石窟中颇富特色与最具神秘色彩的元代雕作之一。龛内尚存有“平江路僧录范□真谨发诚心,命工刊造密理瓦巴一堂,上祝……”的题记残铭。按僧录为元代管理寺庙机关中的职务名称②,平江路属今江苏苏州一带。现存题记文字仅表明龛像造于元代,施主系来自平江路的范姓僧吏,龛像主尊名密理瓦巴。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对飞来峰的初次考古调查③以来,由于包括龛像残损、教义艰涩在内的诸多原因,无论是这龛雕刻的形象特征、题材内容,还是人物身份与宗教文化内涵等均未得到切实…  相似文献   

14.
苏州三元坊原孔庙内有两块明代的碑石。一块是嘉靖四年(1525年)镌刻的《古圣贤赞》碑(原碑无碑名,这是根据它的内容来定的),碑高207厘米,宽99厘米;一块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镌刻的《苏州府重修儒学记》碑,碑高269厘米,宽123厘米。这两块碑是明朝反动统治阶级鼓吹尊孔读经的历史见证。所谓"赞圣贤",就是"尊孔",所谓"修儒学",就是"读经"。剖析这两块碑文,对当前批林批孔的斗争,或许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一回称"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重点描绘了自西向东,由乡入城的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这"十里街"和"一街"都指苏州山塘街。山塘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在吴中主持疏浚塘河堆土修筑的一条长堤,后人称之为"白公堤"。山塘街呈"水陆并行,  相似文献   

16.
梦里到川西     
张辉 《旅游》2000,(7):21-23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这是我小时候听熟,并十分爱唱的一首歌。当时不兴“流行”二字,然而,这首家喻户晓的歌,并不亚于时下《心太软》之类的流行歌曲。二郎山在我的心目中是又高又远,亦神秘,亦梦幻。我和我的影友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幸翻过二郎山,领略了那边的好风光。  相似文献   

17.
少1个鸡蛋     
一天晚餐,我们家煮面条吃。我爱人从陶钵里掏出三个鸡蛋,犯难地说:"哎呀,少一个,四个孩子怎么吃呀?"我说:"三个有三个的吃法,有什么愁?""向邻居借一个。""又借,我最怕欠债了。""煎,切蛋丝吃。"爱人说着拿起两个蛋就要磕碰。我急忙制止":且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勇于"追梦"的伟大民族。从"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到"精卫填海"、"干将铸剑",一个个介于神话与现实之间的故事,吸引着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去探寻,去奋斗,去创造。本人出生于山塘街,又于2003年1月起分管山塘街保护性修复十余年,亲身经历了山塘街从破山塘、脏山塘变为老山塘、古山塘的转变过程,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迈不开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9.
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碑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碑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所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 苏州儒学记》.此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碑系碑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碑阳为宋刻,而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文史快车     
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演变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作"府"。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明清时期,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