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天生 《江淮文史》2016,(4):137-146
正伍氏家族源于春秋楚国,可考者有26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史料的缺失,伍氏家族的传承、先祖事迹的发生地甚至始封地,都成了历史之谜。2009年据媒体报道,苏州职业大学教授、吴文化研究所所长吴恩培,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伍颖,湖北荆楚伍氏宗族理事会伍峰等人组成伍子胥故里考察组,专程赴湖北监利县进行考察,确认该县黄歇口镇伍场村就是伍子胥故里。这一结论的得出,只以当地传说和后世族谱及伪造的"遗址"为  相似文献   

2.
姑胥鱼城     
<正>苏州胥门的名字缘何而来?始终说法不一。今天,在胥门百花洲公园北,有一尊伍子胥雕像巍然屹立,表明他与胥门有关。雕像的背景,是一组描绘苏州二千五百年历史的砖雕。显然,伍子胥不仅是为吴国立下赫赫功劳的能臣,更是苏州古城的总设计师。《吴地记》的记载:"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石碑见存",印证了胥门与伍子胥有关。当年,吴王夫差信任奸臣,不听  相似文献   

3.
书讯     
《苏州历史文化名人资料汇编(全3册)》高福民主编,大32开平装,2007年6月广陵书社出版。本书由《伍子胥研究资料汇编》、《金圣叹研究资料汇编》、《冯梦龙研究资料汇编》3种  相似文献   

4.
<正>划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是我国流传极为广泛的民俗活动,有关它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相似文献   

5.
昭关的魅力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英雄豪杰、贤人名士多如牛毛,灿若星辰,但能流传至今、深入人心的,大多依托一个故事或凭借一段佳话,“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即为其一。十分有趣的是,人们在记住伍子胥的同时也记住了昭关。  相似文献   

6.
涌潮形成之初,潮神信仰即随之产生。因古人将钱塘潮、广陵潮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破坏归因于伍子胥冤死泄愤,故伍子胥最早被视为潮神时,其形象乃是凶神。不过,随着两汉以来士人对伍子胥忠孝形象的强调和人们对涌潮成因认识的提高,魏晋以后,潮神伍子胥的形象渐趋正面。隋唐五代时期,由于钱塘江两岸低地的开发和人口增殖,钱塘江潮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剧。除先贤形象外,伍子胥司潮神职也为政府重视,故唐时对潮神伍子胥封号赐爵,将其纳入国家祀典。  相似文献   

7.
<正>自公元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筑大城苏州于江南原野,这拥有独特地理和文化环境的苏州,就成为江南的一座文化重镇。苏州在晚清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十分特别,文人众多,考取功名的也多,多到可把文化优势转化成为政治优势。苏州出了不少朝廷高官,仅光绪年间就有潘祖荫、翁同龢和两位苏州籍军机大臣。还有苏州出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城市。从春秋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阖闾大城到北宋名臣范仲淹首创苏州府学,苏州经历了尚武到崇文的转变。苏州是"吴门画派"的发源地,"明四家"之沈周(长洲相城人氏)、文徵明(长洲人)、唐寅(吴县人)、仇英(太仓人)全部出自苏州地区。明代苏州,更是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的日趋繁华,孕育了文化的大繁荣之势,当时的苏州可称为  相似文献   

9.
潮神考论     
潮神考论刘传武何剑叶潮神,又名伍胥神[1]、涛神[2]。自唐以来,被认为是主宰钱塘江潮水之神,杭人为其立庙建祠,春秋祭拜,尊崇有加,影响很大。一、传说的嬗变最早记录伍子胥被赐身死的是《左传》哀公十一年,云:“王闻之,使之(子胥)属镂以死,将死,曰:‘...  相似文献   

10.
黄建宁 《文献》2005,23(1):265-269
《伍子胥变文》有一段描写伍子胥逃亡的文字:"潜形菌草,匿影藜芦,状似被趁野干.遂使狂夫莨菪."(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卷一①)  相似文献   

11.
于跃 《文史月刊》2012,(3):66-67
伍子胥:渔父是恩人 春秋之际,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死,一路死里逃生刚出韶关的伍子胥突然遇到了一条大江。后面有楚国的追兵,他必须尽快渡过江去,到达东方的吴国。可是,茫茫大江横在面前,如何得渡?  相似文献   

12.
<正>苏州是闻名中外的水乡。公元前514年,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规划建造了吴国的阖闾城。经历了2500多年的苏州古城,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基本格局,城内河网密布,环城河及城内的"三横四直",还有支流如经如纬遍布全城。苏州还有不少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例如吴中区的甪直镇、木渎镇,吴江区的同里镇、黎里镇,昆山市的周庄镇、锦溪镇、千灯镇,常熟市的虞山镇、梅里镇,太仓市的沙溪镇等,都是千年古镇。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方志》2008,(6):48-48
作为江苏水乡的苏州,不仅人民的生存和生产离不开水,历代官吏的政绩同样离不开水,大凡政绩卓著的地方官都是治水高手。远到大禹治水,“三江底定”,再到伍子胥筑苏州城设立水陆城门,无不把水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春申君黄歇因兴修水利而在苏州留下黄埭、黄桥的地名。唐代白居易因筑连接虎丘和阊门的七里山塘,苏州人民将之称谓白公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 伯嚭(PT),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相似文献   

15.
阊门女人     
据苏州市2005年版《金闾区志》载:“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都城,于城西偏北开辟阊门。”因此有人说.苏州古城的历史有多久,阊门的历史就有多久。关于间门的人和事,已经有了许多的著作,但见诸史籍的阊门女人则是凤毛麟角。本文辑录了几位阊门女人.与读者见见面。  相似文献   

16.
嘉兴端午习俗中,除了束艾采蒲和佩香囊、吃粽子和五黄之外,还有捕蛤蟆、吃蜘蛛煨蛋、吃油馓子、蚕花饭和大蒜拌豆腐,纪念伍子胥等独特习俗。这些独特的端午习俗,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崇拜英雄和崇尚正义、民间神仙信仰等地方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0,(10):30-31
翻开大运河的千年日记,第一页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写。公元前486年,夫差打败越国之后,意欲北进伐齐,以实现称霸中原的梦想。为了运送军队和辎重,夫差决定开掘运河。沟通江淮。这项任务落在了首辅大臣伍子胥的身上。伍子胥自扬州向北缀连湖泊洲渚,用一年的时间开凿了一条长约150千米的运河。  相似文献   

18.
伴君如伴虎卷四十《渐江水》经“北过余杭,东入于海”注云:“昔子胥亮于吴,而浮尸于江,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文种诚于越,而伏剑于山阴,越人哀之,葬于重山。”这里说的是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和越王句践杀文种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国人,由于楚平王枉杀了...  相似文献   

19.
一些史家认为,春秋时越王勾践在兴越灭吴中,实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计划或谋略,事实不是这样.若果有此事,有关史书一定会有所反映.然《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墨子》、《吕氏春秋》、《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涉及吴越史迹的典籍中未提及,可见此事并未发生,但我意它亦非后人虚构,盖因于引用史料失当所致.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语,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话出吴国老臣伍子胥之口,显然,它并不是越国的兴国计划;第二,伍子胥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时在吴败越、越提出求和之际,当时,越王勾践还未入吴为奴,自然就谈不上越国后来的兴越灭吴的计划了,而伍子胥更不可能提前道出数年后越国实施的计划;第三,伍子胥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退而告人曰”,这种私下对人所谈的话,断不会为越国君臣所获致,自然也就不可能作为越国的兴国计划.由此可见,“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乃是吴国老臣伍子胥在吴王夫差不听其谏言,轻率地同意与越国讲和的情形下,从内心发出的哀叹,实非后来越国君臣所为.  相似文献   

20.
《话说高淳·古代篇》●出版南京高淳县历史悠久,约5000年前就出现原始村落。古固城为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相国圩为江苏省最古老的圩围;古胥河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如伍子胥、孔子、周瑜、李白、白居易、韩世忠、吴敬梓等,以及韩国新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