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河南省新郑县文物保管所在清库时,发现一帧明神宗朱翊钧赐给重臣高拱的诰命。此诰命系特制的丝绢织品,纵30、长545厘米。底色分淡黄、浅青、深黄、浅绛、灰白五色,其上均织以云鹤花纹衬托。“奉天诰命”四字为篆体,两边织有龙纹图案(图一)。诏令文字为墨书寸方工楷。文后钤盖篆书“制诰之宝”朱色玺印。印下落款“万历三十年四月初六日。”存根左半文  相似文献   

2.
清同治年间奉天诰命在赵县发现1993年2月,我们在赵县秀才营村发现了一件清朝同治年间赐封兰翎侍卫加三级李蕴隆之伯父李学朱为昭武都尉、伯母刘氏为恭人的《奉天诰命》。该诰命为黄绫,长275厘米,宽32厘米。正面有“奉天诰命”4个篆字,底色为兰、深兰、红、...  相似文献   

3.
1990年冬,浙江平阳县文物馆在该县万全区宋桥镇金垟村征集到一件崇祯二年诰命,原件藏周家后裔处,今归平阳县文物馆收藏。该诰命质地为特制丝织彩绢,饰有雷云纹,黄色,纵30、横290厘米。绢首镶有72厘米蓝色绢,织印有“奉天诰命”篆书四字,字旁双龙盘缠,夹缝处写有“××号”草书字样,前二字已模糊不清。诰命全文恭楷书写,字迹匀整。绢尾又有长64厘米黄色绢,织印“泰昌元年月日诰”篆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海宁县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面太平天国安民旗。旗呈直角三角形,插旗杆边的边长86、下边长89、斜边长134厘米。旗用淡黄色土织棉布制成,白色棉线缝边。旗面上墨书"太平天国前军前营司马李令奉安民"十五字,字为楷书,自左至右分排三行(图一)。"奉"字下盖有一长方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6,(11)
正《书法丛刊》2005年第3期上刊登了殷宪《近年所见北魏书迹二则》一文~([1]),第一则是《北魏石棺墨书"四耶耶骨"》,介绍了他于2002年在大同市所见的一方石棺盖上的墨书文字(图一),"棺盖为沙岩,高四○厘米,宽二八厘米,上下框四厘米,左右框三厘米。上有墨书六行,凡五七字,可确认者五四字"。为方便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明代思宗皇帝(朱由检)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两件圣旨诰命,敕授傅永淳祖父母、父母,是珍贵的明代皇帝推恩大官员的实物资料。该两件诰命,均为草绿、黄、土黄三色织锦,呈长方形,上织锦、云纹饰。永淳祖父母诰命(录文一),残长180、...  相似文献   

7.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私、官印共十一方,现予以报导,并就其中有关印章略作考证。一、私印七方井相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3、边宽1.5×1.5、厚0.6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井相私印”四字。有边栏(图1)。李邦私印馆藏品。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6、边宽1.8×1.8、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李邦私印”四字(图二)。  相似文献   

8.
河南叶县境内出土元代铜印一颗。印为正方形,重1.5公斤,边长7.9、厚1.14厘米;梯形钮,上宽3.8、下宽2.27、高6.8、厚1.14厘米。印背钮旁左刻"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右刻"中书礼部""二至正十八年三月造",字迹潦草。印文为八思巴文,译成汉文为"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之印",比印背钮旁左刻汉字多"之印"二字。  相似文献   

9.
1973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发现棨信一件,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件棨信红色织物,长21、宽16厘米,上边有系,正面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六字(图版壹)。原件保存良好,字迹清晰,据简报应为西汉晚期遗物。"棨信"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夏,我们见到一批用“姜石”制作的印章,据说出土於一座古塔废基中(附拓印)。这批印章正面加工磨平,四侧稍作磨砻,背面一般不甚加工,或保留原石自然形状。印面呈方形、长方形、菱形、圭形或小规则圆形等不同形式,最大的长9.5、宽6.4厘米,最小的长1.5、宽1.3厘米,高自1.5—4厘米不等。印文多在方形或长方形边栏内,个别边栏呈梯形。印文全似阳识,个别特殊的难辨。字径大的有1.2、小的仅0.3厘米不等。有的似竖行,有的似横行,笔划也有竖写、横书之别,有的像楔形,有的像三角形,还有的像图案。一般为方块,但有的却很窄长,而且一行中有两种形体,似为一种艺术书法。由於印面的大小所限,有的一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乡小围埂村发现铜印1方(见图)。印正方形,边长7.3、厚1.5厘米。印柄扁圆形,上细下粗,高8厘米。印文右半为篆书"南军后参军篆",左半为阿拉伯文。印背右刻楷书"丁卯年造",左刻阿拉伯文,印左侧面刻楷书"永字第五百九十六号"。清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在云南蒙化厅(今巍山县)回族聚居的小围埂村起  相似文献   

12.
(一) "管军上百户之印"一方湖南省博物馆藏,系收集品。铜质,正方形。边长6.7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2.15、边厚2厘米。有柄,通高6.85厘米。重900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右一行为"管军上百户之印";左两行为"中书礼部造","大德元年十一月日"(图二)。按元代官制,上百户从六品。 (二) "管军下百户之印"两方湖南省博物馆藏。一方系收集品,另一方在1980年出土于资兴县厚玉公社。收集的一方,铜质,正方形。边长6.1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1.6、边厚1.5厘米。有长方条形直柄,通高6.3厘米。重675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  相似文献   

13.
1987年4月中旬,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文物管理所在当地征集到清代杜文秀大理政权的一方官印。此印铜质。印面正方,边长7.9、印厚1.6厘米;圆柱形直纽高7.7厘米。印面边框宽1厘米,左方刻阳文篆书"都督之篆"4字,右方刻阳文曲形阿拉伯字,汉译为"苏莱曼"(图一)。印背纽两侧均刻阴文款,右款为"壬戌年造"4字;左款为小儿经文4字(图二)。  相似文献   

14.
齐城左戈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春,潍坊市城东南约15公里的桑犊故城遗址,出土齐城左戈1件。此戈形体修长,首部残,援微上翘,隆脊、身两侧有刃,长胡三穿。内微上扬,两侧有刃,上部有缺凹,尾部稍残。内上一长楔形穿。残通长18.2,援长10.2、宽1.8~3,内长8.5、宽1.7~2.8厘米。戈身通体较光滑,内上略有泐斑。重0.15公斤(图一)。内尾部穿下铸有铭文2行7字,为:“齐城左冶所汉(洧)造。”(图二)铭文周围留有模印痕迹和边栏。戈铭“洧”,金文首见,从水从又。甲骨文  相似文献   

15.
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竹简试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陵纪南城凤凰山八号汉墓共出土竹简一百七十六枚,完整简一百六十五枚(长22.4——23.8厘米,宽0.55——0.8厘米,厚约0.1厘米),残简十一枚。文字墨书于竹黄一面,共七百八十余字。字为隶体。简文内容是"遣策",记载随葬品的名称、质地、数量。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河南省博物馆收集到不少金代铜官印,现分别介绍如下。一、"都统所听字印"一颗。1965年3月南阳县出土。正方形印面,长方形柄。印面宽7.1、厚1.5、通高4.7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都统所听字印"六字。背面右刻"兴定元年九月";左刻"□□礼部造";侧面刻"都统所听字印"(图一)。  相似文献   

17.
沧州地区近年征集到两件古代铜器: 虎符一件,长9.5、宽2.1厘米。符阴中空,边缘有三角形榫。背部有错银铭文:"与杜阳太守为虎符第一"十字,左右两片各五字。左半肋部有"杜阳左一"四字(图  相似文献   

18.
1979年5月,玉林县蒲塘公社新忠大队金鸡坪(旧名金鸡营),出土了一颗南明铜印,印文为篆书"平东将军之印"六字(见图)。铜印长、宽均为10.4、厚1.5厘米,重1.5公斤。印背铸一虎形立状印柄。印背分别刻有"平东将军印"、"永历六年礼部造"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0月至11月间,江苏省太仓县发现周闻及其妻张氏墓志各一方。这两方墓志是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文物。周闻墓志边长51、厚11厘米。篆盖已失。题为《明武略将军太仓卫副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铭文用楷体书于方框内,每字1.5厘米见方,全文28行,满行27字,共669字。其中第12行"仁庙"二字、第19行"英庙"二字、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馆从市废品收购站拣选到1方金代铜官印,此印原混杂在由凤台县调运至淮南市的废铜中。此印印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板状纽,印边长5.6、厚1.5、带纽通高3厘米。印面刻阳文九叠篆书"尚醖署印"4字。印背纽两侧均阴刻楷书款,左款为"内少府监造"5字,右款为"正隆二年六月"6字(图一、二)。"正隆"为金完颜亮年号,正隆二年为115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