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曾经形成过漠北地区、河套和岱海地区、内蒙古东南部三个典型的农业中心。北方少数民族大都将其政治中心——汗庭选在这里,可见适宜农业发展的北方草原地区对游牧民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穷科克岩画的分类及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画在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区东起大小兴安岭西达黑海的广大区域内都有分布,从岩画的内容看,大多与古代游牧民族有关。在对中国西北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迹进行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岩画的附近,一般都有古代游牧文化的遗址分布,这应该是古代游牧文化遗址分布的一个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3.
匈奴和鲜卑族金银器的动物纹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被人们称为“马背民族”的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党项和蒙古等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在草原金银器艺术上,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古代文化中,鹰是一个为引人注目的形象。它是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猛禽,也是青海远古文化中很早就被崇拜的神灵之一。先祖们把搏击千里凶猛神奇的雄鹰奉为神灵崇拜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袁靖 《南方文物》2014,(1):54-57
<正>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考古学研究中探讨生业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学术命题。笔者认为,生业主要是指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等,而社会则涉及当时的整个社会结构和精神文化。中国古代不同地区的生业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轨迹在一定  相似文献   

6.
马戎 《民俗研究》2002,(3):81-89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敕勒歌》所描述的我国北方草原的景观,它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不知呼唤起多少幼小心灵对于茫茫草原的幻想。  相似文献   

7.
一、北方草原现代地理环境北方草原位于欧亚草原东部,是欧亚草原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北方草原范围东部的南段起于努鲁儿虎山,东部的北段起于大兴安岭,西抵帕米尔高原,北部西段起于萨彦岭,北部中段起于贝加尔湖,北部东段起于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南部的西部到昆仑山和祁连山,南部中部到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南部的东部到大马群山和七老图山.  相似文献   

8.
张景明 《文物世界》2013,(5):36-42,59
党项族和女真族是分别居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西部与东部的少数民族,建立了西夏和金朝政权,而且都经历了原始部落制、奴隶制、封建制的社会发展历程。这两个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与北宋和南宋经常发生战争,在经济、文化方面来往频繁。在这种大背景下,西夏和金代的金银器,从风格上讲应与辽朝同样处于北方草原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文化的余韵、宋文化的直接影响下,以及西方文化因素的渗透,形成了自己特色的金银器文化和艺术风格,并在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当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历史跨入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后,由于种种的原因,发生于新石器中晚期的农业扩散对北方地带的深远影响渐渐终结。主要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此前已渐变为畜  相似文献   

10.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作为我国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它曾经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北方的广大草原,匈奴在其兴起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北方的许多民族,对我国北方民族的融合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战国时期,匈奴分布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势力强盛,统治大漠南北,建立了北方草原上第一个游牧民族的大帝国。历史上,它是一个以国家政权实体形式与中原王朝发生持续作用的显赫民族。它对中国北方统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地区古为“蛮荒之地”,但自汉末三国以后,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衰退,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游各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这一地区迅速得到开发,到六朝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已有了显著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均有了长足的进步。长江中游的矿冶、造船、纺织、制茶、制瓷等手工业在全国同样享有盛名。瓷器生产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手工业部门,它的兴衰可以从侧面反映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长江中游地区墓葬中出土了越来越多的瓷器,并发…  相似文献   

12.
晁舸 《丝绸之路》2009,(22):5-10
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出土了大量含有动物纹饰的器物。从已知考古资料入手分析,发现其产生与商周时期黄河流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有关,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了以斯基泰类型为代表的欧亚草原动物纹的极大影响,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则是欧亚大草原上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的民族迁徙浪潮。  相似文献   

13.
拓跋鲜卑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的传统游牧民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结合文献、考古资料以及考古出土骨骼胶原蛋白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数据,重建拓跋鲜卑的食物结构,在此基础上探讨拓跋鲜的卑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及其与北方农耕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中国北方和新疆地区发现的金属器与欧亚草原东部地区出土的同类器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公元前1千纪中国北方地区与广阔的欧亚草原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互动。作者指出,中国北方地区与草原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文化交往有很大不同,与草原东部地区的相互作用是南北向的路线,这是匈奴联盟形成的基础;与草原中部地区的交流是东西向的,从图瓦、萨彦-阿尔泰到天山,最终孕育出了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5.
黄雪寅 《收藏家》2008,(11):19-22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把金银器当作富贵和寓意天长地久的珍贵物品,从埃及法老到印度国王,从罗马教皇到中国皇帝,都在生前和死后大量使用、随葬金银器。内蒙古古代北方草原民族,也十分喜欢用金银器作为装饰品,比之其他民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以草地畜牧业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土地植被类型,包括草甸、草原和荒漠,地域涉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各省区及川西、陕北、山西大同盆地、河北坝上和吉林、黑龙江西部[1].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地广人稀,许多元代城镇废弃后鲜遭人为破坏,为保存元青花瓷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6)
正商周以来,活动在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的古代部族,大都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在带动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推进着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整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鄂尔多斯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大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得天独厚的大自然赐予和历史的文化积淀,鄂尔多斯文化呈现出古朴、清新、自由奔放、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青铜器就是代表之一。目前发现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早可以上溯到商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西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在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民族有突厥、回纥(回鹘)、契丹、室韦、奚、袜羯等,以突厥和回纥为主,在他们的遗迹遗物中,金银器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一时期,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的逐渐繁盛,中西文化、南北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并在金银制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作为我国古代东北早期的居民之一,对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手工业技术、建筑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都曾有过突出的贡献.与同一时期生活在东北的其他各民族一样,为古代我国东北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东北开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研究表明,早商时期是中原与北方文化的结合时期。从晚商时期开始北方青铜器兴起,并向外传播到达了蒙古和米努辛斯克等地,而商文化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是中国北方青铜器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西周初年,草原文化的兴起又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这些交往形成了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冶金区,这也是后来匈奴联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