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9,(6)
流行于西周中原地区的柳叶形青铜短剑,因复合剑柄技术而与众不同。它的衍化始终以强化剑柄为线索,最终衍化出身柄连铸的新型短剑,成为秦式短剑的重要源头。除了自卫、征战以外,西周柳叶形青铜短剑还应具有一定的刑罚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青铜短剑是青铜兵器中独具特色的类别之一.出土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区域、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大体有东北系统、北方系统、西南夷系统、吴越系统、巴蜀系统.综观各系青铜短剑间之最大区别在其柄部,北方系统青铜短剑从一开始就栖身连铸,自成体系(图一);西南夷短剑虽也柄身连铸,但柄的形式及纹样变化极多,别具地方特色(图二);而东北系统短剑却柄身合装、附加装置使用;宝鸡(弓鱼)国墓地及西南地区巴蜀文化中则发现了大量极有特色的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剑身后有短扁茎并有穿用以装置剑柄,我们称其为扁茎柳叶形短剑(图三).而人面  相似文献   

3.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偶然发现的卡拉苏克型青铜器中,从南戈壁出土的一件不大的青铜短剑,格外使人感到兴趣(图一)。短剑长23厘米,以浅红色的青铜铸就。剑刃锋利,剑体中间有脊,剑把两侧有平板式剑格。剑柄稍弯,横截面呈椭圆形。柄两面分别饰有两条图案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朝阳市博物馆收藏1件牛马纹柄青铜短剑。此剑1979年在喀左县山嘴乡发掘的战国墓中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曲刃短剑、陶罐等遗物。剑为灰绿色,通长26.6、格宽3.4厘米,重156克。直刃,锋略尖,中部起脊,有格。在剑柄两面分别铸牛马纹,牛为站立状,由格部至柄首上下排列十四头,最上边为首的一头回首眺望,两侧分别铸S形纹。其余十三头形制相同,均头向  相似文献   

5.
中原地区西周青铜短剑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的青铜短剑在中原地区约发现40余件,有些标本的年代可早到周初,可以印证文献中有关周人用剑的记载。西周时期已形成几个青铜短剑系统,并存发展。中原地区的短剑,应是受早期巴蜀文化以及中原晚商文化短剑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短剑系统,其形制与北方、南方同时期的短剑明显不同,相互影响均较少。  相似文献   

6.
1985年秋,蓟县翠屏山乡西山北头村民挖菜窖时,在距地表140厘米的土层中,发现1件青铜短剑。据发现者讲,短剑出土时完好,后从剑格处折断,剑身丢失,现只存剑柄,残长8厘米。柄首扁圆形,中间饰镂空图案似双角倒卷,角下有斜格交叉,镂空处原来似有镶嵌,现已脱落。剑茎扁圆、中空,上镂3行共18个长方孔(见图)。  相似文献   

7.
山西博物院2018年《争锋——晋楚文明特展》中展出的一把青铜短剑颇为引人注目。这把青铜短剑出土于山西省绛县横水墓地,为扁茎式,剑身装饰人首纹,并铸有3字铭文。这种形制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不多,带铭文者更是少见,是研究西周时期人首纹青铜短剑的一件重要标本。本文从青铜短剑的起源入手,对考古出土和传世品进行了简单梳理,通过铭文释读等,认为这件器物是西周时期带铭文人首纹青铜短剑之孤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北方式青铜饰牌主要是指发现在我国北方长城内外铸有动物纹的青铜饰牌而言。由于最早发现于内蒙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河套地区附近,所以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在国外称之为“野兽纹”。具有动物纹和动物立体造型的青铜器,其出现时间很早,至少在商代中期以前就把动物立体造型运用在武器之上了。北方青铜器上的动物纹,一直延续到西汉或更晚的时间。青铜短剑、刀子、马具、带具、饰牌等,都包含在这一类器物中。就北方式青铜器整体而言,青铜短剑、青铜刀子和动物纹饰牌,是北方式青铜器构成的三要素。而青铜饰牌则是这三个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青铜短剑的分期及形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古代青铜文化中,有两种比较引人注目的文化遗存,这就是以T字形柄曲刃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和以匕首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两组不同的遗物群。这两个系统的青铜短剑,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命名。前者在国内一般称为双侧曲刃式铜剑,近年也有人称之为东北系铜剑;后者在日本称为"绥远式青铜短剑",认为是"绥远式"青铜器群中的一种。也有称后者为"远东塞斯安"、"中国斯开泰式"、"鄂尔多斯式"、"中国西伯利亚式"铜剑的。  相似文献   

10.
冀北地区是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也是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错地带,其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尤其是东周时期的青铜短剑遗存最为集中,而且文化因素极其复杂。本文在对该地区发现的青铜短剑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揭示这些复杂的文化面貌中所含的各种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91年9月,阿城市大岭乡青年农民吴双权将1件残断的青铜短剑送交阿城市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短剑是其内弟梁成刚于1990年5月在大岭乡新兴村上雷木屯西北约2公里处的一撮毛山上发现的。这件双禽回首  相似文献   

12.
<正>青铜短剑时代:春秋现藏: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特征:短剑为曲刃式,呈琵琶形,因此也称曲刃青铜短剑或琵琶形短剑。中间起脊,脊断面呈六棱形,双边刃锋利,靠剑锋有血槽,短柄。并附有加重器、剑镖、七连环、松石坠。加重器铁矿石质,磨制,呈枕状。剑镖为扁圆形,外铸有三角几何纹,上有一个穿孔,嵌有一镂空扁球形铃。剑鞘接七连环,七连环青铜铸制,按大小序列套接,其中最大环呈多股绞合状,下有绿松石坠。相关背景资料:曲刃青铜短剑是古代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短兵器,形制多样,是我国北方青铜文  相似文献   

13.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抚顺地区早晚两类青铜文化遗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抚顺地区的考古工作有所进展,1975年发现了伴存有商代青铜环首刀,似夹砂红褐陶三足器为特征的望花遗址,继又发现了具有同一特征出土有大型筒式鬲的小青岛遗址,以及清原、新宾、市郊区等地的青铜短剑墓遗存。1980年以来在新宾县和抚顺郊区开展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属于战国以前的早期文化遗址七十四处。其中以夹砂红褐陶三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址五十二处。通过这些材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在秦汉以前,抚顺地区曾存在着早晚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图一),现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銎柄式柱脊短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的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多,形制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考古学角度观察,是深入了解北方青铜文化和古代民族最为重要的器物之一。关于北方地区青铜短剑的分群研究,在首先认识了东北地区的分体曲刃剑和内蒙古长城沿线的联体直刃剑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逐渐认识到北方地区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自成一系的短剑。这种短剑,柱脊、銎筒式柄、叶刃多呈波浪状曲刃。身柄的结合方式与联铸体直刃剑相似,曲刃、柱脊剑身又与分体曲刃剑相若。基本形制似乎介于上述曲刃剑和直刃剑之间,但又都有明显区别。这种短剑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有著  相似文献   

16.
古滇国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是一朵璀灿的奇葩,古滇青铜兵器则是其中之精华.古滇青铜兵器上的立雕动物高度写实,成为世界上最早(春秋时期)发明和使用失蜡法铸件.许多兵器本身就是仿照某些动物的攻击部位雕铸而成,开人类仿生兵器之先河.古滇人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发明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马蹬.出土实物资料证明,位于中原腹地安阳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及青铜冶铸遗址出土的铜矿,就来自云南永胜金沙矿.古镇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滇池和洱海两个区域.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属滇国范畴,称“滇国文化”.青铜器出土地点记有呈贡、晋宁、昆明、安宁、澄江、江川、新平、陆良、曲靖、富民、禄丰、路南等县市的近40个地点.洱海地区青铜文化属滇西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7.
1985年4月,茂汶羌族自治县石鼓乡农民梁茂成,在房屋左侧取土修厕所时,距地表2米处,挖到石棺葬墓一座,随葬品物有陶双耳罐、陶豆、陶单耳杯、陶罐、青铜短剑一把等。除铜短剑未毁外,其余均被社员挖毁。此剑造型和铸造颇具特点,近似柳叶形,剑身扁平,柄微鼓,柄身中有脊  相似文献   

18.
銎柄直刃式青铜短剑及相关遗存的初步分析陶宗冶Basedonthe1argequantityoftheexcavatedmaterialsandtheco—existencesofgravegoods,theauthormadetheperiodiza...  相似文献   

19.
王志敏 《北方文物》2008,(3):32-33,图版三
2000年12月,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市南郊的金厂镇二组征集到一青铜短剑和一双孔石刀。这两件文物是当地村民于1995年在北山坡上修建暖棚时发现的,其埋藏深度距地表约1.5米左右,并伴出有人骨、陶珠等物。据出土情况分析,它应是一座土坑墓。该出土地点位于通化市南郊通化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称于世。滇化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化中一大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青铜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