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山神仙府     
雄踞句容境内东南的茅山,以“江南第一山”而著称于世,是久负盛名的道教圣地,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誉,被道家尊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相似文献   

2.
《文韬·守土》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绝”,银雀山汉墓所出竹简本(下简称“简本”)作“汽”。敦煌所出唐写本(下简称“写本”)作“化”。按“汽”即“I乞”,二者音义皆同,实为同源字。《集韵》:“汽,击也”;“讫”,击也”,于简文虽可通,但觉勉强。“汽”  相似文献   

3.
自北宋大中祥符起到明万历年问,岭南岭北湘、桂、粤省相继发生二百多起瑶人用暴力反抗官府的大小事件,前后延续六百年。对这些事件的性质,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宋、元、明、清的文献和地方志材料中,都一律称之为“瑶乱”,还使用了一些污蔑瑶人的语句和文字;建国后的不少学者文章中又称之谓“少数民族起义”,  相似文献   

4.
王家耀 《清史研究》2023,(6):133-147
本文尝试结合自明清易代以来广东连阳地区地方社会的历史脉络,重新审视康熙年间连山知县李来章编纂《连阳八排风土记》之过程。李氏编纂此书的目的不仅出于应对地方官员之间在权责上的矛盾,也为了证明“教化”瑶人的意义。尽管官府不断推广教育来开化瑶人,但“八排瑶”这个人群类别在地方社会的不断交往、竞争中保留了下来。该书的编纂不仅影响了官府和士大夫对于八排瑶的历史书写,也影响了后世对于八排瑶作为少数民族的认知和塑造。  相似文献   

5.
心斋  才云 《中华遗产》2007,(5):96-103
“茅山道士”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你一定想像不到如今的茅山有多热闹,想像不出茅山道士有多忙碌。以道教天生的世俗和亲和,我们甚至很难把它和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联系起来。“十万朝山”的盛况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代人对茅山的痴迷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其中所折射出的或许不仅仅是宗教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人的头发一般长不到半米长就会枯黄、开叉,在琳琅满目的美发护发化妆品多如牛毛的今天,许许多多爱美女性仍然为自己的头发枯黄、开叉而心急如焚。然而,在广西北部龙胜瑶族自治县密林深处一个几年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的红瑶村寨里,仅68户人家近300名红瑶嫂的头发超过1米,最长的达1.70米而不枯黄、开叉。10月“旅游黄金周”期间,这个叫黄洛的红瑶村寨以“群体长发之最”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名声大作,使得人们对这个刚冠上“世界长发第一村”的深山小村寨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7.
虢国墓地所出商代有铭玉器共3件,本文主要研究其中一件玉瑗上的铭文:“小臣系害”。“小臣系”是晚商的贵族,“害”字当读为“谒”,是“朝见”之义。玉瑗应是古代文献中的“贽”。  相似文献   

8.
连山民歌     
连山境内壮、瑶、汉各民族均有独特风格的民歌,内容丰富,流传甚广,有“出门三步起歌声”之俗语。壮族居民用壮话唱的称壮歌.亦称南歌;瑶族居民用瑶话唱的称瑶歌:汉族居民用连山方言唱的称连山山歌。现在,壮、瑶、汉各族民歌也统称为连山山歌。  相似文献   

9.
茅山是我国道教名山,地跨江苏句容等县,道教称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历史上有不少著名道士隐于此山修炼。南朝齐梁道土陶弘景是其中最著名者。陶弘景(公元452或456—536),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禄,隐于茅山立馆修道,至梁大同二年(536)逝世于茅山北部的朱阳馆(弘景曾在此道馆修炼),其间居茅山达四十余年,死后窆于朱阳馆东南约二百米的雷平山(茅山北部的一座小山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成都周边一带宋墓所出龙形俑的考察,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认为其形象并非四方之灵中的“青龙”,而可能与唐宋文献记载的“伏龙”有关,起护宅镇墓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傅二石 《收藏家》2004,(10):61-61
傅抱石有三方自刻印章:“其命唯新”、“踪迹大化”、“代山川而言也”,这是他终身不渝的信条。《茅山雄姿》一画所展现的恰恰就是新、是真、是美。1965年初夏傅抱石应邀赴位于南京市东南的40公里外的茅山写生。茅山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根据地,山区的特殊地形使日寇始终未能完全将其占领。50年代以后这里逐渐形成著名的风景疗养区。傅抱石来到这里,抚今追昔,画家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2.
法花初探     
法花初探郭学雷(山西省文物鉴定组)民国初年许之衡著的《饮流斋说瓷》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蒲州一带所出者最佳。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平阳、霍州所出者,其胎半属瓦...  相似文献   

13.
周家台秦墓出土的秦始皇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历谱简的重新编联表明:此历谱与尹湾汉墓所出的“元延元年历谱”、甘肃肩水金关所出的“五风三年历谱”格式相似,是一种简便的历谱。  相似文献   

14.
茅山道院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当地有句老话: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这一“照”,居然把南海康有为给照来了。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十余年,武昌起义,清廷才对维新派人士悉予赦免,康有为回到国内,深感命运多舛,心情抑郁,便乞灵于祖坟的风水了。从1916年起,康有为对茅山发生了特殊的兴趣,几乎踏遍了周围的山陬水涯,想为母亲劳连枝卜得一块“牛眠吉地”。他专心致志地钻研堪舆之学,兼及道藏之书,经几年努力,初步发现几处风水宝地。如何优化选择呢?他采用很别致的筛选办法:在相中的穴位处,深挖下去,埋下小麦,隔很长一段时间,重新把小麦挖出来检…  相似文献   

15.
刘晶 《神州》2013,(21):213-213,215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红瑶作为瑶族的一个重要的支系,因其妇女上身衣着的外衣颜色以红色为主色而得名。刺绣在红瑶的服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红瑶刺绣代表图案“老虎爪”进行探析,使人们了解红瑶传统图案“老虎爪”在红瑶服饰中的内涵及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山茶》2009,(12):172-172
传说黄帝的曾孙帝喾时代.“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因平叛吴将军之功.娶得帝喾之女。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这个故事在我国南方瑶、苗、黎族中广为流传。盘瓠就是瑶族的祖先盘王。  相似文献   

17.
在瑶族民间有关“瑶蛊”的传说愈说愈玄,大部分并不符合它的愿意,有许多甚至是自觉不自觉地借“瑶蛊”的卦爻辞发挥自己的思想,许许多多的人仍谈蛊色变,把它视为“能致人于死地”的神物。“瑶蛊”对瑶族社会发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深刻地影响了瑶民的思想,千余年来,瑶族民间人们视“瑶蛊”为瑶家祖传道术,对它只能相信,不可怀疑。因此,只有将它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够使我们真正看清“瑶蛊”的原貌并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粤北连南的崇山峻嶺中,居住着二万五千以上的瑶族同胞,他们分住在八“排”卄四“冲”(“排”与“冲”都是“村”的意思)据老人谈,他们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湘南“道州”来的,来连南大概已有六百年左右。瑶人没有文字,我们“连山志”,其中记载着:瑶人是宋朝来的,又说在隋朝时,这里已有了瑶人。那么瑶人究竟是什么时候来的,还没有可靠的记载,据老人说:他们初来连南,还是用石器工具,以后才从汉人那里学会了用铁制工具。目前瑶人社会在经济上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  相似文献   

19.
肥水源于何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历来都有争议,虽然经过几度讨论,至今仍无统一意见。通观古今大致有四种说法:小蜀山说、紫莲山说、鸡鸣山说、将军岭说。第一说以晚清时期的汪士铎为代表,他认为“《水经》肥水所出之独山,即今小蜀山也。”(见《汪梅村先生集》卷二)在《水经图注》中汪氏解释得更为详细,他说:“肥水出良余山,或谓之独山,今小蜀山在大尖山(即大蜀山——引者注)北。当水所出,疑即古独山也。”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在卷六“小蜀山”条下亦是如此提法,“  相似文献   

20.
窦忠如 《纵横》2012,(8):48-52
神秘的古琴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弹拨乐器,古琴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创制而成,古谓之为“琴”或“瑶琴”,而今还有“七弦琴”之称。不过,最初的古琴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便增加一根弦为六弦琴,到了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又增添一根弦,故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