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今存记录宋代典章制度之正史和政书等典籍,对宋朝接待外国使客制度之记载多有不详,但日僧成寻之《参天台五台山记》却详细记录了他以使臣身份受到宋朝政府之正规接待,享受引伴、护送、朝觐,及官方提供之交通工具与食宿等待遇情况。通过梳理《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宋朝政府对成寻一行之接待情况,并与其他文献之相关记载互作印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宋朝对外国使客接待制度之内容。宋朝对外国使客的接待制度,不仅体现出宋朝政治制度中分工细致、多机构相互合作与牵制,并严格按照行政规则办事之特点,而且亦反映出宋朝发展对日本等国交往关系之积极态度及其整个外交政策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黄老帛书》内多称三才,考三才之道本出《周易》,乃蕴于易卦体系中的义理精义。阴阳五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义理体系代表,其初亦曾潜在发端于《周易》之内,易数五行化在此过程中起到较大沟通作用。战国末,以《月令》为标志,阴阳五行思想已形成,汉儒欲因此使本以阴阳为思想主导的《周易》五行化,这反映出阴阳五行思想体系影响之大,由此使较早产生的三才世界模式被五行体系所吸纳整合。经汉魏晋以来的长期酝酿发展,最终使阴阳五行思想体系,在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得到较完善表达。通过对三才模式被五行体系吸纳整合的分析考求,可以断言《黄老帛书》之成不会晚于战国末以迄秦汉之际。  相似文献   

3.
浅论李鸿章幕府──兼与曾国藩幕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幕府为人才之渊薮。嘉道以前,幕中多出学术人物,嘉道以后,则多出封疆大吏。如陈銮之出百龄幕,林则徐之出张师诚幕,胡林翼之出陶澍幕,左宗棠之出骆秉璋、曾国藩幕,周馥之出李鸿章幕,均是显例。但从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来看,出于幕府的封疆大吏,无疑当以李鸿章为...  相似文献   

4.
齐芳 《神州》2013,(1):7-7
韩愈“以丑为美”的诗之所以呈现出美的特质,是因为他以丑的形象传达出了美的情感,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论述。其一,韩愈往往借丑的形象来表达批判之情,这种对于丑的运用使谴责、批判的力度与强度加深;其二,“悲苦”之情抒发必须用丑的形象,愈丑愈苦,愈苦愈强,充分体现出诗人对于苦难的承担与超越。但无论是批判之美还是超越之美,我们都能体会到深厚情感之后的巨大冲突,正是根源于这种“冲突”,韩诗成功地将丑转化为美,将生命的痛感转化为审美的快感。  相似文献   

5.
读书记闻     
近年来,由于工作强度和深度日增,颇感读书太少,学识浅陋。如何读书,心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于是便翻阅前人的书,想找一点有可资借鉴的读书经验。《国语·楚语》记楚庄王太子学习的事,楚大夫申叔时说:“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  相似文献   

6.
释《国语·楚语上》“教之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论傅太子一段,是我国有关古代贵族教育的一段重要史料,常常被学人称引。申叔时谈到了需要教授的内容: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内中的“教之《令》,使访物官”,则颇让人费解。韦昭注:“令,先王之官法时令也。访,议也。…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06,(9)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精工宏伟之作,使人感到有一种震撼的巨大力量,它既有硕大庄重完美之形,又不失精美细腻、空灵飘逸之气。整床用料十分讲究,均精选上等海南黄花黎之料,无论何处,都充分体现了黄花黎所特有的神奇光泽,在自然光或灯光直射下,其掩饰不住的琥珀光泽和迷人耀眼的金质光泽跃然而出;深浅不一的褐色细腻纹理夹带着像金光闪烁而跳跃流动的溪流,使人忍不住本能的去轻轻抚摸。以手抚之,顿感温润如玉,凝之如酥,夹带其散发出的淡淡降香,使人犹如置身于仙境一般。再看其雕工,圆润纯熟,刀法生动流畅,形态逼真,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8.
浅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雷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雷神故事,表现出我国古代雷神崇拜的民俗以及雷神故事的道教渊源,彰显其神道设教的创作目的。纪昀借雷神这一民间话语,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正统思想,以期有助于社会安定,人心归善。纪昀对社会道德沦丧感触颇深,以“神道设教”以示劝惩,他看到纲常大坏,世风日下,欲以此补充道德法律、文明教化之不足,以期使人远恶向善,以维护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纪昀写的雷神故事是让人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行终有恶报的观念。这些故事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虽然语颇荒诞,似出寓言,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  相似文献   

9.
文章之道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如久雨初睛,登高山而望旷野;如楼仰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可以远眺;如英雄侠士,裼裘而来,绝无龌龊猥鄙之态。此三者皆光明俊伟之象。这段话为曾国藩所写。简洁的几句话,表达出作者独特的观点,也使我看清了自己的欣赏口味。我喜欢笔法各异的古代散文,但为  相似文献   

10.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雷神故事,表现出我国古代雷神崇拜的民俗以及雷神故事的道教渊源,彰显其神道设教的创作目的.纪昀借雷神这一民间话语,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正统思想,以期有助于社会安定,人心归善.纪昀对社会道德沦丧感触颇深,以"神道设教"以示劝惩,他看到纲常大坏,世风日下,欲以此补充道德法律、文明教化之不足,以期使人远恶向善,以维护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纪昀写的雷神故事是让人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行终有恶报的观念.这些故事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虽然语颇荒诞,似出寓言,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  相似文献   

11.
酷吏     
"酷"字从酉,表示与酒相关,在《说文》中的本意是"酒味厚"。"酷"字与残酷、残暴产生关联,早在《荀子.议兵》中就有提到,说"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意思是说,秦国的君主,他使民众谋生的道路很狭  相似文献   

12.
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物》1984,(3)
帛书原卷已断裂,接通后在每行之末用阿拉伯字码标明行数。写定释文时,以□标出残字或笔画不易辨认之字;以〔〕表示帛已缺损,计算位置按通行本补入之字;以()注出假借字、异体字之本字;以〈〉表示改正明显的误字。  相似文献   

13.
民国前期宁波盗匪肆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手中掌握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其数量之高,程度之先进是当时官方武装力量都鞭长莫及的。考察其武器来源,主要有抢劫警察保卫团枪械,兵以武器售与匪,还有士兵携带枪械加入盗匪队伍。盗匪掌握大量先进武器,不仅为其抢劫掳掠提供便利,也使官方剿捕盗匪带来巨大难度,从侧面反映出官府对民间武力并未实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或者是树身的脉络纹理的画法,是一种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技法。山水画家往往通过皴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通过自我对自然事物的体悟来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一种审美渴求。山水画中的皴法展现了中国画的线条之美,皴法的多样性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对线条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进一步地表现出山体的质感和传达出画面的意境。随着时间不断地流逝,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追溯到元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大宗,其中以黄公望为首的四大家集古人之所长,融进己意,自成家数,使我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文章将结合元四家山水作品中的皴法来诠释我们中国山水画的线条之美。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使其援古证今,言之有据;使其减少了冗词赘句,以微言传达出深意。对唐代诏敕用典艺术的考察,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使其援古证今,言之有据;使其减少了冗词赘句,以微言传达出深意。对唐代诏敕用典艺术的考察,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7.
徐闻是西汉南海丝绸之路的出海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西汉武帝中期(前110-87)我国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港问题,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我所识,以说徐闻是出海港比较符合史实。所谓出海港,应界定为离开国境之谓也。据此,我理解史家经常引用《汉书》卷28下《地理志》关于自汉武帝以来组织的首次南海远洋航行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这段史料,就是指徐闻是南海丝绸之路的出海港。  相似文献   

18.
敬之先生勋鉴: 宛平事件,日人声言不期扩大。今先肯定敌情:日军部之暴戾举动果出整个日政府之意乎?抑非整个日政府之意乎?如出整个日政府之意,而犹声言不期扩大,是以欺骗言论激励其国民,并求得世界之谅解;如非出整个日政府之意,则其声言似属可信。就昨日求见我参部某科长之日武官所云,其要求尚不甚奢,似有和平之望。今更肯定我国果以及时抗战为利乎?抑最小限,尚须一年或半年之准备方较有利乎?若以及时抗战为利无论矣。倘尚须一年或半年之准备,则此时以努力忍耐为宜。顺日武官之绪而寻之,亦未始非计。果能维持和平以达我由忍耐求准备之目的,我固有利;即无结果,我  相似文献   

19.
祭文是祭祀仪式过程中使用的祝祷性文字。明代史籍中保存了大量国家公祭文,按内容可分为常规性祭文与临时性祭文两类。祭文在公祭仪式中被宣读、呈案、焚烧或掩埋,此为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公祭文文本传递出重要的文化内涵:首先,它以言辞形式传达出祭祀主体之意图,沟通了人神关系;其次,对祭祀主体之身份和统治之正统合法性进行反复强化;再次,表达祈福弥灾,规约官民,震慑鬼类的意图。此外,祭祀文中的各种对象关系展现出时人复杂而微妙的天、神,君、臣、人、鬼观。在祭祀仪式上使用祭文使上述内涵得到彰显,进而增强了群体意识中的“神圣”体悟。  相似文献   

20.
大事记作为方志体裁之一,一直是我国方志体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书的总体特征是以类系事,以横剖为主,而编年体的大事记正好弥补了全志缺乏纵贯之不足,从而使志书成为一个既有纵观又有横观,经纬交织的整体。志书编纂者要明确大事记的功能、大事选录标准、大事记编撰原则及大事记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从而编纂出符合志书要求的大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