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席富群 《史学月刊》2003,(12):62-66
建国初期,随着农村经济在土地改革基础上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社会很快发生了分化。中国共产党对此问题最初是认同的,但由于对“共同富裕”的片面理解等原因,很快就主张限制和消灭分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适度的、积极的分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匆忙地消灭分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文章在分析其实践及效果的基础上,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改造运动的功过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麻铃 《黑龙江史志》2008,(20):10-11
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是党的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是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党的侨务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对于贯彻和执行党的总政策和总路线,对于团结广大爱国侨胞,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亚丽 《攀登》2005,24(3):49-52
建国初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从思想改造运动到“双百方针”的提出再到反右斗争,党对知识分子采取了摇摆不定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划分,从而导致了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不稳定性。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由于缺乏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广大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居民饮用水水质不良,导致各种疫病流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国初期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初期的侨批业是经营寄递海外华侨汇款及书信并收寄侨眷回执的私营行业。建国后随着解放军在华南地区军事上的顺利推进,包括侨批业管理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在广东得以迅速制定和推行。在“便利侨汇”、“外汇归公,利益归私”原则的指导下,各项侨批业管理政策试图努力扭转侨批业长期奉行的经营服务方针,使之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但由于管理政策自身作用有限以及社会经济实力恢复尚需时日,从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广东侨批业管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状况,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大力加强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确保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长爱 《黑龙江史志》2013,(19):156+158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形成的中东政权更迭浪潮,具有复杂的原因,既有诸多中东社会所存在的历史原因,也存在着诸多的社会现实原因,以及中东各国各民族、宗教等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中东地区的巨大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极为落后,党和政府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包括: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大量培养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语言文字;保护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支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经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冠凤 《黑龙江史志》2014,(16):129-130
建国初期,民间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严重影响了新生政权的巩固,社会稳定工作的展开。党审时度势,认清现状,对封建迷信的物质基础、扩散形式和传播对象进行破除,并取得巨大的影响。这不仅净化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空气,调动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生政权的巩固中,而且对当下党破除封建迷信沉渣起伏并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新中国建国方针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生产力的考虑,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把“劳资两利”确定为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它包括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权益、保障资本家的正当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三方面内容。这一政策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当代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从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及由此引起的群众利益关系变化出发,对如何维护和协调群众利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从他在建国初的一系列论述和实践中至少可以概括出这样几点: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协调群众利益的前提;依据群众的根本利益来制订方针政策是协调群众利益的核心;依据实际情况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是协调群众利益的重点;经济手段是协调群众利益的有效方法。陈云在这些探索中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即宏观上的整体性和经济上的调控性。我们要充分挖掘陈云协调群众利益的理论与实践,为党在新形势下协调群众利益、提高执政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3.
谭飞燕 《神州》2011,(12):183-184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不论是在校时创业,还是毕业后创业,政策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4.
谭飞燕 《神州》2011,(29):183-184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不论是在校时创业,还是毕业后创业,政策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
百家争鸣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双百方针的一个方面,最初是针对历史学问题的争论提出的,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建国初期,历史学领域里的争鸣较之其他学科领域的争鸣更为活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9年1月郭沫若发表《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再次引发了史学争鸣的热潮,通过讨论,有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涉及面越来越广,相关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突发灾害:大城市的人居安全及其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典事件折射出了大城市在应对突发灾害时抗灾能力低下的脆弱性以及严重的人居安全问题。大城市的人居安全问题与其规模、密度和形态的不协调有关。基于人居安全的城市政策应该是规模、密度、形态三位一体的城市政策。规模过大会引起安全问题,技术进步使人们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因而城市规模的极限也不断被突破。但是,连续的、密集分布的城区终究不应该是无限放大的,从这点上看,城市形态的不佳将加重规模和密度过大所导致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政策几乎是不存在的,城市安全意识尚未发展成为全局性的"城市安全观",目前大城市的规模、形态、密度的失控是缺乏有效制约的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规划失效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清晰的城市政策,因而市政当局过分迁就开发商。新的城市政策对于大城市尤其要严格控制其密度,对城市提出明确的形态要求,制止城市蔓延,推进有组织的"都市区化"。  相似文献   

18.
##正##1951年春,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为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这年8月,山东省"无为金丹道"头子王仲笃却逆风而上,发动了一场震惊全  相似文献   

19.
方中达(1916—1999),我国著名植病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植病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方中达一直专注于全国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工作,从白叶枯病菌侵染循环研究入手,通过选用抗病稻种、稻种消毒等多种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进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为建国初期水稻病害的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住宅建设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对小区景观的设计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减少能源的消耗和资源浪费,人文化、自然化和生态化的设计理念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