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首批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资中县(古称资州),有一座历史名镇——罗泉井,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员在这里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史称“罗泉井会议”。会议“决定组织同志军,利用保路名义,开展反清武装斗争”促使保路运动尽快发展成为反清武装斗争,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和我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资中县古称资州,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为州、郡、专署治所,川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昔日县城的“三山、六宫、九庙”,城郊的“四观、四岩、八景”,早已为资中老幼皆知。而最负盛誉的要数资州八景,自唐宋以来便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观光胜地。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评价说:“西蜀领郡十六,而江山瑰奇,资中为最”。历年来资州八景受到无数诗人的赞美和许多画家的颂扬,兹略述于后,以观其胜。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资中县北岩摩崖造像,是一处规模较大、数量较多而集中的石刻造像群。《重修北岩院记》是记载唐代资州北岩佛教发展历史的重要石刻文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可考知碑中"前定边节制大夫、扶风公"为窦滂,北岩摩崖石窟第30龛的造像年代在咸通末年。同时,订正《资治通鉴》中记载窦滂由定边军节度贬康州司户实为"斥徙"资州刺史的错误,并增补《唐刺史考全编》资州卷任职刺史一则。  相似文献   

4.
资中乃巴蜀历史文化名城。除有汉、唐以来的摩崖造像石刻外,还有世所罕见的释边站花讲法图,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文武二庙。更主要在于资中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人才辈出的光荣传统。早在周朝时代,资州就出了一个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的整弘大夫(周景王时任大夫),这位大夫还是孔丘的老师。从北宋以来,资州就有状元二名,进土二百一十七名,举人四百多名。延续到清代,达到文教昌明,而有“文风甲川南”之誉。资州文风何以能达到“鼎盛”而又“甲川南”呢?这就不能不提到来自贵州的一位父母官高培谷。高培谷,字信楼,贵…  相似文献   

5.
在今成都市人民公园西北角上,有一座“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屹立在绿树上丛中。这座纪念碑是1913年由川汉铁路公司决定修建,1915年竣工的。(图见封底)人们之所以建立它并保存至今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是因为它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四川保路运动和保路同志军起义。它是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丰碑,也是四川人民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象征。它时刻在向人们呼喊:发扬优秀传统,努力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6.
文峰 《巴蜀史志》2009,(3):55-56
成都人民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在林海中高耸入云天。此碑是为纪念1911年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中牺牲的烈士,在1913年而修建的。这场保路运动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铁路主权和清政府卖国卖路为开端,迅速波及全川.掀起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进而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导火线。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四川保路运动的意义:“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相似文献   

7.
四川大学博物馆珍藏了一组四川保路风潮中的宣传漫画,它是研究四川保路运动史和中国漫画美术史的宝贵资料。兹将漫画照片公之于众,并略作阐释,错误之处,请专家们指正。 (一) 这组漫画共有九幅,分别刊载于成都出版的《西顾报》、《启智画报》、《通俗画报》和《正俗新白话报》上,时间从清宣统三年七月十三日(1911年9月5日)至宣统三年八月初五日(1911年9月26日)。这段时间正是保路运动发生根本性大转折的日子。自  相似文献   

8.
四川的保路运动,既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近代史册中构成了极光辉的一页。保路运动中造就、涌现的一批英烈,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事业赴汤蹈火,奋战终身,其动人业绩与日同辉,久为后世缅怀。 仅仅由四川著名革命党人朱之洪组织编写的《蜀中先烈备征录》一书,便辑录四川辛亥先烈人物三百二十多名,然而,在那场如火如荼的斗争中牺牲献身和颇有作为的无名人氏却又何止这三百余位。  相似文献   

9.
正1911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拐点。在这个拐点上,布满了很多历史人物,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盛宣怀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年,盛宣怀做了"皇族内阁"中四名汉臣之一的邮传大臣,但旋即因实施干路国有化政策,引发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而被清廷"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后,盛宣怀先是逃到青岛,后北上大连,逃亡日本。逃亡期间江苏都  相似文献   

10.
<正>清王朝的灭亡起于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的成功又与保路风潮密切相关,保路事件无疑成了引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导火线。保路风潮针对"干路收归国有",本是铁路修筑体制的改革,何以导致事件激化并引发统治危机?对此学界已有不少评析。以往多数学者将之归结为清政府国有政策劫路夺款、借债丧权,以致官逼民反。近年来观点更为多元,有学者认同国有方案,遗憾的是政府办理不善(陈晓东:《清政府铁路"干路国有政策"再评价》,《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1.
1911年(辛亥年)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最突出的事件。由于参加的群众之多,涉及的地区之广,发动的时间之早,运动的规模之大,极大地牵制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和军事力量,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中山先生曾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要迟一年半载的。”四川保路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之时,成都附近的邛州(今邛崃)发生了震惊全川的大事。9月12日(七月二十日),清巡防军第八营的书记周鸿勋率领本营士兵起义,杀死了该营营长,投向保路同志这一边,并参加了对抗清兵的战斗。周鸿勋起义,在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他的起义,在清廷中引起极大的震撼,具有与一般同志军起义不同的特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百年前在神州大地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斗。重庆一门四个亲兄弟均不约而同地去海内外投身于反清大潮中。“以革命为己任”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理念。四兄弟勇于为革命冲锋陷阵,敢于出现在斗争的最前沿。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相似文献   

13.
端方与南洋劝业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方曾任清朝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及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近代史论著提及端方,首先是他1905年被清廷任命为出国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回国之后鼓吹预备立宪以消弭革命。其次是1911年担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率清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似乎端方只是一个镇压革命的反动历史人物。近年来作者接触到一些有关端方的史料,发现其晚年思想的演变及某些活动事迹,尚未  相似文献   

14.
揭秘袍哥会     
袍哥会起源于清朝末年,曾参与过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袍哥会的活动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中国西南地区。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难以知晓。因此袍哥会的来龙去脉,内部秘密,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1月22日,四川新军响应辛亥革命,驱逐清廷知府钮传善,建立重庆军政府,推举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11月27日,湖北新军石资州起义,杀死清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建立成都军政府,推举蒲殿俊、朱庄澜为正副都督。12月8日,同盟会发动政变,骄逐蒲、朱,另推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  相似文献   

16.
龙腾 《成都文物》2000,(1):34-37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魏了翁,嘉泰二年(1202年)娶资州人杨熹之女。三年(1203年)夏,生女儿壁海,杨氏感疾去世。秋,了翁携带壁海赴临安(杭州市),任国子正。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六日,壁海病死于临安官舍.只一岁多。嘉定元年(1208年)二月,丧妻六年之后,魏了翁娶成都人杜子仁之女为妻。杜氏生三子三女。此文专门考证杜氏所生长女及女婿事迹。  相似文献   

17.
《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类纂》编辑始末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的史料很多,但在四千年前,坊间所见到的只有《辛亥四川路事记略》、《蜀辛》,《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等数种,其余的都分藏在一些私人手中,无从整理问世。一九五一、二年间,一些文献流入纸厂,作为回炉造纸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批发行于清光绪、宣统年间的川汉铁路公司股票。一方面,其为近代股份制公司发展的一个见证,另一方面,它的发行引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并直接导致和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相似文献   

19.
郑珍逸诗考     
郑珍自己编的《巢经巢诗钞》九卷,刻于咸丰2年(1852),录诗492首。此后十三年间的诗作,其子知同辑有诗稿二册。惜稿本在逆旅中被窃去。后经多方搜罗,先后刻印了几个版本不同的集子。光绪二十年(1894)高培谷刻印于四川资州,取名《巢经巢诗钞后集》,分四卷,录诗262首,是为“高本”。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