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西汉南越国墓出土的三则存疑的铭刻文字作了新的论证.作者认为:“家啬夫”是主管王侯国内部家事和各种经济事务的家官,它相当于县级政府的“县啬夫”职官;南越王墓出土的“泰子”印章,可说明墓主生前曾被立为太子;“秦后”铭文可证明墓主身份就是南越国苍梧王的王后.  相似文献   

2.
秦南海郡辖南海县说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传世古官印"南海司空"之性质和新出土南越国木简所见"南海"地名之性质的重新研究,对秦南海郡辖有南海县说进行了商榷,认为所谓传世秦官印"南海司空"估计是南越国官印的误断,南越国木简所见"南海"地名指的当是南越国的南海郡,也不能排除是指南海郡治(即南越国都番禺城)的可能性,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指的是南海县,有学者推测秦代与南越国时期一样也设有南海县,显然缺乏立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南越国史研究概述王川南越国,系公元前206年由秦南海郡龙川令赵佗趁秦未天下大乱据岭南而建立的地方政权,至元鼎六年(前111年)为武帝所灭。南越国共历赵佗、赵胡(南越王墓出土资料表明应为“昧”)、赵婴齐、赵兴、赵建德五主,长达九十三年。南越国是岭南历史...  相似文献   

4.
广州称古都,是因为历史上有过南越、南汉、南明三个王朝(史称“三南”)在此建都。因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南越王墓、南越国御苑、南越国宫殿遗址,关于南越国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两次获得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殊荣,使广州作为南越古都的形象更趋丰满。  相似文献   

5.
近期因研究地方史与国史上的某些相关问题,发现秦汉之际南越国与南海国之间有密切关联的若干历史线索。同时还就南越国一些历史人物的族属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发现张荣芳教授、黄淼章先生所著《南越国史》中所指属于越族的历史人物,大多不符合历史事实。如该书第四节“南越国的民族政策”中,说赵氏政权“为南越国之长治久安,必须取得越人上层的谅解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越人被收入南越政权。如吕嘉,号称‘越人之雄’,深为广大越人所看重,赵佗拜之为丞相,并以其弟为将军,吕氏家族中许多人都得以担任官职。……这对争取其他越族有着关键作用”。——显然,此处是指吕嘉为越族的。  相似文献   

6.
一、墓葬的发现与墓主人身份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灭亡后,原统一岭南(即今广东、广西等地区)时的秦朝将领赵佗,拥兵割据,自建南越国,与当时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西汉王朝相抗。南越国前后共有五个“国王”,于公元前111年被西汉所灭,其间共有93年历史。据五世纪编写的《南越志》载,三国时吴国君主孙权“闻佗墓多以异宝为殉,乃发卒数千人掘其冢,竟不可得。”三国时上距南越国亡只有三百余年,但南越国王  相似文献   

7.
成一农 《中华遗产》2014,(11):124-135
岭南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负山险阻”。虽然其靠山南岭并不高峻,但因远离王朝统治中心,极易造成割据。秦汉之际赵佗即在此建立南越国。为了打破地方割据,秦皇汉武纷纷对南岭动起了心思,与南越国在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8.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文物春秋》2007,(2):10-14
本文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随葬药物、药具等文物资料为主要依据,探讨了西汉时期南越国的医疗文化观念,认为当时存在着以巫为主、医巫并存的现象,且“巫”对于南越社会的影响更甚于中原;另外一个明显特点是受到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医疗理论的影响,南越国最高统治者也尊崇方术医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遗产》2007,(2):3-3,5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而岭南文明史上溯到二千年前的南越国以前,就隐没在一片混沌之中。翻开《史记》、《汉书》,岭南的历史始于南越国,此前,文献记载匮缺,史家众说纷纭,聚讼不已。近数十年,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考古的新发现,民族学、语言学研究新成果的运用和史学界探讨的展开,渐有收效,而探索岭南文化源流,澄清岭南早期历史真相,尚有距离。 本文拟围绕“扬越”、“越为禹后”、“楚庭”、“番禺之都”等屡有争议的题目,  相似文献   

13.
白芳 《岭南文史》2006,(2):7-10
南越国御苑遗址位于原广州儿童公园附近,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国是秦末汉初由中原人赵佗在岭南建立的一个地方政府,以番禺(今广州市)为都城。1983年在广州旧城西北象岗山发现了南越国文帝墓,为南越国的研究提供了实证。1995年及1997年,先后在广州旧城中心位置发现了秦汉南越国御苑遗址,又为南越国都城及宫署的存在、概貌及确切地点提供了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正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文库"之一种,戴卫红著《韩国木简研究》一书,2017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韩国木简的发现及主要内容,韩国、日本、中国学术界对于韩国木简研究的现状,韩国木简研究团体及其组织的学术活动;下编主要利用韩国最新出土的百济、新罗时期的木简,讨论  相似文献   

15.
袁春霞 《岭南文史》2022,(2):53-59+80
<正>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秦末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河北真定人)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以故秦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为都城,自立为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赵佗接受汉朝的册封,后因吕后专权,对南越国实行“别异蛮夷”的政策,赵佗切断与汉联系,自称“南越武帝”。汉文帝继位后,汉越和解。至公元前111年,西汉大军“攻败越人,纵火烧城”,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正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文库"之一种,戴卫红著《韩国木简研究》一书,2017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韩国木简的发现及主要内容,韩国、日本、中国学术界对于韩国木简研究的现状,韩国木简研究团体及其组织的学术活动;下编主要利用韩国最新出土的百济、新罗时期的木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城市的精神宝藏,文化是城市的靓丽名片。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沉睡于广州地下数千年的文物古迹被相继发现,尤其是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以及南越国水闸遗址,它们共同组成"南越国遗迹",为我国保存最完善的西汉初期王宫及宫苑、王陵和水利工程。2006年,由其三者组成的"南越国遗迹"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18.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一一五号汉墓出土了一批木简,简中记载西汉时代立军功赏赐爵级的规定和部曲(部队编制)、操典(操练法规)等内容,可资补正文献之不足。这样的木简在青海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这批木简已相当腐朽,简面大多残碎,字迹模糊不清。简体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发生了弯曲变形(图一)。缺乏保护经验的工作人员出于善良的愿望,又在木简表面涂了一层清漆,结果,木简的弯曲情况更加严重:有的上下弯曲;有的向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赵佗建立南越国,先臣服汉朝,后称帝,《史记》《汉书》认定其为汉朝的诸侯国。汉晋时"南越"成为岭南和交州地区的地理概称。安南自主建国后,宋朝以"南越王"封赠安南已故国君。从舆地沿革的角度,中越古代学者均认为安南国继承了秦象郡即南越国一隅,亦即汉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阮福映取得安南国统治权后,请以"南越"为国名,嘉庆帝以"南越"牵涉赵佗南越国,予以拒绝,赐名"越南"。阮朝嗣德帝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以南越国为"非正统",否定了前朝确立的安南国和南越国在国统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吕凯是三国时期雄踞永昌郡的南中大姓之一,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因见他忠于蜀汉而上表为其请封,官以“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陈寿《三国志·蜀书》有其传,然语焉不详,裴注亦未悉考辨,致使关于吕凯的族属问题出现分岐:一说为秦废相吕不韦之后裔;一说为南越国宰相吕嘉之后裔。其中以吕不韦之后裔说在目前尤为盛行,尤中先生《云南民族史》一书即持此观点。本文在结合考察史料与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认为吕凯乃南越国宰相吕嘉之后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