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功  张群 《新疆钱币》2005,(3):155-159
崇宁重宝是徽宗赵佶崇宁元年(1102年)十二月始铸,面隶书、直读、光背或星月纹,相传亦为徽宗所书,均为当十钱,有铜、铁两种。版式大小、厚薄、轻重不一,铸造质量大多差于通宝钱。  相似文献   

2.
在世纪之交前后,喀河流域喀什市、疏勒县、伽师县、阿克陶县等地不断发现成串成批的宋代钱币出土,有的一串几十枚,有的一串数百枚,甚至上千枚。特别是2003年9月,喀什市荒地乡砖厂出土宋代钱币达77公斤之多。这些出土的宋代钱币几乎全是铜币钱,并有几枚铁币钱。钱币中有大钱、也有折二折三小钱。这些钱币中有极少量南宋钱币,绝大多数是北宋钱币。北宋钱币几乎跨越和包含了北宋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北宋前期宋太祖建隆年间(960年)至宋太宗端拱年间(989年)的钱币极少,自宋太宗淳化年间(990年始)至北宋中叶宋仁宗宝元年间(1039年)的钱币渐多,  相似文献   

3.
戴政 《新疆钱币》2009,(3):10-12,14
新疆历史上的货币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仿铸内地形制的钱币铸造,比如两汉时期以及汉末以后有新疆仿铸的龟兹五铢钱,还有铸工轻薄粗劣的无文小钱。唐朝收复西域之后,入疆唐军又及时仿铸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以维持军队所需费用。目前,钱学界基本上对西域唐军仿铸过“乾元重宝”钱持肯定态度,但是西域唐军是否也仿铸过“开元”钱,观点还不一致,还需要有更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2001年5月,山西博物院征集到一件定窑白釉刻花菊瓣纹瓷盒。盒通高6.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3厘米。盒呈扁圆形,由盖、底上下两部分组成,底为直壁、浅腹、子口、尖唇,口沿无釉,近底处呈弧形内收,小平底。盖与底相似,直壁,顶面隆起,四周呈斜坡状,平顶,与盒底子母扣合。  相似文献   

5.
纯子 《中国钱币》2007,(3):14-16
我国历史上对自铜的记载,自晋以降,唐、宋、明、清均有文献可查。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载:“螳螂县因山得名,出银、铅、白铜、杂药”。近代国内外学者和爱好者对这种铜镍合金材质也多有研究报告见诸书刊。但高镍含量的实物标本检测报告则不多见。笔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注意研究这个课题,并有幸采集到五枚宋徽宗时期铸行的含镍金属流通货币。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唐代开元通宝钱币背面月纹的来源,梳理了安史之乱以前月纹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认为其源头与萨珊波斯流行的纹样有关,经过两百余年的文化流变,被中国中古社会内部潜移默化地接受,并认为月纹与粟特人在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活动有关,推测与安禄山铸币有关。开元通宝上的月纹见证了粟特人在唐代的影响,及其从兴盛到被排斥再到逐渐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钱屿 《文物春秋》2008,(2):79-80
<正>中国货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种类繁多、内容上极具广度与深度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货币文化。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顾煊的《钱谱》问世,并逐步形成了专门对其进行研究的学科——中国钱币学。由于中国钱币学内容庞杂,常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因此特别需要一本深入浅出、融学术与通俗读物为一体的专著作为引领初学者入门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钱币》2000,(2):14-14
赵国钱币在中国货币发展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一席。《赵国钱币》一书,对赵国的历史、社会、疆域作了概略的论述。该书收入赵国钱币拓片941幅,其中大多数为新中国建立后出土的实物拓片,许多珍贵拓片广大读者是初次见到的,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该书由太原市钱币学会编著,16开本,每本定价39元。订购地址:太原市鼓楼街76号,太原市钱币学会,邮编:030002,联系电话:(0351)4137213,联系人:郝丽萍、谭晋。《赵国钱币》出版  相似文献   

9.
2022年1月7日,中国钱币学会钱币市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钱币市场专委会)成立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周卫荣,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立杰,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井军出席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初,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领导指示,为更好地弘扬中华货币文化,为给国家创汇,印制局开始策划,在保证现行货币生产供应的同时,本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开发了金银纪念币(章),并涉足历史货币工作。推动我国钱币事业全面地展开。 这里纪录的仅是历史货币工作(1979.5-1982.6)较为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的西京洛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宝珠 《史学月刊》2001,(4):109-116
宋代洛阳城已由原来的坊市分离制,嬗变成新的坊市合一制;由于水土气候方面的优越条件和历史、政治等原因,宋代洛阳园林之盛成为一大特色;宋代洛阳又是官僚麋集的城市,官僚集团中一些政见相同,利用会社组织,形成左右政局的政治力量。会社组织活跃,是其又一特色;宋代洛阳的经济远不如它在政治、园林方面的地位重要,但与开封之外的其他城市相比,亦属较为发达,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  相似文献   

12.
田素彩 《收藏家》2008,(9):43-46
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枕头,其功能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枕,卧为所荐首者也”,即枕是睡觉时垫托头部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庶民百姓。质料最早是天然石块,以后又逐步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3.
高雪 《收藏家》2010,(7):45-48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瓷器在整体上达到了新水平。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产生于这个时期,同时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也各领风骚,烧制出风格多样的产品,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了满足各阶层物资生活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宋代瓷器的样武之多,亦远远超过以往。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瓷器中,即有部分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长源 《收藏家》2009,(3):85-86
古人初以水照面,盛水者为之鉴。以铜鉴盛水照面颇为麻烦,由于事物的发展,出现了灵便的铜镜,这是人类的进步。我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墓葬中。三千年前的战国时代达到初步繁荣。二千年前的汉代,是铜镜的辉煌时期。而到了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铜镜既是生活必备的实用品,更是青春少女梦寐以求的珍贵工艺品。  相似文献   

15.
刘几为北宋名臣,水利专家和音乐家。由陈安石撰文,楚建中书丹,文彦博题盖,碑刻名家王诚、王震、张士安合刊的刘几墓志,记述了其一生的政治、军事、民事等活动,不仅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较史书详细,还涉及到了许多唐宋名人,弥补了《宋史》相关记载的不足。为研究宋、西夏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 ,雄州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位于宋辽边界要冲的独特地理位置 ,迅速崛起 ,成为北宋的北边门户。本文试图分析雄州城出现的历史、地理条件 ,论述其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泰州市北宋墓群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在泰州市东郊抢救性地清理了一处宋代墓葬群,这是泰州地区第二次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成套的文房用品和标有墓主姓名的买地券,为研究宋代泰州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郭丹 《收藏家》2008,(1):23-28
中国书法史上以笔墨见长的父子书家,在三国有钟繇、钟会;在东晋有王羲之、王献之;在唐有欧阳询、欧阳通;在宋有苏洵、苏轼,米芾、米友仁;以至元赵孟烦、赵雍;明文徵明、文彭等。若论及帝王之家,宋徽宗赵佶与宋高宗赵构父子是最为典型的两位,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中,就有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汪明 《敦煌学辑刊》2009,4(4):65-67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2008年在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凤凰山东岳庙发现了一通北宋大观三年的《闵雨碑》。该碑对于研究古代秦州地区的历史、官职、祈雨活动等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驿传分离,传递公文的事务由递铺承担,分步递、马递与急脚递三种。然而关于急脚递的传递方式是马递还是走传则众说纷纭。本文在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大胆做一个推测,认为急脚递的传递方式本应乘马,但受马匹来源所限,至中后期以后不得己而采取走传的方式作为补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