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粤绣,又名广绣,是广东刺绣的总称,包括广绣和潮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粤绣以它艳丽夺目的色彩效果、繁华热烈的图案布局、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成为岭南大地声名显赫的文化艺术名片。粤绣是广东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相传与黎族织锦同出一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粤绣是在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承、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是殷商和西周时期制品。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汉代的刺绣应用更广泛,贵族、富商多以丝织刺绣品作服装和礼物,社会需求大增。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子绣,它是以丝线圈套连接而成的,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也可以圈排、并排锁绣成面饰。这种针法圈套浮线短,所以坚实耐用,是实用型的主要针法。辫子绣以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为代表,表现龙纹与云纹、凤纹与云纹结合。这种绣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9,(9):26-33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中国叫大名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后来的苏绣和广绣曾学习了湘绣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广绣是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历史悠久,但从来也没有见过一本全面、系统、深入介绍广绣历史与现状的著作。2010年4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万缕金丝—广州刺绣》填补了这一空白。此书由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龚伯洪编著,细读其内容后,评为:资料丰富,议论新颖,图文并茂,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正广绣一般是指以广州、顺德、南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刺绣的总称,也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类"三雕一彩一绣"之一,与苏绣、湘绣、蜀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广绣在历史流变中融汇中西、汇通南北,其发展史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衰的见证,并在国家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不断发展创新,延续传承。  相似文献   

6.
广绣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涛 《岭南文史》2003,(4):37-40
广绣也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列,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名扬中外,是中华民族的一朵艺术奇葩。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根基,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刺绣历史悠久刺绣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精美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在我国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织丝、从此带来了刺绣工艺生产和发展。王充《论衡》中“刺绣之师,能缝惟裳”。所谓“绣”,文绣,《礼记》记载了只有皇帝服装才能以五色绣之。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的绣品。“衣以文绣”、“衣必文绣”服饰的文绣之…  相似文献   

7.
<正>广绣是汉族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广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广绣的文献记载是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描述南海奇少女虞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彩……"  相似文献   

8.
挑花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挑花,指一种绣花的针法,例如十字挑花(或称十字绣),即在平布上面依纱眼用绣花线逐眼扣上十字形,组成各种花纹。挑花作为服饰及日用纺织品的装饰,具有朴实、秀美、耐用的特点。挑花还有多种针法,随着针法不同,趣味各异。但都严格依据纱眼,数好针数,进行挑刺,这是挑花工艺的特点。挑花由于制作简单,容易上手,在民间刺绣中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技法应是十分古老的。现存刺绣最丰富的部分,也是挑花。  相似文献   

9.
<正>土族生活的地区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样的美称与土族颜色鲜艳的服饰密不可分,而土族服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就是装饰在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精美刺绣,青海土族刺绣是中华民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刺绣纹样清晰、针法多变、颜色对比强烈,表现出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族人民热情奔放、  相似文献   

10.
宋会宇 《丝绸之路》2023,(2):161-168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出土方补分为前、后两块,大小、形状、图案相同,由主体熊纹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辅助纹样构成。整体采用“三蓝绣”技法,多种刺绣针法并用,在平淡雅致的色调基础上,突出主体兽纹及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日”纹。纹样大体遵循对称环抱与中心汇聚两种构图模式,体现出“辨等威”的作用。根据图案构成推测,墓主极大可能是乾隆中期至嘉庆时期的五品武官。这块方补充实了出土补子资料,填补了巴里坤出土清朝品官补服空白。  相似文献   

11.
The activities of female-run embroidery agencies have been largely ignored in scholarship dedicated to the design profession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embroidery agencies and societies played a key role in organizing and systematizing the female-dominated embroidery workforce, thereby granting women needleworkers new access to the business side of art. In illuminating the mater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se women’s working lives, the author unpacks the complicated, and sometimes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roidery organizations and professionalism, at a time when the design industries themselves we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fessionalized and commercialized. Two broad categories of embroidery agencies are examined: modest, economically driven work depots; and artistically and philanthropically motivated embroidery societies. In the brief period of time when the popularity of the Arts and Crafts aesthetic and demand for ecclesiastical embroidery made embroidery a viable remunerative business, dedicated agencies and societies gave women with little or no connections to the art world access to a market for their wares. It was this access that allowed female needleworkers to practice as professional art workers according to that term’s most basic definition – they supported themselves monetarily through artistic work.  相似文献   

12.
傅举有 《收藏家》2012,(1):65-74
四.刺绣品种 汉墓出土折绣品多达数百件,根据针法、绣地、花纹以及着色的不同,绣品有数十个品种,现将其中的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傅举有 《收藏家》2011,(12):55-6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最繁荣的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空前富裕,国家空前强盛,是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东方大国,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汉代的丝绸工业,尤其是刺绣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从建国后苏绣业的发展看手工业的政策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苏州刺绣业经历了从手工业到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过程。 1 95 2年 ,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苏绣业开始由加工订货的方式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此后又经历了从刺绣生产合作社到转厂过渡以及刺绣加工机械化、自动化。事实证明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进行的生产合作化 ,是引导小生产者走上联合劳动道路的最好方式之一。但苏绣是一种特殊的手工业 ,是工艺美术手工业 ,在审美和情趣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手工业的独特表现。因此 ,在政策和管理上就需要区别对待 ,合作化以来屡屡出现的那种混淆差别、笼统管理的做法是欠妥的 ,也容易导致一些传统工艺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5.
伊美绶 《东南文化》2000,(4):112-114
Lin Shu is a well known artist m the embroidery field. Her embroidery work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ntlewoman style. She is a successor of the Gu group and excels in landscape, flower and bird, and figure. She embroiders with neat and small stitches and selfdyed threads, together with strict selections on colors and embroidery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张涵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19,34(2):55-63
消费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热潮。消费地理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大大扩展,超越了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传统分歧,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研究关注传统节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消费实践,从不同的空间主体(在地的身体、流动的身体、固定的空间、临时的空间)对苗绣的消费过程进行分析,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解译施洞地区苗族和游客在传统节庆姊妹节中对苗绣的消费实践。研究发现,消费的话语和实践在特定的空间中定位身体,反过来地方又影响着具身化的消费实践。  相似文献   

17.
Dress     
  相似文献   

18.
苏绣艺术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绣以其历史渊源流长,绣法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典雅,绣工精致、细巧,题材表现广泛而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秀玲 《收藏家》2011,(11):58-64
在定陵出土丝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有题记。题记形式有墨书、绣字、织字等几类。这些题记内容广泛,记载详细,有织造机构、各道工序人员、司吏、丝织名称、颜色、纹饰、质地、用料、用途及匹料长度等。这些题记为后人研究明代官办丝织业的组织分工情况,督造验收制度,织品的产地、规格、品种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丝织业发展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0.
辫线袄为元代流行的一种服饰,但现存于世的实物很少。文章详细分析了一件紫地缠枝花卉纹绫盘金绣辫线袄残片的形制纹饰及具体修复过程。根据该袄残存的盘金绣和腰部的辫线加工工艺,修复了右肩部日形刺绣、辫线及裙褶,并裁制了已缺失的下裳和双袖。该袄的修复方案体现了纺织品文物保护的可逆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