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郑州地区的龙山文化李友谋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存,早在30年代初就已发现。最初在河南发现的龙山文化属晚期遗存,是在安阳后岗发现的,故被称为“后岗期”龙山文化,后来又有人提出“后岗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之称。50年代中,在陕县庙底沟又发现“庙底...  相似文献   

2.
试论河南地区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多是承袭仰韶文化晚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二者的前后承袭关系,不仅表现在河南境内的部分遗址中,曾发现有龙山文化的堆积层与灰坑直接叠压与打破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与灰坑的地层学资料,而且也出土了许多龙山文化早期的石器和陶器是直接从仰韶文化晚期的石器与陶器演变而来的器物学资料。因之有人把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晚期称作是仰韶  相似文献   

3.
试论齐家文化与陕西龙山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10)
齐家文化与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存。但它们文化遗迹的分布地域不同,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龙山文化则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由于分布地区的广泛与各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差别,我们又把龙山文化分为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等等。这里所要讨论的龙山文化是指陕西龙山文化,即陕西"客省庄第二期文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长时间以来,考古学界一般将河南省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及与该文化特点相近、地域毗邻的冀南、晋南、鲁西南地区的龙山文化统称为河南龙山文化(亦称后岗第二期文化)。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增加,近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资料对河南龙山文化又进行分析研究,区分出“王湾类型”、“王油坊类型”、“大寒类型”。还有同志主张把“王湾类型”改为“煤山类型”,再增加  相似文献   

5.
河南龙山文化的社会经济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以来,考占工作者在河南省境内和冀南、晋南地区对许多河南龙山文化遣址进行了发掘;同时就其文化类型、社会性质以及与夏商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仅就河南龙山文化的社会经济基础谈几点看法,有不妥之处,请专家和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6.
虞代与龙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夏代以前,有一个虞代,夏代和虞代是一脉相承朝代,古史向来按尧舜禹顺序排列,说明禹所开创的夏代是以尧舜为首的虞代的继承和发展。在考古学上,介于仰韶文化和夏文化之间,有一个龙山文化。以往学术界一般将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说成是父系氏族公社。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发现,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有些学者认为仰韶文化(起码是它的中晚期)已进入父系社会。那么,龙山文化该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7.
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自从1930年秋第一次发掘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对河的城子崖遗址,确认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存在着一个以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以来,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期间,田野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对于龙山文化和同它有关系的其它原始文化的认识也发生过许多变化,总的说来是大大地前进和深化了。在龙山文化发现之初,人们相信它是从山东发源,而后传到河南北部,成为商文化的重要来源。到了三十年代末期,发现的遗址逐渐增加到了七十多处,并且"显示出  相似文献   

8.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特指山东龙山文化,下同)是我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两种重要的原始文化.分别分布在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本文拟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做些探讨.一、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时代早晚关系以前,考古学界把良渚文化划归龙山文化,还认为它是龙山文化向南发展达浙江的一支,年代比较迟.直到1959年才有良渚文化的命名.  相似文献   

9.
院文清 《收藏家》2010,(7):51-57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占学文化。在年代上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距今约三四千年。石家河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湖北天门县石家河镇而命名。石家河文化的地域分布主要是在湖北和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其北端可至南阳盆地、西北到达汉水上游,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区龙山文化典型遗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夏商文化讨论的不断深入,河南龙山文化的类型划分、各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特征及分期,已成为人们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像西地区这一时期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近年来,豫西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为我们讨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对晋南龙山文化试作分期研究,将其划分为四期。这一分期基本上适用于河南龙山文化。也可将龙山文化的房屋建筑分为四期,其中每一期都有典型遗构。现将豫晋龙山文化房屋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并作统一的分期。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以后,在陕西境内陆续发现与客省庄二期文化内涵相同的文化遗存,学术界称为“陕西龙山文化”.本文拟对陕西龙山文化中的康家类型进行综合考察,就它的分布、特征、时代、分期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秋季,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第三期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在山东省济宁市郊区程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这次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存,存有不同看法,有认为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系统;也有认为其应归入山东龙山文化系统.鉴于上述两种观点,有必要对程子崖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性质以及与其他同时期遗存的相互关系,进行一些讨论.这里笔者试从文化内涵、特征、分期等方面作初步分析,并就此发表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龙山文化自20世纪30年代初,发现于山东龙山镇城子崖而命名以来,已有80年之久。河南的龙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先生在安阳最初发现后岗二层,称其为"后岗二期文化"。①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大规模开展,龙山文化遗址不仅在河南省多有发现,而且扩及于陕东、晋南、冀南、鲁西地  相似文献   

15.
地处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东诸省,分布着稠密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晚期(父系氏族社会未期、氏族制度解体时期),由于农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制陶业较为普遍使用轮制,建筑技术得到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等社会分工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因而,剩余产品成为可能,私有财产萌生,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阶级出现,国家产生。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说明,作为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和标志的文字、城  相似文献   

16.
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明 《中原文物》2005,33(2):18-32
碳十四测年数据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考古学文化的考古年代与历史朝代的日历年代相互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对应了事.对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类型的主体只能是夏文化中的一部分遗存,到早于二里头类型且与其关系密切的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中去寻找和补足早期夏文化遗存是可行的.学术界将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作为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鲁北地区发现四座龙山文化古城址,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推定这四座龙山城址是分属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根据陶鬲炊器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之后曾沿黄河故道向东传播,故提出山东地区发现陶鬲,乃由河南豫西地区传播而来,论定鲁北西部三座龙山文化城址晚期。乃由豫西徙入鲁北地带的“鬲族”所占有。通过有关史料分析,肯定鲁北发现四座龙山文化城址中淄、(氵弥)河以西三座城址晚期易主,与古史传说中的夷夏交争吏实有关,或曾为随夏王室东渐鲁北一带斟姓诸部所占有。  相似文献   

18.
马庄遗址龙山文化遗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900年之间,属于后岗二期文化的范畴。与其他地区的后岗二期文化相比,马庄龙山文化遗存具有一些独特之处,如"吕"字形建筑、双人合葬墓等。马庄龙山文化遗存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周边文化的影响,墓葬中随葬猪下颌骨、手握獠牙的现象,以及鬶、鸟首形足鼎、蛋壳陶、子母口器等器物的发现,都是山东龙山文化对其影响的结果,而夹蚌陶器的发现,则明显受到了王油坊文化的影响。在受到周边文化影响的同时,马庄龙山文化遗存也将自身的一些文化因素传播到了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龙山文化的考古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龙山文化的考古学思考赵清近几年来,龙山文化城址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使龙山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都无例外地要从龙山文化谈起。进一步深入地探讨龙山文化本身的文化面貌、内容、类型、分期、分布范围、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于龙山文化与殷商文化的关系,是我国考古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考古界对这个问题,基本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龙山文化与殷文化有许多相同的因素(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