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2,(7):78
《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1956年,中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革命并没有停止,从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思想,一切问题的解决直接诉诸于群众运动,一切运动都赋予了政治的意义。整风运动、反右派运动、"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运动、整风整社运动、农村"四清"运动、城市"五反"运动、文化批斗运动、国际反修运动……运动贯穿着1956——1966年这十年的历史,特别是从1957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人的一生,而且渗透到中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下放到农村的知青们满怀政治激情,渴望通过政治活动来证明自己,从而划清阶级界限,他们在农村地区发动"文革",造反行动严重冲击了以宗族和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农村社会根基,最终留下了无尽的怨恨与伤痛。本期,陈意新教授以安徽省祁门县大坦公社作为样本,深度讲述知青造反与农村"文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1957~1958年,在反右扩大化的直接影响下,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山东昌潍地委在全区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以两条道路大辩论、农业生产建设问题大辩论和整党、整团、整社为主题的三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政治思想批判运动,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同时也掩盖了一些问题,使阶级斗争扩大化进一步蔓延到农村,也使"左"倾冒进的苗头进一步发展,给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四清"运动是1963年至1965年在全国城乡展开的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由于在农村开展的社教运动包括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务,所以将其称为"四清"运动。"四清"运动在后期转化为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故前者又称"小四清",后者称"大四清"。1964年10月,南京大学的师生积极响应中央通知,文史哲3个系61、62级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机关干部组成了470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6.
18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北美殖民地的革命者关注和声援英国激进政治家约翰·威尔克斯及其领导的议会改革运动。出于抵制母国政策和捍卫自身权利的目的,革命者对威尔克斯事件中的政治话语和行为加以仿效,并结合殖民地因素对相关政治信息进行了转化和利用,塑造了威尔克斯"美利坚自由之友"的形象。威尔克斯事件刺激并推动了殖民地反英斗争的发展。基于对自由和权利话语的理解,英美激进主义者互通声气,一度结成精神上的"跨大西洋共同体"。1770年后威尔克斯在殖民地的影响力逐渐衰落,但该事件为北美独立运动提供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上的多重资源。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受到学术界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已有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政治能力建设的内涵、必要性、对策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既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拓宽了研究空间,也为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提供了有利启示。认真梳理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利于把握政治能力建设的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1963年到1966年5月,党中央先后在大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及学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所以也叫"四清"运动。这个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在一些地方运动出现了偏差。1965年初秋,为了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健康发展,山西省委常务书记王大任带领有50多人参加的工作队到姚村蹲点,了  相似文献   

9.
苏州农村地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共产风"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五风"刮得也非常严重.20世纪60年代初,在全党下决心纠正"左"倾错误的背景下,苏州农村地区同样对在"大跃进"运动中的平调账进行了清理和退赔.总结苏州农村地区退赔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进一步全面认识和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加深对人民公社史的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因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和群众与乡村干部生产生活的诉求,在农村地区开展扫盲运动极为迫切.农村地区扫盲运动的实践,可以大体分为管理机构的确定、宣传动员工作的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的进行、教育形式的组织、教育内容的确定等.农村扫盲运动的成效,从农民个人角度而言,不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时,包括我自己在研究80年代民间政治、思想史时,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以下简称"发展组")。"发展组"是"一群自愿者"的自由组合,但却"颇有深度地参与了高层决策",在80年代的改革中发挥了相当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海霞 《沧桑》2011,(1):151-152,154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拟从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从而提出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蒋介石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俄国革命的影响,曾认真阅读过不少关于社会主义思潮相关的著作并甚为赞赏和推崇。在赴苏联考察过程中蒋氏亲身体会苏联国家体制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态,虽然开始批评苏联"一党专制"体制和社会问题,但并未就此停止对社会主义思潮和俄国革命的关注。在国共合作展开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背景下,蒋介石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而展开了反共活动,但其对社会主义思想关注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4.
习仲勋的一生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着不解之缘。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始终关注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儿童工作,且围绕"为什么要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如何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他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于指导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民在19世纪后期抗议社会不公的政治思想和社会运动被称为"平民主义",在政治生态和史学思潮的影响下,美国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经历了多次范式转变。进步主义史家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开创了以"利益冲突"为核心的经典研究模式。以霍夫斯塔特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受麦卡锡主义和"地位政治"概念的启发,发掘出平民主义的阴暗面,而他们的观点又受到在民权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左派史家的修正,双方就平民主义的本质展开了激烈争论。平民主义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关注"运动文化"的社会、文化分析路径和多种政治分析的新范式,研究主题得到不断扩充和丰富。20世纪末以来,随着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崛起,该领域又呈现出新的转向,当前的"特朗普现象"或许会成为影响其下一步走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许人俊 《纵横》2008,(10):32-3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我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重大转折点。从那时起,尤其是全国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后,人们开始理智地审视以往走过的历史道路,包括重新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然而,粉碎"四人帮"后,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如山,积重难返,尚待时日逐步解决。当时,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影响深远,因而广受学界关注。考释近代中国留日运动的兴起时间、留日学生人数及其所学学科专业、分析留日热潮的原因、考察留日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探讨留日学生与中国社会变革之关系等,是中日学界关于留日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的焦点和主要内容。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存在"重清末轻民国"的倾向,以及中日学者彼此利用对方档案文献和研究成果不足、部分领域亟待细化和深入研究等缺憾。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更需广泛搜集相关史料,充分关注中外学界成果,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从而推进留日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常利兵 《安徽史学》2011,(2):95-100
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是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之后发起的又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其运动目标是党政机关与人民团体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本文中的张顺有事件即是发生在"三反"运动期间的典型个案,这集中体现在它所揭露出的官僚主义问题上。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剖析,文章探讨了一位普通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与国家的治理策略关联在一起的,同时,它也彰显了执政者的统治技术在失衡与调适中不断前行的实践轨迹。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17,(7)
正20世纪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被称为全国的"民主模范区",其突出的特色,除了政治民主,就是十分完善的社会建设。边区通过大生产、劳模运动等方式,使绝大部分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是殊为不易的。在边区的各种社会建设中,"十一运动"广受关注。"十一运动"不是"十个一",而是边区开展乡村社会建设的"十一项"举措,大致可分为区乡、村、户三  相似文献   

20.
<正>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农村的政治文化兼有蒙昧型政治文化与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特征,随着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正从这一混合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过渡性与异质性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又具有发展性,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其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