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研究》2021,(3):56-76
《文馆词林》收录的高允《南巡颂(并序)》,是以和平二年北魏文成帝南巡活动为中心的颂文。该文有关皇太子拓跋弘参与南巡、巡幸路线、南朝使臣来访、衡水之滨举行宴会以及诸臣请求刻碑纪念等信息,为考证此次南巡活动的历史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该文对衡水之宴的记载,披露了有关北魏巡幸宴会筹备、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重要信息,据此可推测出北魏前期交聘宴会的仪式场景。和平二年的南巡活动,既是北魏对其自身游牧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吸收了华夏政治传统元素,呈现出游牧文化与华夏文化汇通交融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2.
北魏平城时代,灵丘地处京城近畿,所处地势十分险要。著名的灵丘道纵行其境,北魏王朝在此复县、置郡,为塞上拓跋政权南控中原的战略要地。因东有隘门之险,西有温汤之胜,诸帝曾多次巡幸并经此南巡中原。频繁的政治、军事、商贸活动,为灵丘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其  相似文献   

3.
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此寺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左倚龙山,右傍虎山。该寺原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北魏灭亡后,离宫成为名僧澄觉禅师的精合,始为佛教场所。隋文帝开皇年间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嵩山时,曾至此寺拜道安禅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的新发现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宾阳洞,系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仿效云岗石窟为孝文帝、文昭太后和世宗而开凿的三个相毗连的洞窟。乾隆十五年,高宗巡幸龙门,可能为了观瞻,曾在宾阳三洞增筑砖拱房,一些文物便被覆盖了。1978年后半年,在维修加固宾阳三洞时,拆除了三洞拱券,使覆盖了二百年的造像和题记得以重见天日。现将这次新发现的文物介绍于后,并试作初步考释。  相似文献   

5.
清朝以推崇传统儒家文化及怀柔边陲少数民族的治国方略绵延了近三百年历史。在此背景下,清帝巡幸成为重要的治国手段。行宫是帝王巡幸途中日常起居与理政的重要保障。涿州是清高宗乾隆帝多条巡幸路线上的必经之地,因此清廷在此兴建行宫。涿州行宫自建成以来数次作为皇帝南巡、西巡及谒泰陵的驻跸之所。其"前宫后苑""宫苑结合"的建筑布局,多角度扩大空间感的构思以及对区域文化内涵的利用,以小见大,反映了紧凑型宫殿扩展空间的经营特色。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6,(5)
玄中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 寺院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经四年修筑,于承明元年(476)落成。净土祖师昙鸾于此驻锡。隋大业五年(609)名僧道绰入寺,修旧扩新。唐贞观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为文德皇后祛病祈福拜谒玄中寺,赐名“石壁永宁禅寺”,从此玄中寺成为官寺,得到较大规模的扩修。元太宗元年(1231),石壁寺在经历3次火患之后,中书省命太原监纳使崔定宣谕,改石壁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指令园明禅师惠信重建殿宇,再塑金身。  相似文献   

7.
前言 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大同)到迁都洛阳近一个世纪,大同一直是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也是鲜卑草原民族与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交流的大熔炉.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他们继承吸收、融汇创新,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惜于此时期的绘画作品保存极少,仅从史料考究难辨明,而考古发掘添补了这些缺憾.建国以来,大同地区发掘北魏墓葬近800座,但发现图像资料的相对不是很多.目前发现的北魏墓葬中有壁画的二座:迎宾大道北魏16号墓,大同沙岭北魏7号墓;彩绘石椁的二座:智家堡砂场北魏石椁壁画墓,雁北师院北魏宋绍祖墓.出土彩棺(或漆棺)的葬墓有九座:湖东北魏1号墓,二电厂北魏墓群37号墓,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85、M299、M253,安留庄北魏墓群漆棺画,智家堡砂场北魏彩棺画墓,迎宾大道北魏M16、M90,大同沙岭北魏7号墓.本文拟就以上材料择其要者,来探讨北魏平城时期的墓葬绘画的流行趋势,并从美术技法的角度加以分析,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8.
巡幸,即皇帝离京到各地省方观民,是古代帝王一项重要礼仪。从商周起,历史上各代皇帝都举行过类似活动。《旧唐书·玄宗纪上》:“命巡幸所至,有贤才未闻达者,举之。”而清代康熙帝的几次南巡,实际上又是他安邦治国的一项措施,体现了他杰出的统治才能。因此,康熙南巡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物世界》2013,(5):F0002-F0002,F0003
<正>北魏宫城建筑遗址(2003年起发掘)作为皇权象征并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北魏宫城遗址的确切位置,曾经引发了学者们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大同市城北操场城街的北魏遗址的发现,无疑对研究北魏建筑及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探寻汉代平城县和北魏宫城的位置以及北魏平城布局皆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北魏平城那遥远的岁月和曾经的繁华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0.
拓跋--北魏墓葬研究具有较长纵深的学科背景,既是拓跋一北魏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拓跋--北魏史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密切相关.拓跋--北魏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不能孤立而行,要充分重视拓跋--北魏史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的多学科背景和成果积淀.  相似文献   

11.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方山南麓的北魏思远佛寺遗址,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大同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考占发掘,揭露了北魏、辽金和明清等时代的文化层,清理了北魏时期的山门、实心体回廊式塔基、佛殿、僧房等建筑遗迹,出土北魏简瓦、板瓦、莲花化生章子瓦当、脊饰、柱础以及一些佛教造像残件等。把佛寺建入陵园,有着深刻的宗教、政治、社会的原因,就思远佛寺建筑而言,应代表丁北魏平城时期的最高建筑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即北魏平城,是北魏前期都城所在,从公元398年到494年的近百年间,它一直是北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多次发现北魏时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和墓葬。近年来大同市博物馆新入藏了数件雕制精美的  相似文献   

13.
北魏龙城诸后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凭 《历史研究》2007,(3):20-32
北魏常氏、冯氏、高氏诸后,因皆出自龙城或与龙城有祖茔渊源,而相继选拔扶持,形成操纵北魏后宫的龙城诸后势力。龙城诸后历经北魏中期四朝,均建立起以后权为核心而由外戚、宦官、近侍、权臣形成的政治集团,影响朝政达64年之久,是北魏历史上值得重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14.
北魏元苌墓志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济源市发现北魏元苌墓志一方,志文共664字。元苌是北魏王朝的重要人物,《魏书》有传。志文记录了他“历奉五帝”、“内任腹心,外蕃维扦”的生平事迹,是研究北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北魏柔玄镇地望研究的现状,从历史文献、实地考察与考古资料入手,分析了河北尚义三工地镇土城子城址与湮灭近1500年的北魏柔玄镇之间的关系,认为北魏柔玄镇的地望在河北省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村,其故址就是土城子城址.  相似文献   

16.
北魏洛阳令更替频繁,史料记载相对较少,依据相关材料,将现存可考的北魏洛阳令及其职掌作了考证,对于我们分析和探讨北魏政权的整体框架,明了北魏政治的区域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西晋末年到北魏开国,拓跋鲜卑在其境内大力发展农耕,农业已成为北魏新的经济支柱。北魏恰逢气候史上的寒冷期,《魏书·灵征志》有大量关于霜灾的记录。阴山、平城一带频发的霜灾制约了当地农业之发展,故拓跋氏才形成了“阴山却霜”习俗“。阴山却霜”与鲜卑游牧旧俗关系不大,它是北魏中前期转向以农立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0,(1):121-127
本对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原西凉、南凉政权王族旧臣唐和、李宝、源贺诸人及其家族入仕北魏后对北魏勘定河西、西域以及对北魏政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北魏的官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胡汉杂糅,新旧交替,废置无常,因此极为混乱。虽然前人对北魏官制曾做过整理,但对北魏官制中的“八座”,则未予注意。其实八座在北魏中央政权机构中地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北魏外交对象层次复杂,既包括对峙的南朝政权,也包括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以及西域、高丽等四方远国。北魏在同这些国家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外交对象和不同的外交事务分别采用不同类别的外交文书。而且,各类各级外交文书都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起草、撰写。北魏外交文书不仅表现了北魏国家在外交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是其外交方针和策略上注重实效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