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重庆境内除大足县以外的唐代佛教摩崖龛像的调查工作开展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较早的调查是西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或重庆博物馆前身)对潼南县大佛寺东岩和西岩龛像群的调查,现存有珍贵的照片资料。1970年代,重庆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合川濮岩寺进行了调查,尚存照片资料。1985年,忠县文管所对忠县临江岩唐代摩崖龛像进行了调查~([1])。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重庆博物馆对大足县、合川区等地的唐代摩崖龛像做了考古调查~([2]),与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共同发现了大足县尖子山和圣水寺两处唐代摩崖龛像群~([3])。2003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提速,水位逐级提高,在库区内的地面文物即将淹没之时,笔者对三峡库区范围内的唐代摩崖龛像进行了调查~([4])。上述工作均限于重庆地区局部区域,为了更全面了解重庆  相似文献   

2.
巴中南龛毗沙门天王龛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城南173龛佛像中,发现毗沙门天王像2龛。此是“四大天王”中的一王,一般都作为佛教护法神,站立于龛门或寺门两侧,在巴中南龛的石窟中,单独成龛,实属少见。因他脸色微黑,一不像佛,二不像菩萨,只因手执宝塔,多少年来,人们把他视为春秋时“送灯台”的鲁班弟子赵巧加以膜拜,也就在巴中南北二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篆山佛会寺存有后人翻刻的《严逊记》碑,碑文载有石篆山石刻造像内容、造像缘由、功德主严逊的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清代以来众学者多据此碑考证石篆山石刻等相关问题。然而,由于碑文本身存在少量讹误,再加上《大足石刻内容总录》等资料性书籍释录碑文时出现纰漏与错讹,致使某些谬误被学界直接沿用,以讹传讹,造成众多研究结果失之偏颇。2003年新发现的摩崖刻《严逊记》,个别字可校对、补正佛会寺所存翻刻版。本文通过对两处碑铭的实地调研与文献甄别,对各类错讹予以商榷、补正,并对《严逊记》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4.
宝顶山大佛湾石刻,无论是从龛刻数量(共编31号)上讲,还是从总体布局与雕凿技巧上讲,都堪称大足石刻的精华部分。但是,对于这一石刻精华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甚至许多龛窟的定名,也还大可推敲。“华严三圣”即是一例。 “华严三圣”石龛,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广大宝楼阁之右,编号第5。三尊佛像面向西北,身着“U”字领袈娑,赤足立于双莲台上。每一像(含  相似文献   

5.
杨方冰 《四川文物》2005,(1):6-8,55,F003
大足石篆山北宋石窟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新发现了三龛造像,依次编号为第10、11、12号龛。本文详细介绍了此三龛造像内容及题记,并对其进行定名,认为其应为“炽盛光佛十一活曜龛”、“观音菩萨龛”和“山王龛”。  相似文献   

6.
<正>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州市博物馆于1980年3期《文物》上发表《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一文,对所出造像进行了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7.
方珂 《文物世界》2010,(6):17-20
<正>大足石刻的北山第288号、290号龛,位于北山佛湾北段末端,为摩崖石刻。其288#龛,窟高2.34米,宽0.26米,深1.55米。窟外门楣上横刻"大明蜀总制林公之像",内刻明代刑部尚书林俊  相似文献   

8.
大足石刻     
核心价值概述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祐十二年)壮丽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四川安岳圣泉寺地藏十王龛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四川省安岳圣泉寺中的地藏十王龛像作了详细介绍,论及地藏十五龛像的状况及独特价值.认为其雕造时代应属五代,但表达更为精深.此龛构图的回旋特点,与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号晚唐地藏十王龛像有接近之处.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在四川与重庆地区地藏十王题材至少可分为三个环系,即绵阳与资中的晚唐龛像、内江与安岳并大足部分五代龛像、大足所存北宋及南宋龛像.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9窟和圣水寺第3号龛千手千眼观世音经变中,摩醯首罗天坐于牛背之上,牛站立。这种形式的摩醯首罗天在大足石刻中出现较早,与高昌回鹘时期的柏孜克里克第20窟以及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的摩醯首罗天为同种形式。明清时期,此形式不再流行。  相似文献   

11.
大足石篆山、妙高山两处举世罕见的木刻儒、样、道三教合一造像.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民国三十四年大足石刻考察团以来.对其研究者甚众,温因诸多因素.至今无一人将其如实地全面著录。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两处造像.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书于其后,请分家教正。-。石篆山、妙高山造像的内容石篆山、妙高山摩岩造像(国见封二、三).内容丰富.刻艺精美.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三教合一造像。其中.佛教造像居多一儒、道造像次之、在佛教造像中.凡佛(除毗卢佛头戴毗卢冠.冠下无螺譬外…  相似文献   

12.
《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那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相似文献   

13.
龙门石窟近期清理出的唐代窟龛造像及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于1990年第四季度在宾阳洞区进行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拆除了原宾阳洞前的木构房屋,清理出一批压在原房基下的唐代、主要是高宗时期的窟龛造像及遗物。窟龛包括1个中型洞、1个中小型洞和大小像龛106个(空龛不计)。遗物有较完整的龛像2件、残圆雕佛像2件(龛像碎片不计)、刻经残碑石2块及大型青石碑座1件。被清理出的窟龛位于宾阳北洞前下方的摩崖岩壁上,并由此略向北延伸。总长度为  相似文献   

14.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六耗图”龛调查邓之金四川大足宝顶山石窟,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1252年),为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其造像布置,大佛湾是向群众宣扬说教的外道场,小佛湾是为佛教信徒修行,观想、受戒而设置的内道场,其他11处分布山之四周...  相似文献   

15.
1.概况千手观音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区大佛湾的南崖,编号第8号,是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龛高7.7m,宽12.5m,占崖立面面积97m2;造像内容有千手观音主像一尊,男女立像4尊,2力士,2饿鬼,手眼一起的千余只千手,以及流云、法器、宝塔等。整龛造像雕  相似文献   

16.
九曜山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山山区,为新发现的一处佛教摩崖窟龛,存石灰岩洞窟 1 所,像龛 3 个,造像凡 11 尊。1、2 号造像龛年代为五代吴越国,3 号龛年代为此后的北宋。洞北山崖存香严寺和永庆寺山地之间分界摩崖,洞内的石刻佛经残文是东南地区目前已知唯一的洞窟刻经。该遗存为研究东南地区佛教物质文化提供了新资料,对完善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的谱系亦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论大足石刻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红 《敦煌学辑刊》2010,1(1):141-148
大足石刻超凡的艺术性始终与崇高的科学性紧紧地融会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大足石刻艺术的科学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地形选择;二、峡谷排水;三、龛窟结构;四、力学的运用;五、光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绵阳北山院摩崖9号龛为存世最早的晚唐地藏十王龛像。对此龛构成的分析与介绍,可以推动敦煌本《佛说十王经》及此题材窟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记述陈习删生平和《大足石刻志略》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足石刻志略》与台湾方志流派渊源以及《大足石刻志略》对社会主义新方志,尤其是在当今续修体例及理论创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章在简要记述陈习删生平和《大足石刻志略》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大足石刻志略》与台湾方志流派渊源以及《大足石刻志略》对社会主义新方志.尤其是在当今续修体例及理论创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