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圣墓教堂、大卫塔……这些三大宗教的圣迹均汇聚于此,它们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精神的归属,也是一块被争夺了数个世纪的"宗教飞地"。如果说一个人具有灵魂,你或许会提出质疑,因为人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一个城市具有灵魂的说法,你却很难拒绝,特别是像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到过耶路撒冷的人都会觉得,她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独特气质,而赋予她这种独特气质的正是源自这座城市的灵魂——耶路  相似文献   

2.
Lavender  周卉 《世界》2008,(4):82-91
以色列,这片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土地,犹太人,哭墙,圣地……还有那些古老的传说和预言……我们的探秘旅程从耶路撒冷开始,圣城耶路撒冷,神奇的死海,令人敬畏的马萨达,富于现代感的特拉维夫,就像一幅画卷一般,以色列的历史和现代在我们眼前展开……  相似文献   

3.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其他人。”基督教作家利纳·莫如是描述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4.
慢行以色列     
吴吉明 《风景名胜》2014,(8):108-124
在耶路撒冷,哭墙虽是人们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之地,但他们也将此地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并已深深地渗透到这块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之中,还有那气势雄伟、神奇无比的拉蒙大峡谷,聚集了无数野生羚羊……真实的世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5.
哭墙故事     
"士兵们聚集在哭墙下,这些疲惫、满身灰土、带着各种武器的士兵,有的头上、身上还襄着带血的绷带,他们敬畏地注视着这堵高墙,许多人孩子般地泪流满面.他们紧贴着墙上的石头,抚摸它们,亲吻它们……一位肩披祈祷巾的随军拉比吹起了羊角号.默默的流泪变成了抽泣和哽咽,这是悲哀、激动、喜悦和痛苦混合在一起的眼泪."这是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士兵从约旦手中夺取耶路撒冷老城到达哭墙后,一名以色列随军记者记录下的一个镜头.在经历了近2000年的流离失所后,犹太人终于得以重返哭墙,重返圣殿山,在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开始祈祷.  相似文献   

6.
享有耶路撒冷的主权是犹太复国主义的灵魂,是基督都教十字军东征的追求,也是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圣战的目标,原因只有一个,耶路撒冷同时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是上帝湖涂了吗?  相似文献   

7.
俗世与圣城     
Kurt 《世界》2011,(12):156-163
走过的。不仅仅是对一座座圣殿或纪念碑的观望。而是对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城市的“阅读”。头戴黑帽、身裹长袍的正统犹太教徒带着他们的家人坚定地走向哭墙;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耶稣受难的苦路上行进,品味着救世主在人间最后的时刻;高大的清真寺里宣礼声远播四方,这就是圣城耶路撒冷,信仰的彼岸。  相似文献   

8.
教徒们散立在哭墙前,或对着做工精美至极的经筒念祷,或把额头轻轻贴在哭墙上。也有戴着黑色礼帽的当地人,自顾自地交谈着。我将一张写着心愿的纸条揉成一团,塞进哭墙的墙缝里,据说这样我的心愿便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了你,让我的手残:你若不是我的最大欢乐,让我的舌噤。"在《圣经》中,基督徒如此倾诉着对圣城炽热的爱;在"犹太圣经"《塔木德》中,犹太教徒感叹:"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10.
器墙故事     
记录太多苦难,见证太多纷争,凝聚太多泪水,沐浴太多鲜血。哭墙是犹太人心中永远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二、三、四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白燕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的同时,我们于1980年夏秋季发掘了第二、四地点,1981年夏秋季发掘了第三地点。第二、三地点在遗址中部偏南的一片当地群众称为"岗子地"的田里,第四地点在第一地点"寨圪垯"东北部一条叫"寨壕"的断崖旁。第二地点发掘面积为425平方米,共开5×5米探方15个(T511—T513、T521—T523、T531—T533、T541—T543、T551—T553),2.5×5米探沟4条(T501—T504)。第三地点发掘面积为275平方米,开5×5米探方11个  相似文献   

12.
萧萧  朱虹 《世界》2011,(2):134-139
自从飞机投入民用以来,各家航空公司穷尽一切办法,不断推出新的硬件设施,只为在毫厘间争夺万米高空中的一切“上帝”。  相似文献   

13.
右侧地图展示了目前耶路撒冷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居住区分布状况。一条黑线将耶路撒冷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犹太人住在西耶.阿拉伯人住在东耶。两个民族之间既分离,又融合.既不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耶路撒冷。我虽然在这个城市居住多年.经过多次尝试,我依然没有找到答案:耶路撒冷.到底谁是你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4.
海地重建     
震后的太子港已成为一片废墟,成千上万的灾民涌向这座似乎神圣的山,建立起自己的避难所。信教的灾民为这个遭受重创的地方取了一个名字:"耶路撒冷和迦南"。  相似文献   

15.
邵丽英 《世界历史》2012,(2):24-32,157
俄国于公元11世纪遣使进入圣地耶路撒冷,1847年向耶路撒冷派驻宗教使团,此后不断强化在该地的宗教存在,购置地产,建设房产,建立起东正教徒在耶路撒冷的活动基地。俄国虽然以宗教形式进入中东,但其真实的目的和意图都是政治性的,反映出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俄国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存在和财产存在是其未来插手中东事务的一个政治支点。它这种以宗教为先导、扩大区域政治影响力的方式,值得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6.
这些白人至上分子从事"革命",反抗美国政府,甚至想在有色人种较稀少的美国西北五州分裂出"雅利安国土"。他们认为,唯有白种人是一上帝"选民",非欧族裔者无法承受上帝的恩宠  相似文献   

17.
犹太教:消失的圣殿 "我们坐在巴比伦的河畔,一想到锡安就禁不住哭了!在河边的柳树上,我们把竖琴挂了起来.俘虏我们的人,要我们唱歌;折磨我们的人,要我们欢娱他们.他们说:来!为我们唱一曲锡安的歌吧!身处外邦异国,我们怎能唱颂赞上主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提名作家奥兹 讲述好人之间的战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我的小说,就是"家庭";如果用两个词,那就是"不幸的家庭""你们为什么要来耶路撒冷?""为了遗忘。""遗忘什么?""我忘了。"发生在犹太人之间的这番对话,是68岁的阿摩司·奥兹(Amos Oz)的冷峻  相似文献   

19.
埃勒凡塔犹太社区的出现,与古埃及第26王朝的雇佣兵制度密不可分.在接受波斯人统治的前提下,犹太社区实行有限自治,依靠统治者配发的薪饷生活,信仰上帝雅胡,也信奉其他埃及神祗,在婚姻上享有很大的自由,使用阿拉米亚语文.犹太人内部、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有频繁的经济往来.埃勒凡塔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宗教仪式没有得到耶路撒冷宗教当局的承认.犹太社区成员在埃及人反抗波斯人统治的斗争中,充当波斯人的雇佣兵,因而为埃及人所不容,并在与埃及人的冲突中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14,(40):104-105
耶路撒冷比世上其他任何地方更渴望,更希望寻求宽容、分享与慷慨的万能灵药,以解开偏见、排外与强烈的占有欲。这并不容易找到。两千年来,耶路撒冷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巨大、如此华丽,如此势不可挡地犹太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