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玲 《考古学报》2008,(3):311-336
鹿石是大部分表面雕刻有以鹿为主的动物形象和武器工具形象的拟人化石柱,因雕刻的动物形象大多数是有固定造型特征的鹿(俄罗斯学者称之为风格化的鹿),因此把这类石柱统称为鹿石。鹿石主要分布于蒙古共和国,其中西部省份分布最密集。与蒙古接壤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以及图瓦和阿尔泰地区、中国的新疆地区有少量分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俄罗斯东欧部分以及西到德国易北河流域也零星分布极少量与鹿石类似的石雕像。鹿石常竖立  相似文献   

2.
鹿石是古代草原文化的标志性遗产,也是研究亚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历史的关键材料。而鹿石上动物图像的种属鉴定对理解鹿石的仪式功能和象征意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关鹿图像所代表的自然种属,目前国内外似还缺乏专业鉴定,特别风格化一类的鹿图像。鹿角对鹿类种属鉴定有很强的指示意义,据此可知写实性的鹿形象绝大部分是成年的雄性驼鹿,个别是雄性马鹿。风格化的鹿图像则比较复杂,目前只能确认其角所代表的种属。根据每一通鹿石上不同鹿图像的空间位置、相互之间的结构布局,可以找出不同鹿图像其角部形态细部差异的空间原因,进而推导出这类鹿图像的一个基本原型,其它造型均是在此基础上因空间的需要而作相应的删简,这样所有风格化的鹿图像就比较明确——其鹿角很明显应是马鹿角的写照。结合鹿石图像其动物群所代表的生态分布,我们认为鹿石上的鹿图像主要是驼鹿、马鹿的映像,这可能与早期游牧民族的狩猎生计活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任萌  黄飞翔 《文博》2020,(2):34-41
鹿石是欧亚草原重要的古代遗存,其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类型多样,因而对其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在学界普遍认可的俄罗斯学者B.B.沃尔科夫的划分基础上,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的刻画过程展开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族乡庙湾子村残存有四棱柱形鹿石和刀型鹿石,且曾出土石器,相邻的独山子村、白杨林子、宋家大坂村及魏家泉村都有岩画分布。位于庙湾子村东南约3公里处山前台地的古墓群由200多座呈东北—西南向链状排列的两排石堆墓葬构成。此类墓葬是乌古斯部族始终保持的墓葬形制。以博格达峰为标志的中天山南北地区是乌古斯部族的发源地,庙湾子村一带正位于该部族早期的核心活动区域。四棱柱形鹿石、刀型鹿石、石器、墓葬群及等地表文物表明当地文化有着较长的时代跨度,至晚自战国末以降便是乌古斯部族及其先民的栖息地。作为该部族标志的狼图腾文化是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在中天山地区形成的,绘有狼及太阳、月亮(日月)的独山子岩画出自乌古斯人之手,墓葬的时间上限早不过战国末,下限当不会晚于8世纪末。  相似文献   

5.
弓形器是商周时期用于挂缰的挂缰钩,有窄背和宽背两种。窄背类弓形器部分出自人骨腰部,在蒙古鹿石中相类的器物均挂于腰间并与弓及弓袋共出,因此其应挂在腰带上。车马坑中多放置宽背类弓形器并多置于车厢内,在鹿石中还见将辔系于车厢上的马车形象,因此一部分宽背类弓形器应绑缚在车厢前部用以挂辔。  相似文献   

6.
新疆古代雕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新疆的木雕、泥塑、铜铸、金器、鹿石、石人等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展示了新疆古代雕塑艺术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在蒙古遥远的北方草原,神秘的鹿角鸣喙动物图案攀爬在被称作“鹿石”的花岗巨石上。这些石板上绘有佩着青铜时代的剑、斧及其他工具的腰带纹样,有些石板高达4.5米。  相似文献   

8.
李正荣 《世界》2013,(11):150-155
长颈鹿不是鹿,是我的小女儿李小鹿。 听到她的名字,常常有人追问:是梅花鹿的鹿吗?小鹿摇头,否定地回答:不,不是梅花鹿的鹿,是长颈鹿的鹿。听到这个回答,问的人会忍不住笑:那不还是梅花鹿的鹿嘛。  相似文献   

9.
经济行为与环境变化:清前期台湾野生鹿消失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曾经是台湾数量最庞大的野生动物群之一。明末以来,随着台湾贸易交流的活跃,鹿成为大宗出口商品,土著居民由原先捕鹿作为民生用品逐渐发展至为市场服务;清前期大陆移民入台的农业垦殖又破坏了鹿原有的生态环境。人类经济行为引发的环境变化,最终导致了野生鹿在台湾渐趋消失。  相似文献   

10.
李俨 《东方收藏》2020,(1):16-17
关于周作霖其人其作之考,肇端于陈树群《鹿石周作霖考》(2019-06-03)一文,其所记简略如下:周作霖,字鹿石,晚清景德镇地方官员。其于同治甲戌年(1874)到光绪丙子年(1876)在景德镇为官三年,期间多次到景德镇御窑厂参与浅绛彩瓷创作。经梳理,其在这三年中创作的浅绛彩瓷留存面世的共6件。其中帽筒一只,笔筒三只,花瓶一只,茶壶一个。该文所列的6件作品如下:1.益草堂所藏园客养蚕帽筒(图1)。长题:济阴有园客者,时种五色草,含其宝。一旦,见五色蛾止树上,客收而荐之。时有好女夜至,自称客妻。  相似文献   

11.
周菁葆 《丝绸之路》2009,(18):66-69
丝绸之路上草原民族创造的艺术有岩画、鹿石、石人、金器、铜器、石球等六大类。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草原艺术,闪烁着西域古老艺术之光。草原的原始艺术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集功用和审美为一体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是当时当地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秋,我们随中国国家博物馆蒙古高原考察队,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实地考察青铜时代至明清古迹。重点考察了以下遗址:(1)鄂尔浑河、鄂嫩河流域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遗址、墓葬和鹿石;(2)诺彦乌拉山、克鲁伦河流域匈奴古墓;(3)鄂尔浑河、土拉  相似文献   

13.
《文物天地》2021,(8):82-84
<正>新疆早期考古遗存中保存了不少表现萨满通天题材的遗物,乌苏四棵树墓群出土的神兽攀树纹金箔饰和阿勒泰地区分布的典型鹿石便是其中的代表,二者均将萨满仪式中重要的角色——"通天媒介"与"灵魂使者"进行了艺术化呈现,是研究古代先民宇宙观、生命观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4.
正鹿冲关之名据史料记载比黔灵山之名还要早,是老贵阳的风景名胜区,过去地势又高又险,令古人惊叹。而如今的鹿冲关已旧貌换新颜,并且成为了森林公园。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探索发现鹿冲关的"新颜"。披一身朝霞,乘一缕春风。"六冲关高遮半空,疑是碧玉长屏风。樵夫欲上先惊胆,飞鸟思渡叫声洪。"这是一首古风叫《六冲列翠》。是古人惊叹六冲关又高又险的写照。鹿冲关(六冲关),贵阳地名,已录入中华百关隘之列,为"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如今的鹿冲关已高山变通途,鹿冲关森林公园就建在鹿冲关上。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至8月,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村南2公里处的和布特哈达山东南沟里,有两座辽代墓葬被洪水冲毁,从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刻花石枕片、卧鹿石枕、卧狮白瓷枕和黄釉菊花瓷枕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鹿类动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从考古发现来看,从先秦时期以来,鹿在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很多很重要的角色。新疆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发现的以“鹿”为形象的文化遗存很多,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意向表达,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332-341+351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养心殿屏风后的照壁(又称罩壁)上曾先后贴过"油画鹿"、"老虎画"和《百鹿图》,其中《百鹿图》留存至今。本文结合档案查证出《百鹿图》的作者、创作时间及粘壁沿革,指出贴于养心殿私密位置的《百鹿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物题材画,而是幅反映乾隆帝的室内装潢趣味及企盼寿享遐龄的吉祥作品。  相似文献   

18.
华夏视野     
失落文明的路标在蒙古遥远的北方草原,神秘的鹿角鸟喙动物图案攀爬在被称作“鹿石”的花岗岩巨石上。这些石板上绘有佩着青铜时代的剑、斧及其他工具的腰带纹样,有些石板高达4.5米。学者们说这些石块是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00年间被立起来的,大概比成吉思汗的铁骑在这些草原上纵横无敌的时代早2000年。现在他们正在试图破解石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2,(2):F0003-F0003
清乾隆粉彩百禄尊属牛头尊形。绘粉彩百鹿图。山坡上近一百头形态各异的梅花鹿或觅食、或戏嬉,充满静谧安详的田园气息。鹿与“禄”谐音,百鹿即“百禄”,取高官厚禄之意。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上的麒麟图像因其旁注榜题"騏驎"而成为比较可信的研究资料,其图像以鹿为原型、头部有"山"形角、个别身腹部刻饰羽翼等纹饰。这一图像拓展了鹿图像引魂升天的主题,在鹿的头部加上"山"形角,提升了鹿图像的神格地位,使之成为王者风范的象征。其身腹部刻饰羽翼则是中西文化交流成果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