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康乾年间,漕粮与耗羡蠲免以及蠲免政策、制度更趋完善。当时虽有"漕粮例不蠲缓"之说,但漕粮的蠲免有因灾蠲免、逋欠蠲免、缓征、普免等几种类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实例。"耗羡归公"以后,耗羡的蠲免也被提上日程。至于蠲免佃户之租,康熙年间的有关蠲免规定主要是针对"灾蠲"而言,乾隆即位以后的有关蠲免规定主要是针对"恩蠲"而言,因蠲免事例不同,导致了蠲免佃户之租的差异。同时,在康乾时期,蠲免分数的变动、勘灾的规定及违例处分、报灾期限的规定及违例处分、蠲免钱粮与由单刊发的结合等问题同样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康熙帝是一位励精图治、博学多闻的皇帝。他一生作诗一千多首,除了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喜爱,也在诗中强调和弘扬满族文化。研究分析康熙帝御制诗中的满族特色,理清康熙帝的民族文化认同观念,对于传承和弘扬满族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广州市海珠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历史上的古园林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而名驰南粤。它之所以在羊城园林建设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是受惠于河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藏有一件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民间收集到的清康熙瓜尔佳氏诰封。这件诰封是康熙帝赐与正黄旗五品官员以上的文告,绵绢本,手卷两端开头有标题,左为汉文,右为满文,满、汉文格式和内容均相同,均为直书。诰封内容为康熙帝对瓜尔佳氏的推恩令,但更主要的是涉及到康熙帝初期亲政到执政期间发生的几件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5.
承德塞外荒漠之地,随着庄田的建立和开发,生齿日繁,谷田丰产,为浩荡的八旗军北上木兰秋犭尔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避暑山庄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避暑山庄建立,是训练八旗、控制蒙古、加强北部边防之需,康熙帝在避暑山庄的活动又促进了承德的进一步开发,使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康熙帝在北巡中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边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治边思想。  相似文献   

6.
巡幸,即皇帝离京到各地省方观民,是古代帝王一项重要礼仪。从商周起,历史上各代皇帝都举行过类似活动。《旧唐书·玄宗纪上》:“命巡幸所至,有贤才未闻达者,举之。”而清代康熙帝的几次南巡,实际上又是他安邦治国的一项措施,体现了他杰出的统治才能。因此,康熙南巡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凤云 《史学集刊》2022,(1):41-58,87
在对清前期钱粮亏空案的考察中,可以看到“挪用”与“垫支”、“摊捐俸工银”与“摊捐养廉银”,以及“蠲免”与“捐纳”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由“挪用”到“垫支”的支出行为发生由非法到合法的转变时,并没有解决难以归款的问题。而由“摊捐俸工”到“摊捐养廉”,说明财政体制上存在着公私■的制度缺陷,虽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不断增大的财政缺口,却产生了官员低俸甚至是无俸的政治风险。此外,“蠲免”在被誉为造福于百姓的惠政加以推行的同时,被蠲免的直省因无征赋税不得不以备受诟病的“捐纳”“挪垫”“捐输”等作为解决财政短缺的途径。以上制度与措施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诸问题都指向了清朝低存留的财政体制,这成为清朝国家难以解决的政治隐患。  相似文献   

8.
对乾隆帝治国思想的研究,可以正确分析清代盛世的形成和衰落。《孚惠全书》作为乾隆朝蠲免政策之总汇,明确体现了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清政府的政策倾向,是乾隆帝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可以看出,“继志述事”的法祖思想保证了清代政策的连续性,“应天以实不以”的委实思想,使人民确实受益多多,大大缓解了人民的贫困状况;反对聚敛,“损上益下”,是乾隆朝长达半个多世纪盛世不衰的重要原因,重视边疆,宽严相济,也是他维持国家安定,保持盛世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订清代各州县学取额等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运用统计,结合案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各州县学学额定等、分割及增减与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因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学额等级时所依据的具体数量标准会因府而异;同时进一步指出,文风、钱粮丁口在上述各类操作的具体运用中侧重点不一样:定等、增设、分割学额时,钱粮丁口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各地在学额确定后,增减学额则主要是看文风高下,即应试童生数量的多寡。清代学额的这种运作方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额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康熙帝,即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一位皇帝。康熙帝一生酷爱书法,却很少题字,故而康熙御笔在历代帝王笔墨中流传最少,以至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此作为康熙帝御笔以行书写林环诗《太液晴波》。结字平淡古朴,笔划园劲秀逸,用墨枯湿浓淡,通篇稳重有力,以跌  相似文献   

11.
瀛生 《北京文史》2006,(1):40-43
一、旗人的钱粮与俸米 钱粮即是旗人的兵饷。月饷每月一次,季米每年四次。钱粮分六种:(一)领催钱粮——五两。(二)候补领催钱粮——四两。(三)掰拉钱粮——四两。(四)马甲钱粮——三两。(五)二步钱粮——二两。(六)养育兵钱粮——一两五钱。钱粮的发放是在农历每月初二,由八旗掌事领催将本旗总银数领下,待统一按人头分好后再行下发。领催雇有伙计,将银块用夹槟榔的夹剪割碎,量以天秤,按包分配。如三两马甲钱,即在包上注三两字样,余则类推。  相似文献   

12.
明珠论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确定纵的和横的两个座标。纵的座标是指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横的座标是指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两个座标的交叉,予历史人物以重要的影响;而历史人物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又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清代名君康熙帝的权相明珠,有辅君开拓一朝新政之功;但旧史及前论多对其抑功扬过,均不足为训。以往对明珠的偏颇评价,是由于未能从纵的和横的座标去分析,即未能对其进行历史与社会的层次分析,尤未对其作民族的、家族的、旗分的和派别的分析,因而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13.
明珠论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确定纵的和横的两个座标。纵的座标是指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横的座标是指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两个座标的交叉,予历史人物以重要的影响,而历史人物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又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清代名君康熙帝的权相明珠,有辅君开拓一朝新政之功,但旧史及前论多对其抑功扬过,均不足为训。以往对明珠的偏颇评价,是由于未能从纵和横的座标去分析,即未能对其进行历史与社会的层次分析,尤未能对其作民族的、家族的、旗分的和派别的分析,因而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14.
康熙擒鳌拜时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有关满文档案,对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具体时间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从而论定,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具体时间当在康熙八年五月初十日。由于文书周转需时以及其他原因,这一事件至当年五月十六日始行公布。同时,由于当时尚未建立起居注制度以及参与其事的人员陆续过世,纂修《清圣祖实录》之时,文献均觉不足,故而于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准确时日未予记载。本文认为,研究康熙帝擒拿鳌拜这一历史事件,有关满文档案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康熙朝中后期,地方钱粮亏空成蔓延上升的态势,考诸亏空原因,它与地方财政、仓政,以及吏政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地方没有"存留公项"的自主财政,仓储规则也缺乏适时的监管机制,这些都为不法官吏婪赃提供了方便。对此,督抚在被寄予直省守土之责的同时,对钱粮的监管与查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个人的廉洁与才干并不能杜绝亏空的发生,因失察、徇庇、挪用等涉案钱粮亏空受惩的督抚不乏其人。所以,在制度缺陷已然亏空之源头的情况下,钱粮亏空在康熙朝成不可遏制之势。  相似文献   

16.
王蓓 《神州》2013,(21):42-42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开创性地任用西士于朝廷和宫中.西士是西洋传教士中被康熙帝任用的人士,令他们发挥西方科技艺术特长.康熙帝用西士供职钦天监,制作历法;铸造西洋火炮;予西士兵部职衔、文书,参与外交谈判和出使西洋;用皇帝特别派遣名义出使外国及教廷;派往全国各地测绘地图;为修纂大型图书提供资料;从事西医书籍翻译和医药研制、治疗疾病;制作提供欣赏的艺术品;还有一些零星差事,如主持京师赈灾事务.康熙帝之所以赋予西士各项使命,是国家政务和个人爱好需要的结合:制定科学历法是以农立国的君主所需要;同俄国订立边界条约及测绘舆图是为巩固疆域、保守国土;借助西方科学知识从文化上压抑汉巨;生活上享受西士所带来的西方科技、医疗成果.康熙帝一度允许天主教传教,促成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天主教发展史上黄金时期的出现;开创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外签订正式条约的先例;开创性地招募国际人才,令后世颇可师法.康熙帝也是吸收西方科学文化开创者,留下启迪后人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一) 雍正一朝时间不长.地位重要.它在清前期以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起了重要作用。清前期的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兴盛时期,为时达百年之久。雍正在康乾两朝之间,承先启后。继往创新,匡失纠偏,没有雍正一朝的业绩,就谈不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其实该是“康雍乾盛世”。雍正朝的地位和作用,当然同雍正帝分不开。雍正帝继承了康熙帝的未竟之业,克服了康熙后期的危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乾隆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康熙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功业,使我们现代中国人仍然身受其惠。但康熙晚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都在激化,形势十分严竣。由于天灾人祸和吏治腐败,各地闹事、民变、起义此伏彼起。准噶尔蒙古上层分裂国家的活动仍然猖獗,波及青海、西藏。北方沙俄虽相对安静,但其扩张野心  相似文献   

19.
乾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对贪官污吏打击很严厉的一位皇帝了。他在位60年中,屡兴大狱,诛杀、流放贪官不计其数。就是这么一位疾贪如仇的皇帝,在处理贪官平阳知县黄梅的问题上,反反复复,差一点铸成大错,足令人引以为戒。一、拔出萝卜带出泥乾隆四十七年,王禀望、陈辉祖贪黩之案相继败露,乾隆估计到浙江通省钱粮“难保无积压亏缺”之弊,下谕浙江全面清查核实仓库亏缺。查出各府县仓库钱粮共亏空130余万两。为了扭转浙江省亏空局面,乾隆帝提出“不欲复兴大狱,惟令设法勒限弥补”的办法,这实际上是割肉补疮,反而为贪官污吏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挖掘利用海外日本、朝鲜流传和国内的罕见史料,揭示了康熙帝颁布"三藩之乱"《平定诏》之后发生的一系列隐秘史事,如叛乱者耿精忠实际是在《平定诏》颁布之后才被处死的,其延命实因朝中索额图等人的关照;史料传闻尚可喜实际支持了尚之信行动;康熙帝将参与清查尚之信的诸多官员处以杀头重罪实为销毁有关证据等等。该研究对有关"三藩之乱"研究既有结论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