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甬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院理事会共同主席,韩国科学技术院外籍名誉院士……由路甬祥来点评“黄禹锡事件”,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  相似文献   

2.
卢如平 《风景名胜》2009,(11):24-25
2001年6月25日,台州府城墙和桃渚城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临海郡太守辛景凿壁于临海龙顾山,以拒孙恩义军。扩建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由原来的依山而筑,增扩为北沿大固山巅,西南两面濒灵江的布局。  相似文献   

3.
袁崇焕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明末著名抗击后金的将领和民族英雄,官至明末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为卫国立下丰功伟绩。最后蒙冤而死。  相似文献   

4.
卢成 《文史月刊》2006,(11):1-1
百余年来被刀和火、血与泪所渲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便揭开了它的帷幕,而民旅英雄林则徐从此则昭垂史册。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6,(Z1)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明崇祯三年(1630)从日本回国。自少习文练武,渐知兵法。南明弘光时监生。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受隆武帝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  相似文献   

6.
陈龙 《炎黄春秋》2023,(9):95-100
虎门销烟,彪炳史册,震铄古今。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二人“共矢血诚,俾祛大患”,“同心御侮,克保严疆”。鸦片战争失败后,二人同遭构陷,同被革职,同时充军伊犁。可以说,林则徐、邓廷桢二人共同扛起了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旗,但与林则徐这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邓廷桢一直较少走进大众视野,甚至遭到矮化和误解。此中原因何在?作者立足史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民族英雄邓廷桢。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写下了一篇篇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不朽诗篇,鼓舞着后人继往开来,为革命事业而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8.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领土辽阔,资源丰富,是一个由一百二十多个部族组成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殖民统治期间,坦桑尼亚很多部族的人民拿起弓箭、木棒、大刀和长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抵抗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德国殖民势力,表现了各部族人民不甘屈服于殖民主义及其走狗统治的顽强反抗精神。在斗争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民  相似文献   

9.
江继芸,字源选,号香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出生于福清县海坛侯均区(今平潭县潭城镇)右营村。其祖父江全韬曾任福建水师提标参将,其父亲江其祥为儒生。因此,江继芸自幼深请水性,精通武艺,并胸怀大志。嘉庆十三年(1808)随海坛镇总兵孙大刚出洋征剿盗匪立功,获朝廷颁奖,被拨补为外委;接着先后担任台湾副将、海坛镇总兵、金门镇总兵等职。1841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厦门保卫战中,他指挥守军与英军浴血奋战,终因官兵伤亡殆尽,后援不继,而壮烈殉国,终年53岁。  相似文献   

10.
文天祥(1236-1283)名云孙、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淳化鄉人。在天祥降生前三年,即一二三三年,蒙古曾约南宋共同攻金,尤灭金之后,以河南地还宋。但灭金后,蒙古却撕毁前约,反以南宋败盟为借口出兵南侵,从此揭开侵宋四十年长期战争的序幕。而文天祥就是在这样一个民族災难的时代里诞生和成长起来。天祥的父亲草(?)先生“嗜书如(?)”、“蓄书山如”,所以幼年的文天祥从小便接触了许多古代典籍。年十几岁时,通读诸葛亮、颜真卿、杜甫等人  相似文献   

11.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后化名杨靖宇。1905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里。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漾江县三道崴子壮烈殉国,时年三十五岁。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了一生。在祖国辽阔的东南满土地上,他指挥抗日联军活跃在密密森林里,出没于崇山峻岭间,风餐露宿,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伟大的爱国者,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威震敌胆的将军,  相似文献   

12.
<正>吕大千,又名吕树俊。1909年3月4日,出生于宾县东吕家烧锅屯(现宾县常安镇老营口村本屯)一个没落的富裕农民家庭。他7岁时分家,父亲患癫狂病,常年不能劳动,分得的家产不到两年已大部卖光,3年后,父亲病故。孀母领着大千兄弟3人,靠所剩10多垧山荒薄田度日,家境十分困难。家贫求学师生相助吕大千11岁时入私塾,13岁时转入九千五(现宾县宁远镇)初小三年二期学习。在高小阶段,大千即已显示出聪敏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他刻苦攻读,成绩优良,作文、绘画、唱歌、体育更为不凡。他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待人忠厚诚恳。他家生活很困难,但又尽力帮助别人。一次,把母亲  相似文献   

13.
《文物世界》1999,(3):68-68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写下了一篇篇惊心动魄、感人肺脯的不朽诗篇,鼓舞着后人继往开来,为革命事业而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4.
翁宽 《文史春秋》2006,(9):30-33
刘永福(1837—1917年),清末爱国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东(今广西)钦州人。刘永福于1866年(同治五年)创建黑旗军,助越抗法十多年,堪称“北圻之长城”。1873年(同治十二年)和1883年(光绪九年)两度应越南政府约请率部抗法,前一次毙法军统领安邺,后一回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震动中外的罗池、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中,又大败法军,取得左育、宣光、临洮大战胜利:,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政府经多次交涉达成协议,以黑旗军回国换取法军从澎湖撤走。刘永福应召回国,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光绪十二年)邦办台湾防务,渡台抗日,驻守台南,被尊称为“百年前的抗日爱国英雄”。  相似文献   

15.
裴钰 《湖南文史》2012,(10):67-67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一个是文绣,她主动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一个女人,她也是毅然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戚继光,这个女人是“王氏”,她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民族英雄记忆建构中,民族英雄忠孝仁义的品性和抵御外辱的功绩被不断诠释,从而衍化出"忠义"与"夷夏"两种话语。从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忠义"记忆大致由凸显到湮没,再到日常化叙述;"夷夏"记忆则从沉潜到浮现,最终同样也淡化了意识形态,回归日常。晚清时期"忠义"与"夷夏"两种话语在大部分时间内均处于相互抵牾的状态,随着民国肇建,二者的矛盾看似消弭,实则只是暂时蛰伏。"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难语境下"忠义"记忆便不得不再次让位于"夷夏"记忆。"夷夏"记忆的复归,恰恰说明了民族英雄记忆的建构是一个不断诠释、反复书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孟获的生平事迹却淹没于历代正史,  相似文献   

18.
项秉仁 《世纪》2020,(2):88-92
2020年是祖父项松茂140周年诞辰。祖父的英名,真正知道的人甚少。如果说起固本肥皂,可能上海滩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所耳闻。固本肥皂在上世纪初以质优价廉深得中国百姓的喜爱,是驰名全国的民族品牌。祖父和五洲大药房不仅是国货企业的一面旗帜,而且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祖父为营救"五洲"11位员工(义勇军战士)被日寇秘密杀害,成为商界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9.
彭芊芊 《黑龙江史志》2013,(17):153+156
<正>杨靖宇同志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名字在东北抗日民族战争史上期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杨靖宇将军以野草、树皮、棉絮充饥,在深山密林、冰天雪地中只身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在我国,特别是在东北,几乎家喻户晓。杨靖宇的一生是壮丽的,他的一生是于中国大革命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事业紧紧在一起。(一)杨靖宇本名马尙德,又名顺清,字骥生,曾用名张贯一、乃超、  相似文献   

20.
郭成  郭伟 《清史研究》2001,(4):109-110
关天培(1781-1841),字仲英,号滋圃①。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嘉庆八年(1803)考取武庠生,初授漕运右营把总。嘉庆十七年(1812)升扬州营中军守备,二十四年(1819)呈改外海水师,具题部准,次年即调任两江督标右营守备。道光三年、四年(1823、1824)先后任吴淞营、川沙营参将。道光五年(1825),关天培以功升署江苏太湖副将。道光帝以关天培督押海运漕米稳妥迅速,谕令加恩交部从优议叙。道光七年(1827)特旨补授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署江南提督,并奉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