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月 《中国钱币》2006,(2):69-70
阿尔泰地区在清代一直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所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设阿尔泰办事大臣,但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统领。民国成立后,阿尔泰办事大臣改为阿尔泰办事长官,首任长官为著名的土尔扈特蒙古部首领帕勒塔。阿尔泰作为独立的行政区,由北京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地区在沙皇俄国的策划下于当年11月10日宣布独立。第二年,刚宣布独立的外蒙古便派兵攻占了科布多,并企图进一步占领与科布多毗连的阿尔泰地区。因新疆及时派兵增援,击退了沙皇俄国支持下的外蒙军队对阿尔泰地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与科布多地区,唇齿相依。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科布多参赞大臣,受定边友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节制,其辖境在额尔齐斯河以北以东,当然也包括阿尔泰在内,河以西以南则属伊犁将军。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决定阿尔泰与科布多划地分治,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节承化专,直辖于中央。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次年向西进攻科布多城(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科布多参赞大臣溥锏一面率兵抵抗,一面向中央告急。北京政府即电令新疆都督杨增新增援。杨即调拨马、步兵各一营,由奇台出发赴援。并电告逗留于阿  相似文献   

3.
一、图瓦历史及研究概况图瓦为蒙古别部之一,清朝称乌梁海部。乌梁海又分为三部,即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和阿勒坦诺尔乌梁海。三部原分别隶属于蒙古喀尔喀部与准噶尔部,在清康熙中期至乾隆中期,先后为清朝所控制。清政府以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唐努乌梁海,以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阿尔泰乌梁海与阿勒坦诺尔乌梁海。19世纪60年代,沙俄势力开始进入乌梁海地区,通过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9年的《科布多界约》和《乌里雅苏台界约》,特  相似文献   

4.
黄彦震 《北方文物》2019,(1):111-112
正中国西北边疆重镇科布多曾是中俄关系史中一个悲情的名字。她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札萨克图汗部,可直达乌里雅苏台,西通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伊犁,南通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今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邻唐努乌梁海(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近代以来,沙俄利用喀尔喀蒙古独立问题和跨界民族哈萨克问题,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科布多界约》、《中俄伊犁条约》、《中俄科塔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终使得科布多分属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蒙古族分为汉南蒙古即内蒙古,汉北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其中汉北喀尔喀蒙古分为四部分,“一曰土谢图汗、一曰车臣汗、一曰札萨克图汗、又善巴,自为一部,曰赛音诺颜共部四,为旗八十有六。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南至瀚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俄罗斯,广五千里,袤三千里,北极高四十二度至五十一度三十分,京师偏东三度至偏西二十六度,人约七十万口”。清初清廷在外蒙古地区设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  相似文献   

6.
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12年,沙俄在策动外蒙古宣布独立后,唆使外蒙古出兵侵占科布多,并试图以外蒙古为工具图谋新疆及阿尔泰地区。时任新疆都督的杨增新,在内外压力重重的背景下,积极出兵援助科布多。在科布多沦陷后,仍坚持部署收复科城计划,精心筹办新疆边务,确保阿尔泰地区安全,并在与沙俄的交涉中军事、外交斗争并重。杨增新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北京政府在科布多问题上的无力软弱状态,但亦尽自身努力保护了阿尔泰地区,最终实现了新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行政及军事意义上的完全统一,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乾隆三十二年,清廷在漠北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地设立官学,要求蒙古王公按季入班学习,后改为一年六班,每年选取二十余人,学习内容为满蒙文翻译、法令、办事程式和礼仪等。该官学不在清朝学校系统内,不分等级,不考核,不参加科举,无专门教习和统一教材。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官学脱胎于蒙古王公在衙门的值班制度,是值班制度的副产品。清朝在科布多设立官学的目的是让各部王公入班帮助参赞大臣处理事务,顺便学习满蒙文翻译和起草文件,以更好地协助参赞大臣,进一步在中央边疆治理中发挥作用。至清末,因清政府财力吃紧,再加上官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被裁撤。  相似文献   

8.
张权 《新疆地方志》2004,(4):57-60,62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朝在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后,鉴于阿尔泰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遂在该山东麓科布多城设立参赞大臣,隶于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蒙古高原西部及准噶尔盆地北端的额尔齐斯河流域,直至斋桑泊的近40万平方千米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9.
由陈春华编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一书,即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收文件译自苏联官方三十年代出版的沙皇政府外交档案汇编及俄国外交部橙皮书等,其中包括俄国外交大臣就蒙古问题给驻华公使、驻蒙古领事等的训令及来往密电、外交大臣呈沙皇的奏折及内阁会议记录等,共三百多件。这些文件反映了沙俄精心策划外蒙“独立”,逼签俄蒙协约及商务专条、铁道条约、电线  相似文献   

10.
冯理达 《黑龙江史志》2014,(3):336-338,340
近代中国政局混乱,外蒙古上层势力在沙俄和日本的唆使下,几番策动独立,但中央政府始终不予承认。十月革命后,外蒙古内部出现撤治呼声,中央政府便利用这一特殊的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外蒙古在1919年撤治归附中央。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一一年,沙俄利用中国辛亥革命之机,导演了一出外蒙古“独立”的丑剧,建立了一个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的傀儡政权。关于这个政权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是谁,由于记载歧  相似文献   

12.
锡恒传略     
锡恒,生年不详,逝世于宣统二年十二月(1911.1)代理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任上。满族人。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二日(1906·5·26),锡恒任热河兵备道时,清廷赏他副督统头衔,并旨授他为科布多首任办事长官。这个办事长官,是清廷针对当时阿尔泰内忧外患的形势,决定废除科布多帮办大臣,专门为加强阿尔泰防守,抵御沙俄侵略,管理阿尔莱蒙(古)、哈(萨克)事务,并钦走移节驻扎在阿尔泰的职官。锡恒在此职五年六个月,办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博得阿尔泰各族人民的赞赏。特别是哈萨克族人的赞扬,至今“祁(哈萨克语扬的对音)钦差,加…  相似文献   

13.
时威 《黑龙江史志》2015,(1):188-189
1911年外蒙古独立之后,外蒙古一心想要利用俄国达成完全独立,然而沙俄政府则希望利用外蒙古独立问题从中国攫取利益,其利益保证方式则只有通过同袁世凯政府签订条约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沙俄政府对外蒙当局和袁世凯政府使用了两面派的手法,与1915年签订中俄蒙协约。该协约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把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制造了依据,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中俄蒙条约中沙俄承认中国为外蒙古的宗主国算是袁世凯政府利用该条约得到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俄边境贸易关系始于何时,目前尚不易弄清确切的时间,据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载:后金崇德三年(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向清太宗皇太极进贡物品中有俄罗斯的鸟枪之事。据此判断,大约早在17世纪初,在沙俄扩张势力向西伯利亚地区推进中,俄国官兵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移民,就与我国北方边境地区的蒙古、哈萨克、维吾尔等族发生了贸易关系。当时,我国正处于明清王朝兴废更替时期,故在中国官方史籍中对早期中俄边境贸易的记载甚少。至今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个课题的探索研究也  相似文献   

15.
正柔克义是中美关系史上第一位与达赖喇嘛建立并保持联系的美国外交官。1903年11月,英国政府批准英属印度总督寇松的一再要求,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违背清朝政府"不抵抗"的旨意抗击英国侵略,而沙皇俄国当初通过布里亚特蒙古僧人德尔智传递的援助西藏抗击英国的许诺,成了口惠而实不至的画饼。1904年夏秋之际,达赖喇嘛战败逃离拉萨,出走蒙古。清廷接受驻藏大臣有泰的请求,宣布将达赖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有幸去伊犁,顺道参观了一下伊犁将军署,将军署习惯上称它为将军府。 伊犁将军是清代分辖特殊地区的十四将军之一。清代新疆初定,即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南北两路,以及巴尔喀什湖直到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处的参赞大臣,以及全疆各  相似文献   

17.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平定回疆以来,随着回疆局势的变化,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先后驻扎阿克苏、叶尔羌、阿克苏、喀什噶尔等地。平定乌什事变后,为了镇抚回疆东四城,于乾隆三十一年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移驻乌什。乾隆五十二年,为了防范大和卓布拉尼敦后裔萨木萨克与燕起、伯尔克等侵扰回疆,移驻喀什噶尔。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之乱、玉素普之乱后,移驻叶尔羌,并于道光十七年开始巡回驻扎,夏秋驻扎喀什噶尔,冬春驻扎叶尔羌。乾隆、道光年间的几次移驻"风波",界于两次驻地迁移之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次驻地迁移的阻力。总的来看,清朝迁移回疆参赞大臣驻地解决回疆问题的方法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新疆地区准噶尔部上层贵族的叛乱及南疆大小和卓之乱,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于伊犁惠远城,是为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理中心.并以惠远城为中心建八座卫星城,史称"伊犁九城".其中,惠宁城建于巴彦岱地方,建制规模仅次于惠远,自西安移驻满洲、蒙古八旗,设领队大臣管辖.惠宁城满营担负拱卫惠远、驻守卡伦、巡查边界、换防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职责.同治初年,新疆爆发农民起义,惠宁城破,随后在沙俄侵占伊犁时彻底毁弃.光绪初年,收复伊犁,曾计划恢复惠宁营制、重建惠宁城等,由于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  相似文献   

19.
十三世达赖喇嘛受俄国布里亚特僧人阿旺多尔济耶夫煽动,在英军入侵西藏之际,出走喀尔喀蒙古。清廷前后派遣延祉、博迪苏赴喀尔喀蒙古规劝他早日返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反复推延返藏归期,除涉及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英、俄等帝国主义势力也极力干涉,染指中国内政。为此各方在十三世达赖喇嘛返藏与驻锡问题上展开博弈。最终,十三世达赖喇嘛选择以西宁塔尔寺为落脚点,离开了喀尔喀蒙古。  相似文献   

20.
同治元年(1862)发生的陕甘回民起事的影响,蔓延至清朝整个西北地区。在新疆,同治三年(1864)五月,库车渭干河水利工人首先发动了反清起事,很快全疆各地回民纷纷举起反清旗帜。是年,俄国通过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四十四万平方千米的地方。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南疆,其势力扩张至北疆部分地区。同治十年(1871),俄国以"代收代守"为名义,占领伊犁,并欲将势力扩张至塔尔巴哈台一带。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回民起事首领白彦虎带领残部进入新疆,与阿古柏势力联合在一起。发生在南疆库车的起事,迅速蔓延至新疆全境,乃至喀尔喀的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清朝政府失去对新疆局势的控制,当地社会变得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同治四年正月塔尔巴哈台发生了回民起事,起事后,塔尔巴哈台蒙古难民纷纷逃入科布多布伦托海地区,本文以因战乱逃避至布伦托海的塔尔巴哈台蒙古为主题,将重点论述朝廷对蒙古难民的安置而设置布伦托海办事大臣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