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篆隶万象名义》是能再现顾野王《玉篇》原貌的一部重要字书,但该书在释义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其中义项截取不当、误认字头、误改字义、拆骈为单等问题进行了归纳,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利用该书。 相似文献
2.
古代兵器有方在传世文献的记载中有诸多不同训释。在反水攻防御战术中,这种武器兼用于近距离搏斗和挖掘河堤。根据出土材料推断,有方由短矛和锛组装而成。到了汉代,这种锛、矛结合的戟类短兵经过改造,将锛的刃口与柄平行安装,发展成为河南汉墓中出土的钺戟的形制。 相似文献
3.
某些词,相互间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关系,明显属于一类。凭借这一点,它们可以相互对应。造成类似对应的词有多种,主要包括数目词的相互对应、方向词的相互对应、颜色词的相互对应反议词的相互对应、同义相互对应、相关对应等六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朱新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87-91
本文认为顾实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读书治学中,取得了令人敬佩的学术成就。在具体的学术方法上运用上又强调文献学的基础功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和河西汉简多次提到“平价”一词,有些学者由于对这个词词义理解的错误,导致了对于秦汉时期物价制度的错误认识。本文正是从词义考释入手,对秦汉以来的物价制度作些考辩。 相似文献
6.
以希腊文、拉丁文为载体的西方古典文献学,希腊文作"philologia"。在近代西方各国学界在根据各自的语言整理、研究古文献藉以溯源其共同的"古代"过程中,西方古典文献学的名称与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中均曾发生过变化,但总体上的沿革类似于中国古典文献学或传统文献学,即由校雠而校雠学而文献学,最终被冠之以"古典的"则意在强调"希腊、拉丁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7.
绰克图台吉摩崖位于蒙古国中部,镌刻于1624年。摩崖包括绰克图台吉的一首抒情诗和镌刻者的跋文,其中有一句蒙古语mongγol-un qutuγtu qaγan-u u?ira,以往学者们解读其为“因蒙古呼图克图汗之缘故”,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认为绰克图台吉与蒙古林丹汗建立了政治同盟,一致反对满洲,是一位民族英雄。但是,研究者们对跋文文本的解读有误,mongγol-un qutuγtu qaγan-u u?ira的确切含义是“在蒙古呼图克图汗之时”,跋文记载的仅仅是镌刻该摩崖的具体时间。本文重新解读跋文,指出绰克图台吉摩崖诗只是一篇抒情诗,作者为怀念其远方的姑母而作。蒙古国抬到神台上作为民族英雄的“新绰克图台吉”是国际学者的文本误读、部分学者的不科学非学术行为和历史上蒙古国家的文化霸权共同培育的怪胎。(1) 相似文献
8.
全祖望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曾补撰《宋元学案》,向以史家著称。他作为史家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出发,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多有创获。本文即就上述三个方面,探讨全氏在史学以及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诗文集,自宋代出现“临川本”、“龙舒本”和“杭本”三大刻印系统以来,历代时有整理。但是,发展到今天,供学术研究的多种版本,在收录数量、记载格式以及编次分类等方面,还多有缺漏。所以,整理出新的工作仍待深入。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先生一生钟情于历史文献学的思考与研究,所作日记蕴含有丰富的校雠学、目录学、校勘学等分支学科的分析与思考。张氏初步建构的历史文献学体制,对改变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偏狭而单一的状况,恢复历史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进而推动历史文献学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氏的学术思想形成于民国时代。他对学术本原的追求、识见为高的求索、学术经世的倡导以及博学会通的强调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张氏以史学家的批评视角来评析学术发展中的得失利弊,形成独有的学术批评话语和方法。在张氏的学术思想中,历史文献学是基础,学术批评是其学术品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Medieval History》2012,38(3):219-258
An analysis of the scale used by the designer of the Plan of St Gall allows for no other conclusion than that the mill and mortars shown on this Plan were water driven. Because of the paradigmatic nature of the Plan this means that hydraulically operated mills and mortars were by the makers of the Plan considered to be standard equipment of a Carolingian monastery — a conclusion supported by a wealth of other documentary source material available for this period.The Romans knew the water mill, but made little use of it. Its general adoption and diffusion in Merovingian and Carolingian Europe is in this study attributed to the rise and spread of Benedictine monasticism. It received its primary impetus from the need to provide milled and crushed grain in bulk for communities of considerable size, including a leisure class of men who had to be freed from the normal chores of toiling for life so that their energies could be directed to their primary task: the Work of God (Opus Dei). Water-powered trip hammers were in use in China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 Their portrayal on the Plan of St Gall suggests that they were introduced in western Europe, not by Marco Polo, as some propose, but in the age of folk migrations or the early Carolingian Period. 相似文献
12.
周亮工《书影》的语言文字学史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远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1):14-18
[摘要]周亮工的《书影》论述了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相关语文学著作及其版本问题,提供了与汉语汉字相关的史料,分析了有关语言文字问题,反映了明季清初的小学风尚。 相似文献
13.
德国埃及学家阿道夫·埃尔曼是国际埃及学界一位大师级学者,他著述宏富、门生众多,在国际埃及学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埃尔曼最早对古埃及语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确立了一些重要的古埃及语语法规则,最终构建了对古埃及语文学研究的历史语言学方法,从而将埃及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由于埃尔曼的努力,使得埃及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同时也奠定了德国学者在国际埃及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卓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2):22-26
读书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私家目录体裁发轫于宋代,至清代才真正的成熟起来,它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学术与中国古代私家目录双重发展的必然结果。《开有益斋读书志》是清代学者朱绪曾的一部目录学专著,也是清代私家运用"读书志"体例撰修的典型著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代私家修目的最高水平。本文着重考察该志在目录学、校勘学方面的成就,揭示其所反映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运作理念和学术实践为考察视角,试图将其放入新思潮的背景之下,由个人扩大到群体,对研究所同仁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开创的西南民族研究及其学术影响作出了讨论。语史所同仁利用其所倡导的田野调查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法对西南民族的调查研究,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西南民族研究之先声,还直接催生了历史学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诸多交叉学科的形成和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早期的研究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由于民族学田野调查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学科训练,致使对调查方法和研究分析工具的掌握有欠成熟;二是受研究经费的不足和战乱的影响,导致调查时间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论的深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莫友芝是晚清著名的学者,研究范围涉及目录学、文学、书画等领域。他品行卓越,心系国家,有着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他才华横溢,著述颇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他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期,为贵州文化的开风气者,今天对他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莫友芝在文献学,特别是目录版本学领域的成就。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莫友芝编撰的《郢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耶亭书画经眼录》等四部目录学代表作的研究,站在清代学术视野下讨论莫友芝目录学的实践,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论简帛的文献学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1):34-40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22万枚(件),总共约700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古文献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e Max-Min-Min Principle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analyz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variants of Hotelling's model of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In our setup, consumers can place different importances on each product attribute; these are measured by weights on the disutility of distance in each dimension. Two firms play a two-stage game; they choose locations in stage 1 and prices in stage 2. We seek subgame-perfect equilibria. We find that all such equilibria have maximal differentiation in one dimension only; in all other dimensions they have minimum differentiation. An equilibrium with maximal differentiation in a certain dimension occurs when consumers place sufficient importance (weight) on that attribute. Thus, depending on the importance consumers place on each attribute, in two dimensions there is a max-min equilibrium, a min-max equilibrium, or both. In three dimensions, depending on the weights, there can be a max-min-min equilibrium, a min-max-min equilibrium, a min-min-max equilibrium, any two of these, or all three. 相似文献
19.
"语境主义"意识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学家在解读具体的史料时,只有清楚而准确地把握史料产生的"历史语境",以及由相关研究构成的"史学语境",才有可能探明史料的"原意",进而恰当地运用史料。 相似文献
20.
Dong Zhao 《The American review of Canadian studies》2013,43(2):161-176
This article reads Alice Munro’s “Material” as a staging of the failure of its narrator’s voice and understanding. Her failure exposes the limits of the mind to understand and language to represent, but it does so within a complex aesthetic structure that obliquely asserts the value of literature. This aesthetically realist story displays a deconstructive ethics that shows Munro working toward a literature free from phallogocentrism and pushing at the limits of logos itself. “Material” exposes the ethical risk and the power of writing,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at which lies beyond its ability to expres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