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实现我国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必须抓好“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八个方面的工作。这八项措施被概括为“农业八字宪法”。之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是一句非常响亮且十分流行的口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文件中几乎都有这样的要求。可见,农业“八字宪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既深且巨。然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农业“八字宪法”是怎样提出来的?在贯彻实施它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如何评价它对中国当代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八字宪法闪金光.照得巴公增了产,男女老少喜洋洋.这是当年巴公农民对农业八字宪法的颂歌.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中央会议,在总结了我国历代农业增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当时国情,制定了农业增产的八项措施.其内容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简言“农业八字宪法”.巴公当时属晋城县辖,位于山西东南,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较大的村镇.实践证明,八字宪法在60年代给巴公的农业丰产增收确实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从全国来讲,八字宪法也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后来的农业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学种田     
为了多打粮食,我们因地制宜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走科学种田的路子,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许多人到大寨参观后,都说大寨农业生产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年年有个新套套,就是我们从科学种田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些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技术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释"于"     
典籍有“于”为风声之证,甲骨文“于”字象意“地气”穿地而达天听,故“于”字本义为风声。最初的歌声是祈雨时模仿风声而呼嗟。甲骨文“吁嗟”字形中有“于”,又有描画于字轮廓的带尾“弓”形。带尾“弓”形即哥字初文,从于、从带尾“弓”形的字就是“呼嗟”之“吁”之本字。后来从于、从带尾“弓”的字改从口,就是吁字。小篆于字显示“地气”冲断宣碍之象,乃是缘金文阳字中示意天、地,以及碍于地的“地气”的中断“于”字形而致讹。  相似文献   

5.
《北史·齐文宣帝纪》:“及产.命之曰候尼于,鲜卑言有相子也.”此云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鲜卑语本名是“侯尼于”。然《太平御览》卷七三0引《三国典略》云高洋名“俟尼干”,《册府元龟》卷一八二又云名“俟尼”。“侯”、“俟”形近,必有一为,“于”、“干”亦未能遽定孰是。  相似文献   

6.
在旧上海商界,有一个人大名鼎鼎,提起他来几乎无人不晓。他投资于药业,自制药汁、药片,敢与洋商展开竞争,一决雌雄;他投资于游乐事业,创办了著名的“新新舞台”、“楼外楼”屋顶花园、“新世界”游乐场、“大世界”游乐场;他投资于金融业,开办了“日夜银行”、“上海物券交易所”、“大世界游览储蓄部”,吸收社会资金,开展信贷贸易;他投资于房地产业,大兴土木,花费巨资组建“三星地产公司”。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活跃于其它领域,诸如经营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学说并立,各家均欲“以其学易天下”。韩非考察历史,对照现实,得出结论说:“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所说的上古,指的是唐尧禹舜的道德时代,中古指的是列国较计斗智的春秋时代,当今则是指所身处的群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因为“当今争于气力”,民不贵“仁”而服于“势”,因此韩非否定儒家的“德政”、“仁政”之说,认为“仁义”、“德化”只适用于上古,当今则必须依靠法制和暴力。他有句著名的话,就是“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也。”在韩非的思想中,“威势”所要镇慑的对…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与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出现了关于“现代化(或称近代化)”问题的讨论,诸种关于“现代化”的论著充斥于市,形形色色有关“现代化”的理论时有所闻。这种“现代化”论滋生于资本主义世界,流行于西方学者和政客之间。当前,我国人民全力以赴为之实现的“现代化”概念与流行于西方的“现代化”有无本质的区别?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先后经历过“现代化”,它留给人类的遗产是什么,有无可借鉴之处,要有,又有哪些?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周方 《东南文化》2023,(4):92-98
汉末三国时期的优人群体中有“俳奴”与“俳儿”的区分,“俳奴”形貌亵狎,隐没于百戏群体之中;“俳儿”被豢养于内廷,还有专门的演出服饰。在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上“俳奴”与“刍人”同画面共存,说明俳优与侏儒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漆画中“俳奴”与“俳儿”的眼部描绘还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俳优群体为盲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人日节与"鼠嫁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红一 《民俗研究》2000,(3):86-105
人日节,中国“人”的节日。盛行于汉魏至明清时期,节俗丰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重要节日之一。“鼠嫁女”又叫“老鼠嫁女”或“老鼠娶亲”,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以“鼠婚”为母  相似文献   

11.
意象与本真:明清“义婢”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义婢”是指那些遵循“主婢之义”并忠实于主人甚至甘愿自我牺牲的那类婢女。“义婢”表现形式各异,且集“主婢之义”和“女性之义”于一身,成为重“义”的教化典范。这与官方的渲染、推崇有关,但更与婢女主观层面的自我认同、自我变异和自我满足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曹十三”倾家荡产 “直系”军阀曹锟,曾任“大总统”,后被倒戈的冯玉祥囚禁于中南海延庆楼,获释之后,就此结束一生。  相似文献   

13.
张力平 《文史博览》2013,(11):64-64
“血腥”和“愚昧”是“文革”的两大特点。十年浩劫,满是荒唐,“打鸡血”便是一例。一边是大破“四旧”封建迷信,一边却又迷幻于“神水”、“圣水”、“打鸡血”、“喝胃宝”、“甩手疗法”等“神奇”、“科学”和“专业”的“养生绝招”,“文革”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4.
吴敢 《收藏家》2003,(2):52-56
2002年底七十二件国宝在上博亮相,有关“国宝”的话题绵绵不绝。媒体对“国宝”的聚焦,皆本于文化关怀。本刊作为专业刊物,自然更倾心于“国宝”与“学术”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辟出版面,刊登与“国宝”相关的学术话题。本期先行推出浙江学人吴敢对唐高闲《千字文》的新见解,敬请读者垂注关心。  相似文献   

15.
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2年统计,特克斯县柯尔克孜族共有7206人。其中绝大多数分布于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阔克钦热克”为柯尔克孜语,意为“绿色杨树沟”。因该乡所在的沟谷过去长满了天然杨树,故名。柯尔克孜族,史称“隔昆”“坚昆”“契骨”“据买斯”“塘奚司”“艺儿育思”“布鲁特”等.原本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后来逐渐向天山迁徒、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有一段讲述十五世纪左右,英雄玛纳斯的父亲如克音,受西蒙古(瓦刺)的侵袭,迁到巩乃斯草原、特克斯河流域一带的故事。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分布于天山以前、帕米…  相似文献   

16.
梳理和考辨入蜀古道“金牛道”上和“米仓道”上的两个以“萧何追韩信至此”而得名的“韩溪”,论证“米仓道”上的“韩溪”得名于萧韩故事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17.
一、从“所向无前”到“弭兵息民” 五代时期,割据于岭南半个多世纪的南汉国,是奠基于战争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蟠螭纹起源很早,盛行于战国,“蟠”意为“伏”、“曲屈”。《杨子太玄经》:“龙蟠于泥”,此处蟠作动词“伏”字解。古代有人把蟠螭列人虺类,也有人认为是龙子,也有人称为黄龙,议论纷纭。蟠的意义在这里作匍伏解。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据各有关资料记载,“二七”烈士为49名。而江岸工会黄子章烈士,在“二七”惨案后,继续从事工人运动,于1924年3月10日被捕,囚禁于洛阳监狱,后牺牲。郑州分工会司文德、汪胜友两烈士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后,于1926年,被军阀残杀于郑州长春桥(现“二七”广场)。这三位烈士,均参加了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以后继续进行斗争,遭到军阀吴佩孚及其爪牙张世荣的残害,英勇就义。解放后,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黄子章、司文德、汪胜友等3人为“二七”烈士,享受“二七”烈士待遇。故本收所载“二七”烈士为52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北京故宫的始建年月,目前国内外有两种流行说法:一是“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一是“始建”于永乐四年。“筹建”与“始建”,相差一个字,前者著意含糊,后者口气肯定。但是,都不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