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国,不仅现实敏感,而且未来敏感,甚至历史敏感。讨论未来的危险度仅次于关注现实,个别情况下还高于关注现实。相比之下,历史问题的敏感度稍微置后。至少,在网络上,“反右”,“大饥荒”,“文革”等历史“迷案”不被严厉屏蔽了。这就是五一期间微博上热烈争论一个关于“大饥荒”的帖子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2.
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段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是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三年大饥荒时期人们吃不饱饭,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农村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轰轰烈烈进行了一年时间,紧接着就爆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惨重的三年大饥荒,造成了全国范围内极其严重的非正常死亡现象。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无论是地方领导人还是中共中央,直至毛泽东,明显都缺少思想准备。最初发现后,都把它看成是像往年一样的春荒、夏荒,完全不曾意识到,高级社全面推行之后高度集体化的结果,农民不仅再也没有过去那种抵御灾荒的能力,而且干部为应对上级要求的浮夸虚报和强制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研究者大多认为大饥荒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三千万人左右。实际上,在“大跃进”之前,已发生因饥荒饿死人的事件。就目前公开的材料看,广西是较早出现严重饿死人事件的省份,1956年发生的“平乐、荔浦和横县因灾饿死人事件”最先被公开曝光,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就有一篇通讯:《去年广西因灾饿死人事件是怎样发生和怎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5.
大饥荒对于中国六十岁以上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大饥荒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如大饥荒程度,大饥荒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大饥荒年代的社会状况,等等,拙著《墓碑》共28章,其中除了展示灾情的13章以外,其他15章都是专题研究。大饥荒年代的人口损失只是大饥荒的一个子题,  相似文献   

6.
"贵州事件"的发生和发现由于"大跃进"造成了大饥荒,贵州省农村发生饿死大量农民的严重事件,被称为"贵州事件"。1960年2月6日,贵州省副省长、老红军吴实到当时在建的川黔铁路沿线慰问修路民工,到息烽县就发现饿死人现象。次日,在遵义地区副专员何林陪同下,吴实到遵义县的板桥、泗渡后,发现一个大队死了六七十人,有的全家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以其高烧狂热,造成了当代中国荒诞无稽和残暴骇人的一页,引发了大饥荒中数千万人死难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8.
《南方人物周刊》2014,(41):100-101
集体化是苏维埃历史上巨大的转折点。它摧毁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家庭农庄、古老的农民公社、独立的村庄、教堂、农村市场。在布尔什维克看来,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障碍。数以百万计的人背井离乡.散布苏联各地,包括逃离集体农庄的、因集体农庄粮产的过度征用而造成的饥荒逃难者、孤儿、  相似文献   

9.
梁志远 《炎黄春秋》2009,(10):29-32
安徽省原亳县(今毫州市谯城区),三年大饥荒中大批农民的非正常死亡,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干部作风恶劣,是一个重要原因。1960年冬至1961年春,亳县是省委整风整社的重点县之一。事实证明,哪里的干部作风好,问题就小一些,哪里的干部作风不好,问题就多就重。根据查阅自己三年的工作笔记和亲见、亲闻以及查证有关历史资料,对干部作风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治国 《炎黄春秋》2009,(7):80-80,31
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是许多情景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相似文献   

11.
1959~1961年的大饥荒,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我们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是刻骨铭心的,是再也不会忘记的."饱饱地吃上一顿白米饭",这是当时我在那几年里的最大愿望.现在看来好像很可笑,但那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文史快车     
影像站民国时期的饥荒民国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靠手中的权力攫取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当人民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时,四大家族中的"八旗子弟"孔二小姐之流却在公众面前大秀时尚和奢华,还恬不知耻地说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民国时期的饥荒。饥荒不独民国才有,四大家族的骄奢淫逸也绝非民国的专利。  相似文献   

14.
他是当代最震撼我们心灵的作家,在被世人遗忘的地方行走,用手中的一杆笔,掀开历史的死角。在2007年的新作《定西孤儿院纪事》中,他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性"大饥荒"中幸存的定西孤儿的故事。以纪实的态度,文学的形式,直面书写"大饥荒"的历史,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这些以令人难忘的真实细节构成的个人故事,使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历历在目,不容我们回避,逼迫我们反思。他的作品彰显了作者的良知,体现了文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旧中国,每遇天灾和饥荒,农民就被迫“卖儿卖女”。可以说,“卖儿卖女”,在整个旧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1952年,在长沙举办的“湖南省土地改革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张农民被迫卖女和一张农民被迫卖儿的卖身契,不知令多少人伤心落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重温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的情景,从中着重分析饥荒形成的自然及社会原因,并再现饥荒中社会各界的救灾活动,使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当年饥荒是一场百年浩劫,是一场天灾与人祸的混血儿。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博物馆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大辩论,彻底驳斥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今不如昔"的谬论和宣传鼓舞干部到农业劳动战线上去,举办了一个"河南农民今昔生活对比展览"。展览内容共分六部份:(一)解放前农民悲惨的生活。展出的有地主残杀、压迫、剥削农民用的武器和用具,其中有李庄村地主齐鸿善在一九四三年因农民饥荒借粮用来杀死过八个农民的剑,贾阁乡楚庄村大地主楚化远炒吃过两个农民  相似文献   

18.
卢荻 《炎黄春秋》2014,(3):84-86
《炎黄春秋》2013年第12期发表杜明明题为《大是大非不含糊的省委书记——杜导正忆老友林若》一文,文中写道:“父亲说:‘因为比较深入农村和接触农民,又比较实事求是,因此1960年大饥荒时期,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史》2009,(1):22-26
近20年来,围绕60年代初大饥荒与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关系,学术界较少论四清运动与大饥荒的关系。四清运动虽然初兴于1963年,但是早在大饥荒趋于顶点的1961年初,四清的基本概念及其措施已相继出台,毛泽东认定造成大饥荒的主要原因是阶级敌人破坏和民主革命不彻底,并着手部署反击“资本主义复辟”。只是由于1961年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已陷于极度困难,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事实上将毛泽东有关大搞阶级斗争的指示悬置起来,才未使之演变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1959—1961年,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了饥荒现象,贵州省是饥荒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当时,我任贵州省粮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一职。以下是我1959—1960年间作为省级粮政官员所写日记的摘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