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是我国民族史上特殊、复杂的现象。对历史上汉军八旗、蒙古八旗的民族归属问题,向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满族,有的认为不算满族,还有的主张分别对待,即有的应归为满族,有的不应归为满族,如著名指头画家高其佩,多数人承认他的民族成分为满族。关于满族界说问题需要通过学术讨论的方式来取得解决,是我刊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今后,我刊将陆续发表研究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满族工具书是研究满族语音韵、学习满语、掌握翻译技能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科学指南。据载,现存的满族工具书有43种,而恩华所纂辑的《八旗艺文编目》在满文工具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别在了解清代满族作家文学创作全貌的古旧书目中,无论是《熙朝雅颂集》、《白山诗介》、还是《八旗文经》、《白山词介》,就其所涉猎的八旗作者和作品,都远不如《八旗艺文编目》多。推而言之,在文学以外的各个文化范畴中,也难找到比《八旗艺文编目》更为丰富、更为翔实的八旗著作和著作者的编目工具书。在当今之世,在满学研究日…  相似文献   

3.
李军 《文物世界》2013,(6):32-35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对于统治地域广大的中国,特别是广大的汉族人民,其内部团结是十分重要的。满族在努尔哈赤时期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满族组织形式的关键,满族统治者利用这种兵民合一的组织提高了民族团结和战斗力,利用汉族内部斗争的时机积极发展力量,最后打入山海关,一统江山。随着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这种八旗制度与文化先进很多的中原和南方地区相比,显得落后,而且作用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二三十年来美国汉学界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研究的概况。通过对“汉化”之争、满族族群问题研究、满族与八旗制度研究三个方面的综述 ,介绍了美国学者罗斯基、柯娇燕、埃德伍德·路斯、欧立德等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对我国满族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经历了3个阶段:从1583年清太祖起兵到1635年清太宗改族称为满洲,是建州女真向满洲共同体的过渡,产生了新的民族意识;主要在清太宗时期,建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作为八旗满洲之辅翼,使八旗在接受异民族中壮大;清军入关后,八旗成为中国社会的特殊集团,“旗”的整体意识与内部凝聚力都在增强,实现了旗内不同民族向满族的融合,形成新的满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满族陈汉军旗是八旗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最具特点的是萨满祭祀习俗。本文试从满族陈汉军旗建立的历史条件、建立及逐步完备写起,进一步分析满族陈汉军旗人的特点,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八旗史与民族关系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满族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主要是由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衍变而来的。满族的形成与八旗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1615年,努尔哈赤首创八旗,将长期处于分裂状况的东北女真人统一起来,纳入八旗组织之中,从而为一个新的民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637年,皇太极正式宣布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做为一个民族的名称取代了女真,并在历史上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8.
旗地是清代一种特殊的土地制度,形成于满族入关之前,是八旗制度的基础。这种土地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与入关前满族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八旗制度及女真人的村落组织是怎样的关系,这是研究八旗土地制度形成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就此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钦定八旗通志》点校本,吉林文史出版 社2002年出版。该书是一部关于满族和清朝 八旗制度的重要典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 部八旗人物传记。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纪 昀等奉敕纂修,嘉庆间成书。全书356卷,记 事始于满族肇兴和八旗制度创建,终于乾隆六 十年(1795),其总体结构分为卷首、志、表 三部分。  相似文献   

10.
《清代满族诗词十论》是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满族研究》副主编张佳生先生撰述的满族文学研究论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定价每册:7.60元。全书436页,收入学术论文10篇,计:《清代满族诗歌概论》、《论清代满族诗歌的特点》、《论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的原因》、《八旗诗论五评》、《清代满族词坛述略》、《清代中叶满族词坛兴衰之原因》、《论纳兰性德的诗词理论》、(岳端与《玉池生稿》>、<铁保与《惟清斋全集》)、《袁枚与八旗诗人——兼谈满汉诗歌的关系》。另收入著名满学家、原辽宁  相似文献   

11.
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成员二者都是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构成部分,他们的民俗文化所体现的是统称的满族民俗文化.然而,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在形成之时.这两部分成员确各自带着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加入到民族共同体之中的.满洲八旗成员所带来的是由其先世女真人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汉军八旗成员带来的则是汉民族的民族文化.体现在二者之间的民俗文化,在相互交融中,产生了变化.但是,在对两种民俗文化的纵深研究中,从中不难发现,此间均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可以追溯出他们原来的民族属性.据此,在研究满族不同成员的民俗礼仪时,不应一概而论.应依据不同成员的身份,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重要制度,然而,关于八旗中汉军的研究却较少。其实,汉军在有清一代有着蒙古和满洲旗人没有的特点,他们身为汉人却又隶属旗籍。江夏由树所著《旗产:清末奉天地方精英的崛起》便是一本关于清末奉天(今辽宁省)地方精英———汉军的个案研究。江夏由树是日本一桥大  相似文献   

13.
最近,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李风琪、唐玉民、李葵三先生编著的《青州旗城》,对山东青州满族的历史,进行了穷原竞委的述说,是一部反映满族区域史的上乘之作。有清一代,八旗军队除集中屯戌京师外,大约半数的兵力分别屯驻在全国70余处重要城镇和水陆冲要,其中东北驻防44处,关内各省驻防20处,新疆驻防8处。由此构成清朝控制全国的骨干力量。正是在八旗驻防的基础上,形成了满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因此,研究八旗制度,不能不研究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人口迁徙和区域史,不能不研  相似文献   

14.
论八旗文学之分期张佳生“八旗文学”是指八旗制度产生直至解体这一时期由旗人创作的文学。在研究满族文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处于八旗制度之中的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之中,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方面却是主要的。在八旗...  相似文献   

15.
在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中,考查努尔哈赤创制的八旗,自然究及它初期所由来的牛录制度。牛录是来源于明代女真族(满族前身)人的射猎组织。以后,牛录又有了军事、行政组织的职能。 努尔哈赤创制八旗,“牛录”是基层单位,五“牛录”立一“甲喇”,五“甲喇”立一“固山”,满洲八旗共八“固山”应该指出,八旗制度和金代猛安谋克制度是有一定因袭关系的。但以上需要弄清的问题,从金代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中却找不到因袭的痕迹。那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呢?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弄清这个谜团,对我们认识满洲八旗制度和入关前满族社会的真实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洪珍 《福建史志》2005,(1):31-34
八旗制度渊源于满族生产与战斗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后来发展为满族的军政合一制度。顺治元年,满洲八旗兵分为列京营和驻防两类,福州为驻防的城市之一。驻防八旗含有对人口众多的汉族进行监视、震慑的、民族统治的意义。可是,1911年,满清政府这棵早已中空的朽木却被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所轰倒,于是这一维持了300多年的八旗制度也随之崩溃。笔者仅以福州为例,论述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的崩溃。  相似文献   

17.
《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具有众多相通之处,这在清代小说中是独特而唯一的。这除了《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有意借鉴与模仿之外,与它们的作者都是生活在北京的满族旗人不无关系。满族的民族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满族兴衰、满族命运的关注正是《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写作共同的源,主要表现在他们具有共同的满族文化背景、共同的八旗衰落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担忧八旗命运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18.
京旗的满族(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旗亦即北京的八旗,若按现代民族概念来说,八旗内部主要是满族、蒙古族、汉族;若细分之则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锡伯族、费雅喀族、齐拉尔族、苗族、甚至朝鲜族、俄罗斯族,均有在其中。八旗中主要成员所谓“满族最高,蒙族次之,汉军又次之”的说法,也不一定确切。因为八旗与金代的猛安、谋克一样,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政治团体(或说为一“政党”也未为不可),又是有共同利害的社  相似文献   

19.
李圣华 《满族研究》2004,2(3):59-63
清代八旗诗词取得了卓的艺术成就,构成清代学的重要一翼。20世纪80年代后清代八旗诗词研究趋于繁荣,逐步取得独立的学术地位。严迪昌教授《清词史》、《清诗史》及相关论,深入探讨八旗诗词的创作和流变,初步揭现了八旗诗词史的历史风貌,其独具特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21世纪的满族学研究及清代八旗诗词史的撰述,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满族由土著满族、屯垦满族、驻防满族三部分组成。土著满族是从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一脉相传而来的东海女真人;屯垦满族是从京城、辽宁、吉林迁徙而来的八旗闲散;驻防满族是为保卫边疆,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的满洲八旗军及其家属。这三部分人的后裔构成黑龙江省当代的满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