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安州绫锦院记”的印文及铸造时代的探讨,取得认识如下:“安州绫锦院记”当释为“定州绫锦院记”;印文中的“定州”指河北之定州;对该印时代探讨表明,该印印文带有典型的宋代篆刻风格;以宋制、宋尺计算的尺寸最接近该印的实测尺寸,应为依宋制铸造的铜印;该印与多个有明确纪年的北宋“记”或“朱记”铜印尺寸相当;该印为宋印,铸行时间不晚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相似文献   

2.
1995年,浙江义乌市发现东晋六面印一枚,现为义乌市博物馆征收。该印铜质,印体呈凸字形,各面边长1.9厘米,纽高1.1厘米,通高3厘米,纽各面边长1.1厘米,纽左右侧有圆形绶带穿孔。出土时,该印表面已部分锈蚀,致印章字迹模糊(图一)。该印六面,四周印文分别为“朱赞白(片戋)”、“朱少韦”、“臣贇”、“朱贇白  相似文献   

3.
1954年,于晋江地委党校(今泉州市委党校)校址内发现一枚明代洪武年间巡检司铜印。该印现藏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该印铜质,方形,带长方形扁纽,纽顶作弧状。边长5.8、厚1、通高8.3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4.
据《北方文物》1990年第1期报道,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一位农民在农田里发现了1枚铜印。该印的印面为正方形,印文为九叠篆:“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印侧镌有“系蒲与猛安下”,背刻“大定十年七月”、“少府监造”。大定为金世宗之年号,显然该印铸于金代。然而,“曷苏昆山谋克”及“蒲与猛安”之名系属初见,查史籍无载。该印之发现,为研究金代的猛安谋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关于此猛安、谋克之地望以及相关问题,笔者颇觉有作一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北票黑城子古城址出土一枚元代官印1980年,北票县黑城子公社方城内出土一方古印,现为北票市文物管理所收藏。黑城子方城址为辽、金、元三代设的川州城故城,该印出土于城内西北部。该印铜质,印面呈近正方形,朱文刻二行四字,印文为汉文九叠篆“万户之印”。长7....  相似文献   

6.
鲁超杰 《文博》2023,(4):63-67+31
三晋古玺“左武萃□长”中“萃”下应是“■”字,该印是当时负责管理兵车的负责人所用之印。《中国封泥大系》收有一方战国古玺“成陵市玺”,“市”下应还有一“出”字,该印当是成陵的官市长官所用之印,用以钤盖在运出市场的货物上,作为一种征税的凭证,货物在出门关时可以免税通过。  相似文献   

7.
乌兰察布博物馆于1987年在凉城县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枚元代八思巴文印.该印现收藏于乌兰察布博物馆,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2年第1期刊载赵华锡、栾凤功《元帅左(右)监军印考》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介绍了山东诸城博物馆所藏一方元帅监军铜印,说该印正面阳文叠篆是“元帅左监军印”六字,又称边跋“元帅右监军印”的“右”字与印文不符, 故而把该印印名写为“元帅左(右)监军印”。因学术界对宋、金代叠篆字缺乏研究,开始我也是相信赵文的,近日才发现其印文释字有误。  相似文献   

9.
辽阳市博物馆藏辽代"女真鹿官户太保印",印文"太保"二字篆刻铸造工艺比较粗陋,以致于存在缺笔现象很容易造成误读。根据馆藏该方铜印材质规格和篆刻铸造工艺,推测是地方低级别官员。"女真鹿官户太保"与《辽史》中记载的"监鹿详稳司"、"监养鹿官"、"鹿人"属于同一管理机构系统。该印铸造时间应是在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前,而且在辽东山地地区发现该印,推测应与辽代部分女真人南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收集到一枚从尼雅遗址出土的《司禾府印》,现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珍藏。该印为煤玉质,方形,边长2、高1.57厘  相似文献   

11.
1985—1986间,陕西省周至县路逖、路通两次向国家捐赠家传文物5件,其中一件为“周至县印”.印铜质,正方形印面,钮为椭圆形.印面边长8、高2厘米,朱文.印文为汉、满、蒙三组文字,左侧为篆书“盩厔县印”,中为一竖行蒙文,右侧为满文.印面边框光滑完整,略呈弓形隆起,高于印心文字.边框左侧刻有编号及“同治十二年四月”字样.该印大概未使用过.据捐赠者口述,该印为其父于1906年在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挖案件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该印的虎钮及尺寸与明代和南明将军印类似,同时采用了明代官印的九叠篆文,当为明代至南明时期所制。金印多见于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中,但"元帅"为起义军最高领导者才能有的称号。明末农民军领袖能和江口沉银遗址产生联系的只有张献忠一人,该印制作于1643年,正是大西军向南征战势力最盛之时,张献忠自封为"永昌大元帅"符合当时的形势,也表达了对政权"永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文物普查中,河北省康保县文物部门征集到一枚宋铜官印。该印发现于康保县土城子镇小庄子村。现藏于该县文物保管所。该印铜质,长方形,长5.6、宽5.3、高1.3厘米。带柄,柄长2.8、宽1、高2.5厘米。顶端刻楷书“上”字。印面镌“剩员指挥第四都朱记”(图一),朱文,篆书。背款刻“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图--)九字,楷书。太平兴国系北宋太宗赵匡义年号,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宋代兵制承唐、五代。“剩员”系北宋  相似文献   

14.
1988年6月下旬,内蒙古哲里木盟文物普查队于开鲁县东风镇春益河村孟宪峰家征集到一方铜印。该印为黄铜铸造,印面为正方形,边长4.4、厚1.7厘米,重为326克。印文是阳刻九叠篆书“西北路苏母典(亻乣)么胡记”10字,印边上侧刻款“西北路苏母典(亻乣)么胡记”10字,印背左刻“正隆元年九月”,右刻“内少府监造”,共11字。印背上一角已人为损坏(如图)。正隆是金代海陵王年号。该印铸于正隆元年(1156年)九月,是时金廷“以内外官印新旧名及阶品大小不一,有用辽宋旧  相似文献   

15.
叶四虎 《南方文物》2005,(4):83-83,82
1986年11月,江山市凤林镇风三村村民王凤玉的儿子在本村高坂大礼堂边捡到一枚铜官印。接到报告后,市文管会即派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处理,后经鉴定该印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江山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博物馆“元明清玉器精品展”展厅内.展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这件“统领释教大元国师青玉印”。该印为八思巴文,青玉质地.玉质温润.印背精雕细刻有一对卧龙.配红色丝绶带(有磨损)。  相似文献   

17.
江苏江宁出土三枚古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文博部门陆续人藏了一批江宁出土的古代印章,其中有经考古发掘而得的,亦有从当地窑厂及私人手中征集来的。今择三印简介如下。一黄帝神印该印1995年7月出土于江宁县湖熟镇经济开发区—东汉早期墓(95JHM120)中,现藏南京市博物馆(图一)。该印木质,印体黝黑漆亮,已近炭化,残缺较严重。印面为正方形,边长3.4厘米,两侧有直径0.5厘米的对穿圆孔,系穿带用。无印纽,两面皆有阴刻印文,一面刻“黄帝神印”4字,外廓边栏;另一面印文共五行,行4字,并有界格,刻划浅细漫漶  相似文献   

18.
瓜沙州大王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敦煌文书和其它史料考证出:曹宗寿时曾冒称“瓜沙州大王”,并开始了“瓜沙州大王印”的使用,该印曾用于曹宗寿时期的一次官方佛经清理,旋因藏经洞的封闭而获保存。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1月,甘肃省民乐县新天乡许树村一农民在锄田时发现一方西夏官印,后送交张掖市博物馆,现为该馆收藏。该印为铜质,方形,长方形纽(图一)。长宽5.5、通高2.8厘米。印面高1、印纽高1.8、长2、宽1.7厘米。印文为西夏文九叠篆字,笔画工整,字迹清晰(图二)。印背上刻有两行西夏文字,行四字。纽顶刻一西夏文字(图三)。据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一书辑录西夏官印及其对甘肃省天祝县发现的西夏官印的考证,该印印文汉译应为“首领”。背款文字一行为铸印、颁印纪年,一行为持印者  相似文献   

20.
汪楷 《陇右文博》2001,(1):67-68
1981年,陇西县昌谷乡元各村农民岳某在地边取土时,挖到一枚古印,后被人辗转卖给城关购销站。县化馆干部王鸿义、陈兴得知消息后,与当事人及购销站联系协商.将该印收归化馆保存。现在,这枚印章陈列在陇西县博物馆展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