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明时期刘家港的地理条件分析马湘泳江苏太仓县的刘家港在元明时期是我国最大海港之一,为当时我国海外贸易、海上漕运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基地。在古代航海史上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元明时期刘家港的地理条件有如下特点,分述如下。一刘家港地处通江达海的枢纽刘家港...  相似文献   

2.
汪放 《郑和研究》2004,(3):74-78,70
元统治者选择海上漕运港口在太仓,虽有人为机缘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此时太仓具有良好的港口地理条件。南宋末年,太湖的泄水大道“古三江”已塞东江和吴淞江,仅存娄江。娄江承载着浩瀚的太湖水,从吴县鲇鱼口流经富饶的江南经济腹地吴县、苏州、昆山、太仓,倾泻人海。当时刘家港口外即是波涛滚滚的长江入海口,一日二汛的海潮,可达太仓城东的半泾和张泾。娄江潮头到明代还十分壮观,高宗本记娄江潮云:“惟八月中秋四、五日,潮平地涌起十余丈,雪山横江,雷霆震耳,变怪百出,如钱塘然”。在潮头的冲击下,刘家港“水面宏广”,“近海口处,阔有二里许”,“潮汐两汛,可容万斛之舟”。江海之汇的太仓拥有当时江南仅存的深水港,又处中国东部海岸线之腰。集散粮食、货物十分方便。因此,元代选择太仓刘家港作为漕粮海运的起始地,应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太仓刘家港天妃宫是妈祖信仰北传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在郑和下西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现已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今人对这一重要历史遗迹始建时间与变迁等历史地理的认知多有错误。文章从史源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考证后认为:路漕天妃宫即刘家港天妃宫,刘家港天妃宫始建时间为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而非官方宣称的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也不是一些地方史专家认为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亦不是一些史料记载的至正三年(1343年)或明永乐初年。至正二年(1342年)刘家港天妃宫迁建的原因是刘河河道"北徙"而非长江南岸崩坍,不能用张寅《海塘论略》中所言元代刘家港天妃宫三迁来论证明末清初长江口南支南岸的崩坍。  相似文献   

4.
太仓港,古称刘家港,乃“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元代,刘家港因漕运而勃兴,外贸而发达,迅速成为我国南方漕运中心,江海航运枢纽,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门户,时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明初,又因郑和于此起锚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东南亚、中亚、西亚的交流与合作,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而闻名海内外。十五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明清两代的闭关自守,推行禁海政策,刘河口横沙的形成,刘家港逐步沦落为单一性的区域渔港。  相似文献   

5.
宣德六年(1431年)春,郑和率领船队第七次下西洋。驻泊太仓时,立下了《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碑。后经福建长乐时。又立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这两块碑石。成为研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最为第一手的资料。学界据此而纠正了《明实录》和《明史》关于郑和历次下西洋的漏记误记。从而得以明了郑和每次下西洋的确切年代。这两块碑石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因而数百年来倍受人们重视。遗憾的是。《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至今未见原碑。后人依据的都只是嘉靖《太仓州志》或嘉靖时苏州人钱毅《吴都文粹续集》或明末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录碑文的文字,而这诸种抄录碑文文字。互有出入。甚至由此数件抄录文字校核。原碑恐也微有舛误;今人更据此数种抄件。辗转相抄。鲁氩豕亥。手民之误难免。为此。笔者拟据明人碑文抄件。互相比勘,试图恢复碑文原文。  相似文献   

6.
太仓港,“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古称刘家港,因元时漕粮海运而隆盛,又因郑和七下西洋始发于此而名扬天下。时历六百载,古港叉起雄风,仍然是在这片江海交汇的土地上,太仓人民秉承着郑和的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续写了“以港兴市、以港强市”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7.
太仓地处长江人海口岸,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它曾于元明二代两度崛起,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运和对外通商港口。据文献和碑志记载:太仓刘家港在元代由于海运被称为“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在郑和下西洋时代,太仓刘家港由于“七下西洋”出海始发港的特殊区位条件,其经济发展、港口建设和造船、航海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长江口南岸潮港古镇浏河,形成于北宋。元明时称刘家港,为"海运之津、商贾之区、吴中重镇",由于海运漕粮的创立,早年刘家港成为东部沿海贸易大港,元明时期就有"六国码头"之誉;近代浏河港市复又昌盛,交易繁华,于是又有了"小上海"之称。被誉为"江南酱园大王"的朱氏家族,是浏河古镇上的大姓望族。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名叫朱湘舟的儒商在此开设万茂酱园,也就是当代国画大师朱屺瞻的祖父,其遍布城乡的万字号酱园在太仓、嘉定、宝山、松  相似文献   

9.
朱巍 《大众考古》2022,(5):29-35
<正>太仓,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春秋时吴王于此置仓,故名“太仓”。域内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为长江通海之门户。元至元十九年(1282),朱清、张瑄以太仓刘家港为始发港,开通了漕粮海运的新路线,加之元廷开放对外贸易,太仓番商云集,外通日本、高丽、琉球等国,号称“六国码头”。  相似文献   

10.
《郑和研究》2008,(2):12-16
600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从刘家港七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600年过去了,昔日刘家港,今朝太仓港,正伴随改革开放和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重新崛起在东部大地、江海之滨。  相似文献   

11.
杨波 《郑和研究》2006,(1):92-93
众所周知,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他伟大的七下西洋的航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等下西洋谕访各国,郑和受命后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开航,船队达福建长乐后等候季风,季风来临后,船队开洋,先后到达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最后到达古里,并在古里立碑。永乐五年九月初二,船队回到国内。  相似文献   

12.
付君 《黑龙江史志》2013,(23):31-32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港口贸易对港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宁波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地带,但是近代的殖民入侵,上海港和临近港口的崛起,宁波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辉煌地位,这一转变对宁波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清代宁波港的对外贸易由于受到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就已颓势渐显。然而,其区域环境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时期宁波港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着眼于清代鸦片战争前宁波港贸易的跌宕起伏、与日本、南洋地区的贸易以及沿海内河转运贸易,以期能更好地展现该时期的贸易发展情况,为近代鸦片战争后的宁波港史研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3.
上海港孕育轨迹杜瑜历史时期长江河口地区水文条件变化很大,所以这里的河口港一直游移不定。唐代以前长江入海口在今镇江、扬州一带,当时这里河口宽达20公里,由此向上才稍具江形,向下呈喇叭形。历史上,唐代以前,长江下游的津渡多在采石过江,唐代以后,才多由扬州...  相似文献   

14.
太仓港古称刘家港,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太仓港濒江临海,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厚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就已是江浙一带的漕粮枢纽,海运中转基地;在元代因漕运发达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明朝郑和下西洋,数次从太仓港出发开创了中国古代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一个壮举。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太仓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方面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正越来越引起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成为研究领域一个日渐耀眼的热点。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江苏太仓港的兴衰是很值得我们回顾和展望的。  相似文献   

15.
程晓雯 《神州》2012,(15):28-29
2009年4月,国务院发文提出在上海洋山建立我国第一个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由于该项目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对其关联作用和周边影响仍难明确,为了有助于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制度,做好集疏运系统的协调,尽早认识可能由于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上海港竞争优势的影响,对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认识,本论文从当前船舶择港因素入手,在实地调研、资料分析、数学计算基础上,借鉴、对比国内外特色保税港、自由港的经营模式以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以洋山港为基础建立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后,上海港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郑和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程,泛海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数月,等候东北季风。郑和船队在长乐的活动,给长乐经济文化的发展,施以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福建长乐地处闽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古太平港是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又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从太仓刘家港七下西洋的途中、庞大舟师多次在此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只,补充给养、休整,等待季风重新启锚扬帆,当时长乐“十洋成市”的景象十  相似文献   

18.
王列辉  朱艳 《人文地理》2018,33(4):121-129
基于1995、2005、2015年的中国国际航运数据,运用枢纽度模型与复杂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地位变化,结果表明:上海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的港口,联系航线比重上升,范围扩大,强度增强,与东南亚的港口联系最为紧密;中国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运网络由香港、上海(一主一副)的双中心向上海、宁波、深圳、香港的四中心发展,上海港成为四中心港口之首,上海港和宁波港同质竞争激烈;最后,从港口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的角度提出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发展建议,包括东南亚发展战略、港口协同发展战略、金字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找到了上面二个证据后,我还意犹未尽,我找到了一些其它的有关资料,它们也同样能说明这个实际上很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东方的天然良港与海防重镇乍浦,是浙江省嘉兴府平湖县之属镇,地处杭州湾北岸江浙两省接壤处(北纬30o30’,东经121”05),是中国人口密集、手工业发达、物产丰富、财赋集中的杭嘉湖平原的出海口。它东濒大海,具有“肩挑沪杭,背负太湖”的地理优势。乍浦,历来为两浙重镇,是中国东南海疆要地,它与东北角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港(相距140海涅)、东南角角江出海口的定海港(包括宁波港,相距69至74海沉)构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护卫江浙两省门户的海防重镇,形势非常险要。清代志书载道“乍浦地虽一隅,与明沪读,岖然鼎峙,为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