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百年潮》2021,(8)
正据荣宝斋职工们说,朱老总曾来过荣宝斋很多次,而我(侯恺,曾任荣宝斋党委书记、经理)见到他并接待他的仅有两次。第一次我见到朱老总大约是在1953年秋。当时的营业科长跑进来告诉我说:"您快去看看,在前边营业厅浏览的人好像是朱总司令。"我马上到前厅跟随在朱老总的身旁陪同他参观。他好像看出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不时地回过头来向我说:"人家这字写得真好。"当他走到陈设文房四宝的柜台前,指着墨盒、砚台、毛笔等问我:"这些都还有生产吗?"  相似文献   

2.
“水静,这几天你把东西收拾一下,我们得搬搬家了。” 尚奎对我说,“要抓紧时间,国庆节前一定要把房子腾出来。” “好好的搬什么家嘛。”我说,“要搬,等秋凉以后再搬也下迟呀。” “朱老总要在南昌住一段时间,我想,住我们这幢房子比较合适。”他解释说。 听说是腾给朱老总住,我立时就高兴起来。要知道,对这位名震中外的总司令,我还不曾见过哩。 朱老总是解放后最早来南昌的中央领导人。当时,滨江招待所还没有修缮好,江西宾馆也还没有动工,的确很难找到一幢适合他住的房子。我们住的原是曾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的公馆,房子一般,只是院子…  相似文献   

3.
贺伟 《纵横》2007,(11)
从1927年6月初上庐山,到1970年8月最后一次上庐山,前后40多年的时间里,朱德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共领导人中与庐山结缘时间最长的人。火莲院、359号别墅、诺那塔、植物园、五老峰,至今犹回荡着朱老总爽朗的笑声。他亲自引种的四川春兰,如今已开遍庐山,和庐山人一起,怀念着宽厚质朴的朱老总,念叨着他的传奇经历、庐山往事……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4,(4)
1948年,朱老总率领一支部队由延安去北京,路过山西隰县.朱老总对战士们说:“部队要在隰县驻扎几天,家在附近的同忐可以回家看看.”吉县紧邻隰县,这样,吉县籍的战士们也大都回家去了.几天后,探亲的战士们都回来了.朱老总便找他们闲聊,以便了解各地的情况.从吉县回来的战士们都说:“土改后,生产发展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只是县长的官架子很大,人们很不满.”  相似文献   

5.
1949年9月,毛泽东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布:“我们不仅应该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还应建立强大的空军,强大的海军。”10月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委。这时,曾克林接到上级通知赶到北京。在中南海,朱德接见了他。朱老总慈祥地与他交谈,还剥水果糖给他吃。朱老总对曾克林是熟悉的。早在1945年9月,曾克林曾在延安当面向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并对中央及时调整战略方针起到重要作用。当时曾克林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曾克林率部挺进东北,解放山海关、锦…  相似文献   

6.
1957年3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邵挺军推门进来,要我夜里到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去参加一个会。到了那里才知道,由威廉·西罗基总理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代表团即将访华,并将到成都访问。他们之所以要到成都访问,是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德委员长正在成都。去年,朱老总曾去捷克斯洛伐克访问,给他们留下很美好很深刻的印象。此次访华,捷方要求会见朱德元帅。我国外交部说:“朱委员长到四川去了,我们请他回北京来见你们。捷方西罗基总理说:朱德元帅是中国也是亚洲的大英雄,怎能劳动他?我们去成都见他吧,也看看他的家…  相似文献   

7.
我一生最为敬重的外祖父于安澜先生,于1999年8月16日在开封溘然长逝,走完了他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之路。外祖父仙逝后,我一直想写一篇纪念他老人家的文章;但由于太亲、太近的缘故,多次动笔,多次犹豫,不知从何写起为好,惟恐写不好有负他老人家的盛名。时光荏苒,2002年11月22日将是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河南大学和社会各界都在酝酿为他举办纪念活动。作为他的外孙,我撰写此文,一是为了寄托对他的无限思念,二是希望后来者在继承他的事业的同时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是谷城伯伯一百周年诞辰,也是伯伯离开我们将近两年的时候,记忆又一次把我带入了清晰的昨天。他老人家生前对我的关怀、教诲和勉励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1994年夏天我到上海出差期间,公事之余每天都随伯母一同去医院探视病中的伯伯。当时,他老人家腰间挂着一个盛胆汁的塑料口袋,可精神尚好,仍很健谈,像过去一样事事关心,问这问那;思维清晰而敏捷。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我在沪期间,正值江泽民主席刚去探望他老人家不久,伯伯向我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 《神州》2008,(7):32-32
1947年10月底,我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央工作委员会机关工作。有一天,组织上通知我:朱总司令要出去巡视工作,他原来的秘书黄华同志参加土改去了,要我跟随他出去。并且说,朱总司令要找我谈话。我走进总司令住的院子,又轻轻走进他的住屋。朱总司令正在理发,前面遮着掉有头发的白布。"我要出去,你和我一起走,做我的秘书。"朱总司令说。  相似文献   

10.
曾志 《福建史志》2002,(4):15-24
红军在粤赣闽边界是左冲右突。国民党部队穷追不舍;我和朱德的妻子伍若兰一直跟着穿黄呢大衣的朱德跑;为了减少敌人的注意。朱德把黄呢大衣扔了,我和伍若兰跑散了;一周后,伍若兰的头被悬在赣州城头示众,从此,朱老总独爱兰花  相似文献   

11.
徐天祥 《古籍研究》2002,(4):136-139
吴老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吴老又一刻没有离开我们。我的案头有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好几本作,书页上苍劲的题字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整理的两本古籍里有他写的序言,序言中洋溢着一行行热情鼓励的话语;我收集的杂志里有他的许多章,章中有他老人家议论风发的字。每当我翻检它们的时候,老人那音容笑貌便栩栩如生地浮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的野烟叶子不见了,黄镇和李伯钊忽然腹痛如绞;周恩来把设计军旗的重任交给了黄镇,因为他早就是位红军画家;黄镇夫人请朱老总吃她做的豆花,朱德说进城后你们开个四川饭店吧!  相似文献   

13.
郭臣善 《百年潮》2011,(9):28-31
朱德有生之年曾多次亲临视察或参观北京二七机车厂,和二七机车厂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1997年从二七机车厂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曾有幸三次见到朱老总来厂,而且最后一次还有较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现将自己的见闻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丁达三于2000年10月10日12时4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今年农历11月10日是父亲百年寿辰,谨以此文对他老人家表示永久的纪念。父亲去世的头一年,即1999年的6月20日,老人家写了一首短诗“:九四年华瞬息过,一事无成愧疚多。有时学写隶书字,大体相似喜心窝。”父亲把这首自嘲短诗写在宣纸上,并邮寄给我。“一事无成愧疚多”,这是父亲的心里话、真话。他觉得自己一生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愧对桑梓,愧对子孙。我担心老人家这种心态,有碍他的健康。趁父亲93岁寿辰之际,我撰写了一副对联,并请我的老同学、父亲生前极为赞赏的书法家戴明贤书写…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七日上午卜时许,卜居永和市的张老乡长志韩光生打电话给我,说他收到本刊(《黔人》杂志)发出的信,已经写好一幅字,庆祝香港回归,希望我便中去他府上取回,因他年迈,近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他老人家的情况,我很了解,的确婉谢一切应酬,多年已不出门,以便颐养天年,所以我立刻回答,如果他老人家认为方便,今天下午两点多钟到他府上,他老人家说可以,就此约定。我准时前往,婆婆(我们晚辈习惯上对志老夫人的尊称)开门,迎我进入客厅,特别给我沏了一杯茶。志老知我已到,很快出来。他说,麻烦我跑这一趟,甚感抱歉,同时拱…  相似文献   

16.
正1946年4月26日,正在延安学习的昆明地下党员刘浩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要他和爱人禄时英立即到王家坪总部,朱德同志要接见他们夫妇。到了总部,朱老总见到他俩后,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商量一下怎么做好滇军工作的问题。中央考虑你们是云南人,又对云南上层情况比较熟悉,决定派你们去开展这项工作,并对禄时英说:"我和你父亲很熟,他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禄时英的父亲禄国藩是滇军元老,  相似文献   

17.
刚开始编辑此稿的时候,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又见到了我所敬重的张厚恺老前辈的音容笑貌,我感到很亲切,但我没有想到打个电话问问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我同张老有一段交往,有段时间我刊准备请他来帮我们搞编辑工作,但他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终不能如愿,我错过了向他老人家当面请教的好机会。当此稿三校向作催要张老的照片时,却得知张老不幸仙逝的消息。心情突然沉重,一位热爱史工作的老人又走了。年前,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何伟庚老先生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几次托人捎来口信,希望能与我见上一面,我竟没有抽空去看望他。我总以为时间还长,我一定要买一束鲜花送到他的榻前,不料,没听到何老一句嘱咐,他老人家也匆匆地走了。作为年轻的后辈,我竟然连即将病逝的老作的一个简单的愿望也没能满足他。痛苦的心情,化作数行字,表达我对两位老先生的哀悼。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李世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了。作为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我始终忘不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忘不了他对我的教诲和影响。1970年代,我从安徽劳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委办公室秘书一处工作。一天,处领导找我谈话,  相似文献   

19.
宇泽 《北京文史》2005,(2):33-35
在张伯驹先生的晚年,我与老人家有过一段暂短的交往,受益不浅。他还赠我一幅对联以示纪念,想来这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20.
包立民 《世纪》2020,(2):85-87
我是朱东润教授上世纪60年代前期的学生,屈指算来已有半个世纪,可算老学生了。朱老将书法的笔道比喻成面条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五年求学时,朱老是系主任。每年系里的"迎新"开学典礼,他是必到的。朱老师是一位古典文学批评家、传记作家。他在系里开过《中国文学批评史》《传记文学》,均是为高年级开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