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 8年间 ,清末台湾循吏曹瑾墓地 ,封土夷平 ,石坊、望柱及神道石雕 ,悉遭破坏 ;墓室部分盗挖 ,墓志铭散落在民间。 1 984年 ,文物普查发现其墓志石三块 ,其中志盖一块 ,志石二块 ,志石两侧刻有文字的合抱石 ,惜已不存。该志石现珍藏于沁阳市博物馆“河内石苑”碑廊内。志盖长方形 ,长 96厘米 ,宽 5 8厘米。盖顶篆书“皇清诰授朝议大夫 晋授中议大夫 赏戴花翎 即补海疆知府 前淡水同知 丁卯科解元 怀朴曹公墓志铭”。志石长方形 ,长 1 0 0厘米 ,宽 5 5厘米 ,志文为阴线浅刻、楷书书就 ,满行 2 4个字 ,共 6 5行 ,1 5 1 2个字。志材为…  相似文献   

2.
在宁县博物馆保存着一个古井口。该井口由一块整石雕为四方形,其边长116厘米,高35厘米。有高7厘米的平台,平台四角雕刻四个动物头。群众称其为“龟”。四边“龟盖”覆在“龟”身上。中间是直径36厘米的圆洞,即井口。相传,它是周老王不密为“南义津”人打的“义津”井口,本在南义乡北庄村。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时搬回宁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惠安是福建省有名的侨乡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建筑之乡”、“石雕之乡”。惠安的建筑石雕行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置县之前,此地即有人从事建筑石雕业。闽林始祖林禄(317-420年)墓的石将军、石羊等即为他们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教子习,这种传统行业世代相传,历久不衰。至北宋皇枯五年(1053年),“我国第一座古代梁式跨海石桥——洛阳桥,建筑工程大部分出自惠安工匠之手。”①惠安石雕工匠技艺精湛,全国很多著名的建筑物,如南京中山陵、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青藏高原纪念碑以至台湾龙山寺等,…  相似文献   

4.
1986年7月,青岛胶县后屯乡采购站发现一批珍贵的战国末期流通于齐国的“賹四化”、“賹六化’圜钱,重约二千克,现藏于胶县博物馆。“賹四化”径约3厘米、穿约1厘米、重约6—7克(上图);“賹六化”径约3.6厘米、穿约1.1厘米、重约9—10克(右图)。这种賹化圜钱,近人丁福保认为是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南京市玄武湖唐家山明墓中出土了一套玉带板(图版七),共20块。其中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桃形6块,圭形獭尾2块。带板为白玉制成,玉质较细腻,其中“三台”、“六桃”、“辅弼”等11块因受沁整体或局部呈现灰白色。采用留边渐减地的雕琢方法浮雕“胡人戏狮”(又称“狮蛮纹”)的主题纹样。胡人头戴尖帽,着短衣短靴,戏狮者均手牵绳索,狮子瞋目露齿,腾挪跳跃,与人物互相顾盼,构图饱满匀称。20块带板上雕刻的具体纹样各不相同,其中长方形带板和桃形带板均为一人一狮,长方形带板长6.8-6.9厘米,宽4.2-4.4厘米,其中有5块为人左狮右(图版七),3块为人  相似文献   

6.
梁丰 《纵横》2014,(3):63-64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大石桥,是隋代匠师李春等在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液水之上设计建造的一座石拱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古代中国》中,隋唐五代部分展示有一块安济桥的石栏板,它长方形,长212厘米,高84.5厘米,两面雕龙。正面的双龙周身生鳞甲,身体相向钻穿栏板,前爪互推,头相背,角后扬。背面两龙无鳞甲,四爪撑地,身体相互绞缠,奋力背道而行。这块原用于桥面一侧的石栏板,不知何年何月,因桥年久失修坠落河中,直至1953年修复安济桥时才从桥下的淤泥中被发掘上来。  相似文献   

7.
刁统菊 《民俗研究》2004,(1):146-152
甘泉寺,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境内,属凤凰村,因寺中有泉而得名。寺内山石或隐或露,宛如数条石龙出没其间,故早称龙窝寺。大雄宝殿西,有一殿堂略小,即窑神殿,殿内塑窑神立像,殿前为一碑林,左前方有《创建窑神庙记》碑杂陈其间。据说原有碑碣两块。现存一块即我们所看到的,为嘉庆六年建窑神庙时立,碑南向,高近三米,宽约一米半,上部系雕龙刻“皇清”字样,碑型甚为壮观。雕龙碑帽高105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碑身高236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座高26厘米,宽140厘米,厚90厘米。正反两面都有文字,为嘉庆六年六月刻石。  相似文献   

8.
汉代石雕佳品──蜚廉驾神龟彭柏群1975年,淮阳县临蔡乡七里棚出土一件汉代石雕精品。这件石雕高36.5厘米,底径17.3厘米,为青石圆雕,有平底圆座。座面隆起,上趴一石龟,四足支撑,尾垂于座,伸首鼓目,龟甲上刻回字裂纹。龟上驾一蜚廉,下肢蹲坐,长尾连...  相似文献   

9.
1988年5月乐山大佛寺大雄殿左侧厢房内放置着一个石碑。碑系雅石质,长218厘米,宽96厘米,厚8厘米。碑文系楷书,阴刻,自有至左。“桂华寺”三字,刻于碑石中央,字径52厘米,字距18厘米。上款为“咸丰癸丑仲夏月”七字,下款是“何绍基题”四字,字径8厘米,字距2厘米。下款3厘米处刻有两方印章,上方印章长6厘米,宽6厘米,印面系朱文篆书“何绍基印”四字,字径3厘米。下方印章长7厘米,宽7厘米,印面为白文篆书六字,字径2厘米,字迹模糊,无法辨认。此碑上款是“咸丰癸丑仲夏月”的年款。咸丰为清文宗奕年号,癸丑为咸丰三年即公元18…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丰城博物馆藏有一件记录古黄鹤楼景物的石雕工艺品。这件石雕工艺品,是以厚1.2厘米的平面石板,通过深、浅雕琢而成。石板呈紫红色,质地坚韧细密,应系祁阳石质。板面长68,宽48厘米。板面构图以黄鹤楼景为中  相似文献   

11.
<正>志文支座(见图1),西夏,1974年在西夏陵区6号陵碑亭遗址中出土,现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石雕以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负重者的神态,且刻有汉、西夏两种文字,反映出西夏时期石雕艺术的独特风格,是西夏石质雕刻中的杰出代表,弥足珍贵。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支座白砂石质,近似正方体,长68厘米,宽65厘米,高62厘米。正面雕刻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  相似文献   

12.
维卫尊佛     
维卫尊佛,高59厘米,两膝相距45厘米,成像于南齐永明六年(488),通身用青石雕凿而成,外施贴金,面相庄严慈祥,服饰依稀可辨,作全跏跌式。背镌刻“齐永明六年戊辰维卫尊佛”18字铭文,笔法工整。“维卫”两字系梵语,西方译名为Vipasyin,为佛教小乘教过去七佛之首。  相似文献   

13.
1989年9月,清丰县文化馆和濮阳市文化局在清丰县大屯乡炉里村调查冶铁遗址时,在地下发现一批大周时期石刻造像。这些汉白玉残佛像,体态丰满、圆润,雕刻精细,充分显示了当时的审美观点和精湛的石雕艺术。其中一尊残高45厘米,须弥式基座。束腰部分正面为“坐部伎”三人歌舞演奏浮雕,  相似文献   

14.
江西所出应国铜器铭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 《南方文物》2006,(2):81-83
1958年,江西余干县曾出土一件铜器《应监甗》,通高34.9厘米、口径22.4厘米,款足高15.8厘米,足饰饕餮纹,口沿内壁铭只有六个字:“应监乍宝尊彝”.这里的铭并不难解,其中比较有争议的是对应监的理解和地望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6.
盐城市博物馆藏有两张抗币的铜版,各有正、反两面,计四块。除面值分别为“壹角”和“贰角”外,所有字体、图案都一样(见51.52页附图)。正面宽9.5厘米,高4.5厘米,版底钉有2厘米厚的木托。币文“壹角”或“贰角”两字,由右向左排列,分别书写在  相似文献   

17.
任慧君 《文博》2003,(3):59-60
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雕刻艺术品,主要分布在陕西渭北高原一带的农村。其中澄城县的分布尤为密集,其数量、品种和工艺在全国遐迩闻名。1985年澄城拴马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时,以其奇特的造型、精湛的艺术受到了中外许多考古专家、美术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和啧啧称赞。他们认为拴马桩的石雕艺术填补了我国民间石雕艺术的空白,堪称民间石雕艺术中的奇葩,渭北高原上的“兵马俑”。  相似文献   

18.
1974年3月,姚家港古墓发掘小组在当地交管站院内征集到六块画像砖。后来又征集到一件残块。据调查,这批画像砖同出一砖室墓中,曾被用来砌水池,致使部分画面漫漶不清。该砖均为灰陶,模制。制作时,砖内外用细泥,中间填塞小块生土。砖背面为平行细绳纹。画面内容共五种,浮雕高1厘米余,其画面内容简述如下: 一、导车二块。砖长39厘米,宽38厘米,厚6厘米。画面中部有横栏。上部为右行四步卒,均戴帻,长衣长袖,着裤,裹腿  相似文献   

19.
文征明泥金小楷《孝经》,册页,墨笺本。页高30厘米,宽16.7厘米。除边净高20厘米,宽9.7厘米。共二十四页,每页六行,行有竖暗格,每行13字,计小楷1825字,每字见方约1厘米。首页第一行“孝经”下钤“停云”白文印一方。末页识“嘉靖甲午春社文徵书”,下钤“文征明印”白文印一方,末行钤“兰陵缪氏珍藏”、“兰陵文子收藏”、“公孙长子大有因缘”朱文印三方。 民国时期,内江余切得以收藏,民国癸酉年重印精裱。现藏内江县文化部门。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等。长洲(今  相似文献   

20.
勉县出土“大泉五十”铜钱母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勉县农民在汉江淘金时,发现一件铜质“大泉五十”钱母范。“大泉五十”铜钱母范,为铸“大泉五十”铜币所用。呈六边圈足盘形,斜壁平沿,长宽各7.5厘米,通高0.9厘米,腹深0.5厘米。范中间设圆柱形直浇道,柱高于平沿,径0.8厘米。范内设钱模四枚,二正二背’每枚钱模处开一内浇道与直浇道相连。正面钱腔有阳文篆书“大泉五十”四字。四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