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进展状况,就各学科研究所表现的共同特点而言,主要是:理论探讨争鸣热烈,方法创新坚持不懈,领域开拓有所成就,热点讨论多有收获,旧题新论层见叠出。这些特点的集中表现则是:在理论探讨上,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问题;在方法创新上,政治史方面出现了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政治问题的力作,抗战史方面进一步研究了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汉全 《近代史研究》2003,4(3):154-179
李大钊在20世纪2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进行了许多研究,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进行了探索;特别是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华民族革命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奠定了以后(特别是30年代)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向来为人们所关注,不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如此,其他学科的学和社会人士也少有例外。这是因为,人们在探讨现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所自由来时,很自然地都要直接追述它昨天的历史。中国近代历史为自己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争取国家的独立,一是争取国家的富强;换言之,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的独立,用现代化争取国家的富强。近20年来,关于中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和平 《近代史研究》2007,24(3):141-157
本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在理论探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问题、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继续受到重视,市民社会、区域史、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亦展开了新的讨论。在方法和视角上,对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史角度考察政治问题继续盛行;在领域拓展上,乡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稳步发展,并显示出两大热点,一是随着2004年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史学理论研究出现良好势头;二是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抗战史成为突出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除了各学科各领域继续循着学术发展的轨道开拓和深入之外,也有一些值得特别注意之处:一是对区域史和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出现了与地理学、文学相交叉的研究成果;二是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又有新拓展,自由职业者群体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三是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中共与美国关系的探讨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台湾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继东 《近代史研究》2003,1(3):277-314
1949年以来的台湾近代史研究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 949— 1 963年为第一阶段 ,1 978年至今为第二阶段 (在 1 964—1 977年的 1 3年间 ,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论著几乎见不到 ,故略而不述 )。由此可以看出 ,关于台湾历史的研究 ,与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密不可分。 2 0世纪 50年代和 60年代初 ,解放台湾的现实任务非常紧迫 ,学者们纷纷撰写文章 ,为解放台湾提供历史背景的支持。之后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加上正常的学术研究受到人为干扰 ,台湾近代史研究园地呈现一片荒芜景象。改革开放以来 ,台湾问题在中…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成熟的学科体系,研究队伍强大,学术成果层出不穷,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获益于社会的进步,获益于平等的学术对话,获益于社会的开放与对外学术交流的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并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湘籍著名史学家蒋廷黻早年留学美国,主攻历史学,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系。他的史学研究侧重于中国近代史、外交史,特别是他致力于近代中国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新的历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近代史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在几代学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只能在“革命史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作用,使“革命史范式”臻于完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努力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研究》2007,(2):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史2 0 0 1年恰逢太平天国运动 1 50周年与辛亥革命 90周年 ,学术界举行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 5月份在南京召开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 1 50周年暨罗尔纲诞辰 1 0 0周年学术研讨会”②和 1 0月份在武昌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③,是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在一系列纪念活动与学术会议的推动下 ,辛亥革命的研究出现了小小的热潮 ,但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依然显得冷静。研究者的兴趣仍然集中在民国时期。太平天国、捻军以及湘淮军的研究 ,有几篇论著值得注意。池子华、崔岷《北伐太平军“裹胁”问题述论》① 一文 …  相似文献   

18.
论 一、总论 Zhang, Yongjin: “System, Empire and State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eace Research Abstracts, Vol. 40, No. 3 中国国际关系中的制度、帝国与国家  相似文献   

19.
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侧重于外交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的研究,以为现实政治服务;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历了从开创到完善的过程;这证明关注现实生活是史学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放 《近代史研究》2004,(4):90-122
施坚雅模式包括集市体系理论和区域体系理论。该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代中国市场史、城市史、人口史3个方面。客观而论,受施坚雅模式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诸多方面获得了拓展。尽管施坚雅模式存在局限性,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一模式仍是我们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可以借鉴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