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十八年(1661),王士祯出任扬州推官,发动了寄托缅怀故明深意的“青溪遗事画册”唱和,继之又发起了三次多人步韵唱和,其中“红桥”唱和试图在主题意蕴和创作词风上有所改变。唱和中的精神风貌及创作风格,虽得到了唱和中部分词人的认可,但其影响力却在多人步韵词坛上因缺少时代生命力而很快消逝。从王士祯首倡的扬州唱和可窥清初词人心态及清初词风之嬗递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斌 《丝绸之路》2011,(6):73-75
《分甘余话》是清人王士祯所撰写的一部史料笔记,内容记见闻和谈学问兼而有之。王士祯既受当时社会私人撰述风气影响,又通过个人主观努力,为后世留下了这部上乘之作,其内容极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地理、民俗等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社会现实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一颗是与《史记》齐名青史的《资治通鉴》。前者是司马迁编纂,后者是司马光编著。司马迁与司马光,都崇尚名节、光明磊落、忍辱负重、忠君爱国,都为丰富和充实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宝  相似文献   

4.
赗赙制度作为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东汉时期的赗赙制度是在继承西汉时期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除等级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更明显外,朝廷还明文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卒后所“赙”之规格;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赐谥、赠官印制度,此外还对注重名节和精通儒学之“士”也施之以“赙礼”,扩大了官赙的范围,这当与东汉时期尊崇儒学、奖励名节的社会风俗相关。这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天国名王,壮乡英杰 为了整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市政协最近编辑出版了《南宁“八名”》,系统地介绍了大南宁的名人、名作、名产、名胜、名景、名节、名居、名吃。而对于我来说,最兴奋的,是在其中找到了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两名“老乡王爷”——李开芳和林凤祥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赗赙制度作为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东汉时期的赗赙制度是在继承西汉时期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除等级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更明显外,朝廷还明文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卒后所“赙”之规格;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赐谥、赠官印制度,此外还对注重名节和精通儒学之“士”也施之以“赙礼”,扩大了官赙的范围,这当与东汉时期尊崇儒学、奖励名节的社会风俗相关。这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八“地理类一”敍曰:“王士祯称(汉中府志)载木牛流马法。《武功县志》载织锦璇玑图,此文士爱博之谈,非古法也。”张舜徽《四库提要敍讲疏》查核出“王士祯说,见《居易录》卷十九”。按王士祯《居易录》卷一九:“《武功志》列璿玑回文诗图,《郿志》列武侯八阵图、流马法,尤可玩。”所言木牛流马法见于《郿志》,非馆臣所云《汉中府志》,惟“木牛流马法”简作“流马法”。  相似文献   

8.
太湖之滨,吕山西南,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叫渔洋山。这里面水背山,风景清幽。 清初的一个晴朗日子,大诗人王士祯游览光福的玄墓山,在山顶,极目远眺,但见四周莽莽苍苍的群山,眼前太湖浩浩淼淼的水波,真是心旷神怡,尘虑都消。这时,一座起伏平缓的小山扑入眼帘,在阳光的照射下,小山显得宁静安谧,舒缓坦荡,别有一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神韵。王士祯回头问他的朋友:这是什么山?  相似文献   

9.
王云凤 ,是明成化、弘治、正德三帝的重要朝臣之一。他究理明智 ,达于用世 ;化民善政 ,祛邪赏贤 ;树品肃士 ,名节自励 ,堪称后人树品、做人、从政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倚声初集》的文献价值张宏生《倚声初集》是清初的一部大型当代词选,依小令、中调、长调三部分编次,计分二十卷,其中小令十卷,中调四卷,长调六卷。选辑自明代天启以迄清代顺治凡四十年间的词人四百六十余家,词作近两千首,是对明清之际词坛的一个总结。选者王士祯...  相似文献   

11.
300多年前,清初大诗人王士祯来往三次经过秦蜀栈道——褒斜道.第一次是在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这年他39岁,以福建清吏司郎中,奉命典四川乡试,同行42人.六月初由京城出发,七月底到宝鸡,入栈道,闰七月初八晚次汉中,停留一天.康熙丙子三十五年(1696),他63岁,奉命告祭西岳、江渎等地,同行16人,四月初入栈道,初十次汉中,十一日汉中太守陈邦器招游汉  相似文献   

12.
一个社会的精神旨趣,完全取决于它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汉代社会崇尚个人名节,关注群体存在的世界,着重道德之完善,这种观念和行为,是特定社会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左传·襄公廿四年》叔孙豹有言:“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谓不朽。”意即:人之最七者是道德的完善,然后是建功立业,最后是著书立说。在德、功、言诸项给社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才得以生命不朽。“三不朽”所建立的人格理想境界,决定着封建社会个体的价值取向,将人导向对现实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贵阳马士英家族因马文卿、马明卿兄弟科第蝉联而光耀里闾,亦因南明东阁大学士马士英背负"专权误国"之名而蒙辱于后世。马士英堂兄马士升、其子马銮,在士英当国时拒入官场,保全了马氏家族的名节和裔脉。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7,(11)
<正>横江阁外数帆樯,立尽西风鬓渐霜。只有乡心不东去,早随烟月上瞿塘。这是清初文人吕潜所作七绝《江望(同舍弟长在赋)》,曾得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赞誉,采辑《渔洋诗话》品评,并胪录《感旧集》,流传甚广。吕潜(1621?1706年),字孔昭,号半隐、石山农等,四川遂宁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三甲进士,授太常博士,入清后不仕,奉母寓于浙江苕溪,  相似文献   

15.
朱正 《炎黄春秋》2010,(11):36-38
<正>读了资中筠的《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一文(载《炎黄春秋》今年第9期,以下简称"资文"),心情很是沉重。它回溯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历史,如实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近几十年里的遭遇,以及现在的处境和表现,这些无一不使人感到沉重。资文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大致相当于古之"士")的精神传统有三大突出的特点:一是"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一是重名节,讲骨气;再一个就是"颂圣文化"了。可是,在"这60年是‘颂圣文化'一枝独秀了"。之所以会这样,是  相似文献   

16.
杨艳燕 《沧桑》2010,(1):227-228
郭象升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一生尤喜批书,留下的题跋批校文字异常丰富。本文辑录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郭象升所作题跋、批校,对之进行梳理分类,加以评释,以期对王士祯诗文的艺术特色、《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的版本源流及郭象升的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郭象升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一生尤喜批书,留下的题跋批校文字异常丰富。本文辑录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郭象升所作题跋、批校,对之进行梳理分类,加以评释,以期对王士祯诗文的艺术特色、《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的版本源流及郭象升的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虾须辨     
达少华 《文献》1999,(4):260-262
清代王士祯的《古夫于亭杂录》中有一则"(鰕)须帘"的条目.因(鰕)与虾通借,现在一般写成虾须帘.查阅《辞源》、《辞海》与《汉语大辞典》可知,虾须帘是一种古代颇为别致的帘子,颇受诗人们的青睐而留下了诸多墨迹.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1,(5)
正师出名家才比诗佛程鸣(1676年~?),清代中早期画家、文人、收藏家,安徽歙县人,字友声,号松门,乾隆诸生。程鸣诗、画均师出名家,根据史料详细的记载,他是石涛的入室弟子,1696年,石涛过扬州时与程鸣父程浚相晤,当年夏天即客居程氏松风堂,即程鸣20岁时就结识石涛,并从其学画。程鸣绘画颇得石涛笔意,又宗法王蒙,他的山水:"学于石涛,参以程邃,每以秃毫渴墨,运以中锋,纯以书法成之,不加渲染,自然沉郁苍浑。"程鸣也是王士祯诗弟子。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西南变乱,为坚守名节,钱邦芑弃官退隐于贵州余庆县,开辟"他山"与"柳湖"。钱邦芑的侄儿钱点继叔父之后不遗余力地对"他山"进行开发,将荒秃的他山打造成郁郁葱葱的如画景区。并一直坚守他山故园,直至终老,其间留下许多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