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薛红焰 《攀登》2005,24(1):43-45
中国“和平崛起”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是近年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但是,这条道路的实践探索却早已开始,它源于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始于新中国的伟大建设,形成于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对此,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通过正确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诸多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成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基础,其中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颖  戚建霞 《沧桑》2009,(5):127-128,149
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这一时代的主题特征,二者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全球化是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前提,全球化只能是它们存在和发展的产物或结果。  相似文献   

3.
叶炳炎 《古今谈》2005,(2):47-5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主持下,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力求争取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以利社会主义建设。全会公报首次提出“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昔日的“解放台湾”的提法。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去年第5期刊登施滨海先生的文章,批评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有“硬伤”。他指的是,傅著中有的叙事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有的引文则是“曲解”,甚至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5.
成龙 《攀登》2002,21(4):19-24
把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称为“实用主义”在海外邓小平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海外学为什么要把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称为“实用主义”?其含义和根据何在?它与英美哲学中的实用主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成明  张文华 《攀登》2002,21(6):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特点出发  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独具特色的发展理论 ,其内容十分丰富 ,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发展理论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并回答了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出了一条新路。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和平运动,影响非常有限。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俄国的和平外交取向以及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揭开了国际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使欧美出现了反战、厌战、恐战的社会思潮,并导致和平运动高涨。20年代的和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限制与反对战争的国际法的发展;30年代和平运动的绥靖化,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间接地鼓励了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直至发动另一场大战。这一历史现象对和平学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给予人们重要启示:绝对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在当今时代,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是对世界和平的切实贡献。  相似文献   

8.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6,21(1):120-122
美国对华地缘战略具有遏制加利用的两面性。在传统层面,美国主要把中国看作战略对手,进行地缘政治围堵,对中国发展构成显著的制约性。但是,从现实利益出发,美国又利用中国,在反恐、防扩散等方面谋求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合作,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9.
顾育豹 《文史月刊》2009,(2):M0002-M0002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Manof The Year)。  相似文献   

10.
王松德 《攀登》2008,27(2):7-9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及自身利益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步提出时期、正式形成时期、成熟与进入实践时期、继续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它围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核心,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实现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并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丁泽勤 《沧桑》2008,(1):127-128
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对发展生产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发展生产力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领导集体,立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问题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思想。从理论上看,邓小平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对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今年8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烈士的女儿,回忆邓小平同志与李明瑞的往事情谊,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来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早在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就在会见印度政  相似文献   

17.
白雪  周以岗 《沧桑》2010,(5):1-2,18
我国自近代以来迈开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我国真正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则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邓小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第二次复出期间就明确提出了其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在多个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了其对外开放的思想,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这一理论体系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实的理论基础,直接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对外开放政策也成为我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所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方面,主张控制人口,主要涉及绿色发展的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客体要素方面,倡行植树造林,内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观、群众主体观和持续绿化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条件方面,强调科教对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先导作用,突出立法建制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蕴含有绿色发展的科技观、教育观和法制观。总结和研究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对于深入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与理论逻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设计、新规范,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必坚 《世界》2006,(12):4-7
在这美丽的金秋季节,以“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了,我要向各位热心于研究“中国学”的朋友们表示敬意。我想建议各位朋友,研究当代“中国学”,应当紧紧围绕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持续28年之久的快速发展,乃是一种和平的发展;13亿至15亿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复兴;今后中国还将长期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推动世界和谐。下面我想围绕这个主题,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谢东 《文史春秋》2011,(4):18-21
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的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是18年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的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