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赓 《文史精华》2012,(9):15-19
1949年12月6日晚上,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专列开始出访苏联之旅。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走出国门.免不了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话题之一,便是当时国民党敌特电台跟踪毛泽东.严重地威胁着毛泽东的人身安全。当晚,毛泽东的专列到达天津杨庄大桥。可就在这趟专列到达之前两小时,我公安人员在这座大桥的桥墩台上排除了一包足以炸垮大桥而导致列车颠覆的爆炸物.这才使毛泽东的专列得以平安驶过。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的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冬,大部分义勇军终因孤立无援而惨遭失败。义勇军名将苏炳文、马占山、李杜、王德林等率残部退入苏联境内。随后,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进行了艰辛的谈判,双方议定:进入苏联境内的抗日义勇军除伤病员暂留苏联各医院治疗外,其余义勇军官兵分三个不同层次、通过三个不同的途径返回中国:马占山、李杜、苏炳文、王德林等高级将领从莫斯科坐飞机绕道欧洲返回;大部分家属、小孩及伤兵从海参崴坐轮船绕道日本海返回;其余各部由苏联政府安排,分8批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在阿亚古斯下火车,然后再分成小批进入新疆回国。途中苏联政府提供便利保障,而此次转移的费用则由中国政府支付。本组史料基本反映了国民政府办理在苏境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如何归国的详细情况,为史学界特别是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学者提供了一组很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走出困境的战略思考黑龙江省社科院陈日山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的新形势苏联解体以后,西伯利亚的地缘关系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西伯利亚处于前所未有的被动态势之中。在对外关系、经济联系方面,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苏联存在时期,耗...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位于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东部地区,它包括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两个经济区。西伯利亚地域辽阔,面积约为965万平方公里,即占全苏面积的43%。这里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有21,361,000人(1976年1月1日),约占全苏当时总人口的8.3%,而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西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经过最近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在苏联历史上已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逐渐成为今天苏联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苏区域性劳动分工中,西伯利亚的专业化倾向表现得十分明显。它是全苏燃料动力、有色金属、木材生产的基地。它对  相似文献   

5.
黄艳兰  穆林 《旅游》2007,(3):16-16
往返北京——莫斯科的西伯利亚专列有着沙皇时代遗风,符合了人们对俄式贵族气质的梦想——充满怀旧感的外观,豪华的内部装饰.华丽的地毯.过道上小巧精致的风景画.地道的俄式风格,甚至连窗帘的花纹都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6.
中国"两弹"试爆,都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进行,但其研制的地点却是远在2300多公里之外的青海省西宁市附近的金银滩。将原子弹从研制地运往试爆场的过程,在当年来说堪称绝密运送。本文讲述,1964年,部队、公安、保卫部门人员,利用飞机、火车专列、汽车将第一颗原子弹从青海秘密运往新疆发射地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赖晨 《文史精华》2013,(7):64-68
西伯利亚大铁路具有超强的政治、经济、战略价值,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891—1916年的筑路过程中,几十万中国苦力为之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但换来的却是剥削侮辱和俄国侵华。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西伯利亚大铁路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第二天,周恩来在北平中南海接见准备去南京开拓中国文化事业的人士,宣布中共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为此,中共中央从各地区、各部门集中了一批在宣传、新闻战线上久经锻炼的同志,组成了一支南下队伍。在武汉和重庆时期曾任《新华日报》编辑部和采访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新华通讯社和《解放日报》副总编的石西民,4月24日奉命乘专列火车南下。到了淮北,因淮河大桥被国民党炸毁,火车不通,在第三野战军驻蚌埠后勤机关的协助下,换乘大卡车,日夜兼程赶来南京,筹备出版南京《新华日报》。重庆《新华日报》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对马镫起源与西传过程的研究以及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流域出土的早期铁马镫。苏联和俄罗斯学者最关心的问题是马镫发明的时间、地点与创造者,以及马镫西传过程。大多数学者认为双镫的发明不晚于公元4世纪初,最先出现于现在中国东北的鲜卑部落居住地区,后来迅速传入高句丽、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以及日本。而马镫西传时间与过程仍然很不明确。对研究马镫向西传播(尤其是其西北方向支线)的问题,西伯利亚考古材料至关重要。西伯利亚发现的最早的铁马镫外形和花纹都明显地模仿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最早的木芯金属包皮马镫。可能,铁马镫5世纪后半叶至6世纪中叶由阿史那氏突厥带到了南西伯利亚,迅速地传入邻接地区并开始被当地居民使用。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从乌拉尔到蒙古边界,这是一片幅员辽阔、充满无限希望的地域。用M·B·罗蒙诺索夫自由奔放的语言说,应当用她的富饶资源“增添俄罗斯的威力”。西伯利亚的历史早已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今天,正当西伯利亚大地进行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史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使命就是研究西伯利亚的过去;研究那些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各民族的历史;反映苏联人民为争取新的工业化的西伯利亚进行的斗争。在这项工作的进行当中,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政治意义。考古学家们有责任对那些曾经或现正居住在苏联东方辽阔大地上的各民族历史做出首要的论断。具体地说就是考古学家们应当充当“时代联系”的表达者,应当指明这里世世代代和几千纪以来复杂历史过程的共同点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80年代,火车的速度还很慢,餐车的生意很红火。这一组新华社记者拍摄的老照片生动有趣,但对于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进餐车消费绝对是偶尔为之或从不为之。现在,大家坐上一日千里的高铁,在怀旧的同时,必然切身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党和苏维埃国家长期的社会经济战略规定要加速发展其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78年春,勃列日湼夫来到西伯利亚和远东视察,对执行有关综合开发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决定有着重要意义。1978年12月,在苏联国家计委扩大会议上,曾讨论了有关发展西伯利亚的生产力和加速采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学方案等重要问题。1989年6月,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召开了发展西伯利亚生产力的全苏代表会议,会上提出了各种详尽的建议。在讨论1981—1985年和在1990年前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进程中,和苏共二十六大都十分重视加速发挥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潜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7,(4)
正赴苏联莫斯科的专列驶过第一站奥特堡尔后,已到了吃饭的时间。"好啊,我们要吃洋饭了。"毛泽东风趣地问李家骥:"家骥,你喜欢吃西餐吗?"李家骥说:"喜欢,不过西餐不如中国菜好吃。主席如果不习惯西餐,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厨师搞一点。""不,不能吃我们的,还是吃他们的饭,这也是个礼节嘛!刚坐上人家的车,就用我们的大师傅自己做,不大好。"一会儿,苏联厨师就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06,(2):80-80
从2006年全国旅游专列、包机业务洽淡会开幕式上获悉.今年我国旅游专列有望超过620列,旅游包机有望超过1400余架次。旅游专列和旅游包机是旅游最区和重点旅游线路招徕游客、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各省(市、区)旅游局都针对旅游专列、包机制定了一些相关优惠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63年4月19日下午6时,夕阳洒满川西平原沃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在中共西南局党委副书记、四川省委副书记陈刚,省公安厅副厅长乔志敏和乐山地委书记张力行的陪同下,乘坐一辆绿色专列,映着金色的晚霞,从成都火车南站沿成昆铁路新线向乐山方向驶来。  相似文献   

16.
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在苏联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包括三个经济区: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占全苏陆地面积的一半,占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领土的三分之一。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木材、水力资源等,近三十年来,苏联加速对这一地区的工业开发、组建一批  相似文献   

17.
蒋经国是蒋介石长子,1925年去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中央军政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对蒋介石的反共立场,发表过抨击性的言,令蒋介石大为不快、断绝对他的经济支援。蒋经国毕业后留在苏联工作,担任乌拉尔重型机器厂技术员、副厂长,娶苏联人为妻,加入苏联共产党。后因苏共内部清洗,蒋经国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伐木。蒋介石怜其父子关系,把他从苏联接回,勒令他在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潜心默化,苦读圣贤之书,以“洗面革心”。在此期间,蒋经国郁闷不畅,闭门不出,专心读书。长时间埋在古书堆里,难免产生恹倦之意,闲来研究中国水墨画。 …  相似文献   

18.
1965年金秋十月的一天,我随部队从浙江湖州出发,乘上一列南去的火车。这列火车与众不同,长长的每节车厢板上都用大字书写着:“牛马”、“废品”、“机械”、“物资”。一节节全封闭的车厢里,满载着数千名年青的指战员。我们是受特殊派遣,轻装简便,秘密潜行,执行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下达的命令,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奔赴越战前线,履行援越抗美的特殊使命。列车呼啸地奔跑,我们不知途经了什么地方。由于是货车兵运,车厢里  相似文献   

19.
岳素花 《环球人物》2013,(28):22-27
把专列当作流动的中南海,保卫毛主席的安全高于一切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时光飞逝,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37年。我曾经作为乘务人员,在毛主席专列上工作过8年,数次执行毛主席乘专列出行的任务。在此期间,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将近时,我对他老人家的怀念也愈发强烈。这促使我在花甲之年拿起笔,  相似文献   

20.
父亲李立三冤死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家庭”被怀疑里通外国 我的父亲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经多方交涉于1946年1月终于从苏联回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母亲李莎也于同年10月来华定居,全家团聚,过了十几年相对平静的生活。母亲来华后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努力工作,热心为中国献力。她的作风、她的品质,党中央很多人都了解。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会见她时,还握手称她为“好同志”。母亲长时间保留苏联国籍,当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50年代末,中苏两党从友好到对立,又从对立到破裂,不仅彻底改变了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我们这样的“国际家庭”自然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