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炎黄春秋》2001,(8):17-17
7月21日,中央和首都有关部门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150多人在北京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 习仲勋。费孝通、程思远、任建新、季羡林。张岱年等数十位老领导、老学者为《炎黄春秋》题词致贺。习仲勋的题词是:“《炎黄春秋》办得不错”。 庆祝会由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方实主持,社长杜导正作汇报讲话。他说:帧黄春秋》在1991年由以萧克、费孝通。程思远为会长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创刊至今已有十周年了。创刊以来,她在宣扬爱国大团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特别是在坚持…  相似文献   

2.
3.
《炎黄春秋》2006,(9):80-80
1998年推出的《炎黄春秋》精品书系,系从1995年以前45期650万字中精心筛选出150万字的文章,分类编辑为:《政坛高层动态》、《重大决策幕后》、《历史迷案揭秘》、《名流写真》、《血荐轩辕》。书系出版一年后,即脱销。在纪念《炎黄春秋》创刊15周年之际,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书系再版发行,以弥补本刊早期合订本销罄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7月14日纪念《炎黄春秋》创刊15周年茶话会上,十几位同志作了精采发言,第八期登了几篇,这一期又登出五位的发言和贺信。第10期将刊出其余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2年,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将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和宁夏社科院党组的领导下,继续围绕通志、年鉴和续修三大任务,努力开创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炎黄春秋》2006,(8):75-75
2006年7月14日上午,炎黄春秋杂志社在北京万寿宾馆举办茶话会,庆祝《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周年。 杂志社社长杜导正首先向各位来宾致谢,特别介绍了出席茶话会的年过九十的老前辈:杜润生、杜星垣、张致祥、于光远、李昌、凌云、甘惜分,随后介绍了本刊从创刊起逐步形成的特点和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7.
丹心一片报炎黄。志昂扬,谱华章。建会十年,美誉震遐荒。为使神州流异彩,龙献瑞,凤呈祥。 中华两制固金汤。步康庄,路修长。不畏浮云,心底有朝阳。大汉天声呼一统,开新纪,铸辉煌。江城子——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胡吉祥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2007,(1):64-64
1998年推出的《炎黄春秋》精品书系,系从1995年以前45期650万字中精心筛选出150万字的文章,分类编辑为:《政坛高层动态》、《重大决策幕后》、《历史迷案揭秘》、《名流写真》、《血荐轩辕》。书系出版一年后,即脱销。在纪念《炎黄春秋》创刊15周年之际,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书系再版发行,以弥补本刊早期合订本销罄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李锐 《炎黄春秋》2006,(10):75-77
本刊已经连续两期发表了几位同志在《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本期最后发表李锐、袁鹰、韩刚、孙大午等同志的发言和白建钢先生的贺信。 在纪念会上,还有五位老同志表示了祝贺,并做了简短发言。 李昌同志建议:《炎黄春秋》不仅要走下去,还要走出去,站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战略大开发的高度,扩展视野。他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炎黄春秋》应该办成整个中华民族的春秋,和中央搞民族地区开发的大决策挂上钩。 于光远同志把《炎黄春秋》和人的一生做了比较。从少年时代走到青年时代,青年时代正当年,拳打脚踢,矛盾也最多。再往后年龄大了.地位高了,人也满头白发了。《炎黄春秋》现在是青年时代,正当年,要继续努力。 王强华同志回顾《炎黄春秋》的历史,讲到其前身《中华英烈》杂志,介绍了主办《中华英烈》杂志的温济泽同志和他在《炎黄春秋》创办初期的贡献。 钟沛璋同志谈到对陈独秀的历史贡献的评价问题。他强调说,陈独秀的巨大贡献是不可遗忘的。 戴煌同志说,对陈独秀的公正评价至今仍是一个问题。五四大街上的浮雕,把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挤到一旁,是不公正的。《炎黄春秋》要继续坚持讲真话。 陈模同志在准备的讲话中写道:我对《炎黄春秋》深有感情,当作必读与学习的课本。它是全国最好的党史杂志和理论杂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秉笔直书,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甄别了许多历史冤案,歌颂众多的忠诚积极、无私无畏、为党和人民建立功勋的人物。从第一年起,我每期到邮局、书摊去买杂志,以后14年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这个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最信赖的最好的老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月刊是在北京出版的一份以史为主综合性纪实杂志,由萧克、费孝通、程思远为会长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今年创刊十年了。这个杂志,对中国历史尤其对近代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论述,力求客观公正,秉笔直书,争取给人留下一笔观点正确,真实无误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值此《炎黄春秋》杂志创刊二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向杂志社全体同仁表示诚挚的祝贺!创刊于1991年7月的纪实性月刊《炎黄春秋》,是我会的一个学术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汪京 《炎黄春秋》2000,(12):75-75
编辑同志 :最近我常常想到 ,人生一世总要多一些良师益友才好。童年有童年时的小朋友 ,坦诚率真 ;青年有青年时的朋友 ,生气勃勃 ;中年有中年时的朋友 ,奋发有为 ;老年当然也有老年时的老朋友 ,坚定稳重。各个时期又会有各个时期的老师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以至读硕士学位 ,读博士学位……但有多少能称得起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呢 ?恐怕不会太多。即使是有不少良师益友吧 ,他们终究不能和你天天聚首 ,得以时时求益。我以为 ,各类刊物这时就是需要的了。刊物 ,不管是高标准考虑还是低标准要求 ,对读者来说至少应该能起一些良师益…  相似文献   

13.
李乔 《炎黄春秋》2006,(9):79-80
《炎黄春秋》是我最爱读的杂志,其爱读的程度,几乎超过了所有的书籍和报刊。这不是夸张,是真的。我自认为是《炎黄春秋》的“红色恋人”,开始是相见恨晚,继而海誓山盟,终至难舍难分。我是七八年前才读到这份杂志的,故日相见恨晚。没有任何人向我推荐,我也没有看到什么广告,但一接触,便放不下。因为我知道,我一展卷,就要和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些沉重而又非常重要的、不能回避的话题接触了。  相似文献   

14.
谢泳 《江淮文史》2013,(6):165-166
近几年来,每有朋友问我,现在有什么好读的文史杂志,我总是随口就说《炎黄春秋》、《同舟共进》,然后再加一个《江淮文史》。前两家知名度很高,而《江淮文史》知道的人还不多,但经我介绍,很多人也找来一读,读后连呼好杂志!好杂志!  相似文献   

15.
16.
17.
燕凌 《炎黄春秋》2006,(8):80-80
记得杜老润生在《炎黄春秋》2002年迎春座谈会上曾经说过:要把《炎黄春秋》办成《资治通鉴》现代版。我查了一下,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总共九千多页。《炎黄春秋》15年出了172期,如果每期都是80页,总共就是一万三千多页了。每页的字数也比《资治通鉴》多许多。总计应该有两三部《资治通鉴》那么多了。当然,重要的不在字数,而在于它是“现代版”。《资治通鉴》基本上是供帝王将相作鉴戒的,“资”的是专制统治的“治”。到了新中国,这些应该说是“俱往矣”。将近三十年前辞世的现代伟人,生前也经常把这部大书放在身边,大概从里面也曾领会到不少治国谋略,实行起来自然不会原样照搬,而是“还看今朝”,我们是身受其惠的。  相似文献   

18.
谢宁 《炎黄春秋》2001,(2):31-31
我热爱《炎黄春秋》,贵刊去年12期上《〈炎黄春秋〉是我的良师益友》那篇文章完全表达了我的心情。正因为她是一个高档次、有很大存查价值的刊物,我才不避“班门弄斧”之嫌,每期看后不厌其烦指出她的错别字和语病。新年伊始,有几点想法陈述如下:一、大部分是由于校对不认真造成的,如“志愿军”误为“志原军”,“莫斯科”误为“莫斯料”,“北伐军”误为“北阀军”,“日寇”误为“日冠”,“周扬同志”误为“周场同志”,“曾彦修”误为“曾曾修”,以及“地”“的”不分、“那”“哪”不分,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出乎意料之外”一类…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创办15年了。从体制上说,炎黄春秋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创办至今,炎黄春秋没有要政府一分钱,也没有一个正式编制一她走过的15年历程,似可作为中国报刊史上体制的探索的一个版本。当然,这是和我党推行民主、科学执政和各级领导的开放和宽容分不开的,允许我们探索,允许我们在探索中发生失误。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09,(3):F0003-F0003
2009年2月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徐孔主持,杜导正、吴思同志介绍了杂志社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