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若 《炎黄春秋》2001,(6):22-23
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927年被军阀张作霖下令绞杀,举世震惊。尤其是他被害后,停灵六年不能安葬,直到1933年春,在社会名流学者的奔走呼吁下,在进步群众的捐助下,终于在4月23日举行出殡和安葬。我的母亲刘静君和表兄刘导生都是这次治丧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我得以跟随母亲耳闻目睹了这段经历,并在我家里保存了近七十年的李大钊出殡的照片。李大钊原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牺牲后,校方每月发给家属50元抚恤金。这次治丧活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由北京大学公开出面,校长蒋梦麟任治丧募捐委员会主任,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傅斯年、周作人等名流学者任治丧委员,其中一些人虽然在政治观点和学术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情只有亲身经历它,才能深刻地感受它,对于晋南治丧习俗也是如此。2006年1月3日凌晨2时55分,母亲因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了,在治丧中才使我对家乡的安葬风俗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李大钊则是北大有名的教授、图书馆主任。由于信仰相同,他们同是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创始人,又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张国焘在1924年被反动军阀政府逮捕后,却出卖了李大钊。由于张国焘隐瞒了这段历史,所以李大钊在1927年4月英勇牺牲时,也不知道他所信任的学生出卖过他。  相似文献   

4.
1986年5月3日,享誉海内外的汉语言学大师、北京大学的王力先生去世。我既非其入门弟子,也从未谋面。其治丧委员会及其夫人夏蔚霞女士分别寄来讣告,邀我去京参加5月14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追悼会并向遗体告别,我因故未能成行,只寄去了哀悼的诗联。但我确是王力先生的私淑弟子。同他的交往受益长达30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龙潭老人杨耀海墓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墓主杨松轩之父、杨钟健之祖杨耀海先生是陕西华县龙潭堡的一位农民。墓碑碑文及铭是由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教授李大钊题写的。蔡、李二人同时为一位农民题碑,还是非常罕见的。据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杨钟健回忆说:“……到了北平,适逢蔡孑民先生任北大校长。其人道德学问,实足令人敬慕。尤以他在北大所表现之民主作风,影响于人者实深。又逢‘五·四’后之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的俊彦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之、高语罕诸先生均为我所崇敬之人物。”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 《神州》2008,(3):52-53
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是我的故交,至熟之友,通常都称呼他"守常"——这是他习惯用的别号和笔名。在1919年前后,我每次到北京大学讲课,在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必定去他图书馆主任办公室盘桓10分钟至20分钟,因为彼此很熟,他忙他的事,我进门或离去,均不打招呼。他主编的《每周评论》,我顺手取阅。他有时主动地要我看什么书刊,便顺手递给我,亦不加说明。我接过翻阅后,往往亦无表示。遇有重要书刊,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找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这一认识、解释历史的科学的思想武器,最先倡导用马克思的历史观来改造中国的传统史学。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史学思想史课,写出了《史学思想史讲义》(即已收入《李大钊文集》的《史观》等11篇文章),这是他对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史的系统研  相似文献   

8.
顾颉刚与李大钊关系的记载很少。应该说顾颉刚辨古史提出的古史观念与李大钊的史学思想不一样 ,但也有相通的地方 ,如他们都主张要打破“古代世界黄金说”。通过翻检各种著作与资料 ,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有关顾颉刚与李大钊联系的记载。顾颉刚较李大钊年少四岁。 1 91 7年顾颉刚升入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 (哲学系 )本科 ,次年李大钊受聘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当时因李大钊尚未受聘教授 ,所以顾颉刚没有听过他的课 ,二人应是“广义”的师生关系。1 91 8年 3月 ,二年级的顾颉刚写了一篇《上北京大学图书馆书》的长文 ,在创刊不久的《北京大学日刊…  相似文献   

9.
宋霖 《神州》2008,(3):76-8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平山县西柏坡村进抵北平。当远远看到古都城墙时,毛泽东激动了,他感慨地对同行的同志们说:"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此时,李大钊已经壮烈牺牲22年,他和他的忠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想起了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889—1927)的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生动地表达了他肩负变革社会的重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英姿雄风,很值得认真地学习和领悟。其实,李大钊的“铁肩”是从小开始磨练的。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的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之前就因息肺病而撒手人寰了。可怜的李任荣的妻子拖着身孕,艰苦度日。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诞生了。他的母亲苍白而憔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然而,因为过度的感伤和劳累,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在李大钊一岁  相似文献   

11.
霍英东原名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1922年,他诞生在香港一户舢板之家。父亲靠舢板驳运为业,终年劳碌不得温饱。因陆上无一立锥之地,被奚落为“水流柴”。他的童年是在极端贫困中度过的。17岁时,他的父亲在一次风暴中舟覆人亡,尸体漂流到荃湾附近才被家人找到。母亲将他安葬在青衣岛上。他的两个哥哥和母亲在风浪中曾被掀入大海,两兄死亡,母亲有幸被救起。这年他的大姐19岁,妹妹15岁,全家4口人的重担,统统压在母亲的双肩上。贫困无依、居无定所的霍家,后来流落到香港一个叫做湾仔的棚户区。霍官泰母亲没有文化,只能靠缝补洗衣维…  相似文献   

12.
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由沙滩搬到了西郊原燕京大学的校址。父亲身为副校长当然得随校搬迁。但据我了解,他和我母亲一样都不想搬迁,他们都喜欢独门独户的小院,宁静、安详。可父亲一向"明哲保身",逆来顺受。学校要他搬到新址北大燕南园,他就只身先搬去了,但我们全家仍然留在了靠近北海  相似文献   

13.
谭平山(1886——1956)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一生的革命历程十分坎坷,突出体现在大革命失败后,他脱离了共产党组织,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被认为是走上了第三条道路。那么,谭平山是怎样脱党的?造成他脱党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谭平山,广东高明县人。他早年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同盟会、国民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他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一段雪笙同志(1891—1945),学名泽杭,字翰荪,雪笙即雪生,是他从事革命工作时所用的化名,他是贵州省赤水县城东后街人。早年在家乡读书,一九二四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和反帝爱国热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李大钊同志等首先以北大为基地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  相似文献   

15.
本刊追踪     
《环球人物》2013,(34):14
中央明确禁止干部大办丧事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应带头文明治丧,简办丧事。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党员、干部去世后一般不成立治丧机构,不召开追悼会,举行遗体送别仪式的,要严格控制规模,力求节约简朴,严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借机收敛钱财。党员、干部应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并鼓励党员、干部去世  相似文献   

16.
正张太雷,1898年6月出生于江苏常州。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在斗争中,张太雷与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同时与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者周恩来、于方舟等结下了革命友谊。在李大钊影响下,张太雷开始接触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协助李大钊开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21,(8)
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有50多名成员(党员),邓中夏、李启汉名列其中。他们是同乡,是郎舅,更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共同用生命和热血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早期党员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太平里乡邓家湾村一个清末举人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1915年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考进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国文。李大钊应聘来北大担任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后,邓中夏有幸与之结交。在阅读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后,他很快觉醒,确信共产主义是中国的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曹云芳,生前系贵阳市南明区妇联主任和省、市、区政协委员。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与丈夫罗哲就跟随毛泽东主席一起干革命。他们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还曾住过一个大院。1958年和1960年毛主席两次邀请我母亲携儿孙前往北京叙旧,对我母亲关怀备至。罗哲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和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运动。1926年4月,罗哲得知毛主席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便携我母亲同往,受到毛主席的欢迎,即聘罗哲为讲习所教员,后又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经常向我的母亲和罗哲…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厐思纯 《世纪》2023,(4):62-65
<正>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一代伟人逝世后,国民党人在北京举行了空前盛大而隆重的治丧哀典,旨在宣传孙中山思想与动员民众。停灵祭吊期间,有数十万人前往中央公园公祭,表达哀思之情。时任北京政府商标局科长的乐嘉藻先生,以普通市民身份数次到中央公园参加公祭,并敬献了挽联,后又观看中山移柩出殡,在其当年的日记中留下一些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神州》2008,(3):28-33
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为了振兴中华,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并肩战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他们的光辉业绩,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们的战斗友谊,为人们永远传诵。1917年2月4日,蔡元培到北大正式就职。他主持下的北京大学,提倡思想自由,宣扬科学文明,为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提供了活动舞台,使北大成为与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