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苍柏(1888~1970年)系中国第一代银行家。曾任湖北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副主席。周小燕,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大师。此稿写于1985年。我父亲周苍柏去世15周年了。15年来,我深深地怀念着他。虽然他曾经是银行界实力人物,可他身后没有留给我什么财产。他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他那颗热烈纯真的爱国忧民之心,是他那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的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2.
一位家喻户晓的老人,离开人世已经两年多了,但他的名字和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就像他的情诗、情歌一样,至今仍在华夏大地和炎黄子孙中流传。他,就是一代歌王———王洛宾。青年时代的王洛宾被那遥远的地方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所吸引。他因而像夸父追日一样,沿着...  相似文献   

3.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11):16-17
今年是胡耀邦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他离开我们有16年了,但是他那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面前,我一直在深深地怀念着他。  相似文献   

4.
一、想起徐志摩 每当风雨,我眼前常出现徐志摩和陆小曼。 志摩和我同年。1931年11月19日,他去世的时候,我曾经在悼文中怀念他:“他36年的生涯,只是一个短暂的噩梦,他的生命也就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他有时雄浑倜傥,飘然物外;有时也几乎无路可走,苦闷万分。但是一切烦恼和矛盾,总是被他那浑厚的气氛所和谐了。他无异具备印度洋般宽广的胸襟,青铜铸炼的骨格,我没有一支妙笔可以描写他那真的姿态。……他又像是崇高的山峰,狂风暴雨要摧击他,乌烟瘴气要笼罩他、  相似文献   

5.
1966年9月4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余心清先生,走完了他那68年的风雨人生路。2006年恰逢他逝世40周年。  相似文献   

6.
石楠 《江淮文史》2004,(2):135-138
2002年正月初八,是亚明先生离开我们仙去的日子。虽时过两年余.我仍然感到十分悲伤。每当目光落在我为他写的那本书上,或是见到我和他的共同友人的时候,我眼前总会浮现他的音容笑貌,想起我与他的忘年之谊。  相似文献   

7.
王震同志逝世一年多了,他那朴素、和霭、敦厚,特别是他实事求是的好作风,给我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初识北海舰队训练基地主任王发令,他那一米七五的身高、黑红的脸庞给人的感觉是刚毅、果敢、睿智、沉稳。细心的人从那凝重的眉宇间,可以看出他似乎每时每刻都有太多太深沉的思考;从他不苟言笑的话语里,可以发现那双洞察力极强的眼睛是多么敏锐;他的神情并不很威严,但他的言辞、他的思想、他的工作作风,他以一个职业军人29年来所做出的一切,是那样令人不由得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我和萧三于1934年相逢,距今已有60多年的异国爱侣生涯了。 那是1934年10月底,我作为一个德国的旅游者前往苏联,在那黑海之滨的苏联作家疗养院所在地加格里的一天午餐时,与我同桌的是一位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很可亲的中国人,他就是38岁的诗人和作家萧三。我们一见钟情。几天后的11月8日是我23岁生日,一大束深红色的玫瑰花就是他那深情的爱情表白,它决定了我以  相似文献   

10.
在《艾炎画集》出版之际,他已被多种疾病所困扰而失去了作画的能力。这位香港出生的老画家———身经百战的刘邓大军老战士,在那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他是多么想画出香港那艳丽的紫荆花和香江上那滔滔的碧浪,来向他童年的家乡献上一份“百年回...  相似文献   

11.
田亮 《环球人物》2013,(2):78-79
韩德云始终留着他那标志性的半圈络腮胡,他开玩笑说:"不留胡子,领导记不住。"其实,他想让领导记住的,不是他的样子,而是他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建议。2006年至今,他已连续7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这项建议。韩德云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没有刻意要做这件事,只是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列奥·斯特劳斯的追随者,艾伦·布卢姆的名字是因斯特劳斯于1973年逝世后他发表的那篇《纪念斯特劳斯》的文章而为我们所知道的,因为他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下一代人对我们这代人的评价,将很可能取决于我们如何评价斯特劳斯。"  相似文献   

13.
满族工艺美术家、民族企业家毓瑞李德似乎不可思议,一个孩子何以对“玉”那么着迷?是喜欢那洁白那晶莹那玲找那剔透?还是那五花八门、小巧精致的造型和图案使他心醉?抑或是那新叶般能掐得出水的嫩绿令他神往?—一碗瑞从小便对“玉”独有情钟。他的童年是和“玉”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单人登顶珠穆朗玛峰,1980年. 梅斯纳尔曾经说过:"要是有人告诉你说,他在珠穆朗玛峰上体验了生命高潮,这肯定是在撒谎.那是个糟糕透顶的地方."那何苦还冒着身家性命的风险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呢?他回答说:"若没有死亡的可能,冒险就毫无可能."  相似文献   

15.
许韶明 《世界》2005,(8):21-24
30年的时间,他把印度的一个钢铁作坊发展成了总部在伦敦、注册地在荷兰、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泛欧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全球第一大钢铁公司。什么样的人舍得花1.28亿美元为自己买一座住所呢?不是比尔·盖茨,他那6000多平方米的豪宅价值也不过5000多万美元;更不是沃伦·巴菲特,他那乡下的老房子47年前买时为3.15万美元,如今市价也不会超过70万美元:那是谁呢?  相似文献   

16.
徐光硕 《世界》2007,(8):86-87
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回忆海明威初到巴黎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第次见到海明威的那个下午,他的样子。他是个相当英俊的青年,23岁。这之后不久大家就都26岁了。那是属于26岁的时光。在那两三年所有的年轻人都26岁。”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清明前夕,父亲不幸与世长辞,至今整整10年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10年来,父亲爱国为民的精神与他倡导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激励着我们。我们无法相信,父亲,他已经离开10年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对父亲怀思深切,心如潮涌。  相似文献   

18.
两个天才的相遇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许永远不会忘记1979年,那一年他刚好5岁,由于前苏联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也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移民潮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勇敢新世界     
两个天才的相遇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许永远不会忘记1979年,那一年他刚好5岁,由于前苏联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也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移民潮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文献整理的学术园地中,有位老人口诵手抄60多个春秋.他那清癯的脸庞上道道皱纹,记录了他数十年历经风雨耕耘不息的坎坷治学之路.他就是我国著名古籍整理专家胡道静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