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崧年,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二三十年代第一个把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罗丹、巴比赛、罗纳、伊本纳兹、罗素等翻译并介绍到中国。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活动家之一。1920年初,他在“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之间奔走串联,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工作。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又代表组织接受了朱德的入党申请。1986年7月张申府逝世时,《人民日报》发表讣告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北大肄业的教授 张申府…  相似文献   

2.
吴孟明 《炎黄春秋》2001,(10):35-35
2001年《炎黄春秋》第4期舒芜在《佳人空谷意,烈士暮年心——读陈独秀致台静农书札》一文中,对抗战时期陈独秀每月300元生活费来源问题引述了蒋梦麟在《新潮》中的一段话:“(陈独秀)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江津,生活一直由北京大学维持他,政府也要我们维持他。有一次我忽然接到他的一封信,说我们寄给他的津贴没有收到,是不是已经停止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中共党史研究》第2期,载左双文《国民党对晚年陈独秀的资助与陈独秀的态度》一文,我是相信作者的材料和考证的。作者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查得档案五件,均注有“密”字,系有关国民党官方以朱家骅个人名义,在1940年、41、42年三年向陈独秀分别赠款一千元、五千元、八千元,并有陈独秀1942年1月29日致朱家骅信,表示“以后如再下赐,弟决不敢受,特此预陈,敬希原谅。”1942年1月一次赠款八千元,有陈布雷致朱家骅信(档案一件),是陈布雷“呈奉谕示”即经蒋介石批准的。1942年重庆物价已大涨,此八千元已不可与抗日战争爆发前,即1937年上半年时的物价同日而语了。  相似文献   

4.
答读者问     
《文史精华》编辑部:谢志浩先生6月17日给贵刊来信(见贵刊11期),就拙作《陈独秀与蔡元培》提出二个问题,现在答复如下。谢志浩先生所提蔡元培于1916年10月2日由法国马赛乘船返国,乃确凿史实。笔者所撰9月回到北京,为稿件誉抄时的错误,实感抱愧.谨此向贵刊及读者致歉.并向谢志浩先生致谢!至于“陈独秀的文科学长无形中消失,陈独秀自此离开北大”。谢先生罗列了详尽的陈独秀离开北京的时间表,也是确实无误的。但是,笔者文中表达的是,北大改由教务长同的管理文理二科后,陈独秀文科学长一职已失,地与北大已无多大瓜葛。胡适也…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风雨飘摇的旧北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炎黄春秋》2000,(1):64-70
胡适在旧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无论在蔡元培长校期间的“新政”,还是蒋梦麟长校期间的“中兴”,胡适的影响重大。胡适本人长校的旧北大的最后三年,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艰难困窘、风雨飘摇的三年。随着旧北大走完历史,以蔡元培、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也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中国的教育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知道,从1917年1月蔡元培当北大校长起,或者确切地说从1917年9月胡适进北大当教授起,北大的一系列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正式揭开序幕。 在抗战爆发前的20年里,北大教育规模发展很快,尽管中间风云变幻、波折屡生…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中有《卯字号的名人》(一)、(二)、(三)等三篇,写的是与他同时在北大任教的几位属兔的名人。第一篇是讲朱希祖的,其次才讲了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和刘文典(叔雅)。在该书的《北大感旧录》(六)一节中,他又讲了朱希祖的另一些轶事。这大概是由于他觉得“这五位卯年生的名人之中,在北大资格最老的要算朱希祖”了吧!同卵字号名人中的陈独秀、胡适、刘半农等人相比,朱希祖的声名也许算不得十分显赫,今天就更鲜为人知了。然而,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北京大学乃至整个学界文坛,可算得上是位不可小视的重…  相似文献   

7.
说到陈独秀来武汉,大家多会想到1927年四五月间中国共产党在武昌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主持了这次大会。在事隔两个多月后的中共八七会议上,陈独秀被撤销了中央总书记职务。其实,陈独秀除这次在武汉停留约半年外,还有两次见诸史料的武汉之行,一次在1920年2月,另一次是抗战初期。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陈独秀在武汉的抗战言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陈独秀在武汉的抗战言论评析虞崇胜1937年9月12日到次年5月,陈独秀在武汉共住了半年多时间。政治上的落魄和长期的监狱生活,使他思想上不免带有悲观感叹的色彩。但是,自身的获释,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展开,又使他的政治意识一度振奋起来。在武汉期间,陈...  相似文献   

9.
本文这张双人照,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彭述之(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但是,谁是陈独秀,谁是彭述之?几十年来被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少人搞错。以讹传讹,直至今日。1982年2月,中国学术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载有四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的大型精装本著作《斯诺眼中的中国》第68页,把右边半张照片单独列出,说其是“陈独秀”。我当时正收集有关陈独秀的资料,一对照,发现错了,这是彭述之,左边的才是陈独秀。此错事出有因,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陈独秀因主编《热潮》杂志,发表猛烈抨击日本侵华及蒋…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博斯年“弃旧从新” 傅斯年颇有家学渊源,自幼即植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底。1913年夏,考入北大预科,仍修文史,绩冠群伦。1916年秋,升本科,入国文门深造。当时国文门有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名师授课,他们发扬的是仪征学统与章氏(太炎)的学说。傅斯年常与他们相过从。 1917年,蔡元培出长北大,倡学术自由风气。胡适回国后,出任北大教授,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文学革命。许多青年人团结到了他们的周围,其中就有博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 博斯…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0月15日,由于托派内部叛徒的出卖,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并连夜被押往南京。在老虎桥监狱拘押半年多后,国民党江苏省地方法院才以“危害民国罪”对陈独秀提起公诉。为什么关押半年多不审判?国民党特务介入,结果发现陈独秀十分顽固,因为陈独秀案无油水可捞,故迟迟不能开庭。陈独秀在被审判之前的关押中,国民党特务显然是介入了,并对陈独秀进行了劝降活动。时任国民党中统特务的徐恩曾,就在其《我和共产党斗争底回忆》一书中,对曾参与劝降陈独秀活动做了叙述,陈独秀“由上海租界引渡到南京,我们给予比对待一般共党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里还有监狱?当您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这个文题一下子就蹦了出来。北京大学在中国一直开风气之先,或好的或坏的都有。最大好事是以《新青年》杂志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此杂志由陈独秀初创于上海,落脚北大之后才阵容扩大,论锋逼人,震动全国,其影响、薰陶或刺激的可堪称中国之最;可最大坏事是什么?那就是“文革”之初,出现在北大墙头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我没有读过北大校史,仅从史料知道“五四”运动期间北大设有监狱。1919年五月四日下午,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有四五千人之多,群情…  相似文献   

13.
“抗战戏剧”,顾名思义,就是以抗日战争的题材用戏剧的形式去演出、去表演。那么,“戏剧抗战”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戏剧抗战”是“抗战戏剧”的变种,也有人说“抗战戏剧”和“戏剧抗战”是同胞孪生姊妹。其实无论“戏剧抗战”还是“抗战戏剧”,都是名词的展现。但它们却有着相互依赖又相互拆斥的关系。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供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人一看题目,可能会问:“孙叔平是一介书生,与萧县抗战能有何关系?”但熟知萧县抗战情况和研究萧县抗战史的人,无不认为孙叔平对萧县抗战有过特殊贡献,并因此接触到哲学,后来成为全国著名哲学家,在学术界有北艾(思奇)南孙(叔平)之誉。今天,我们回顾他从实践到理论的轨迹,以及他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尝试,对于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或者理论工作者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及其“总司令”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个伟大的运动和献给一代人杰陈独秀先生。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我利用参加“陈独秀与中国文化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的机会,访问了陈独秀晚年客居四川江津市时的故居──距江津市区三十多华里的石院墙。我们一行在江津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张荣华陪同下前往。因为近年到石墙院访问的人日多,当地政府已把公路从江津接通到这里。陈独秀最后三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陈独秀在坐了蒋介石五年牢之后,因抗战爆发出狱后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邀请陈独秀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10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5个名额,均为陈独秀一一拒绝。他也拒绝了…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陈独秀诞辰12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北京大钊学社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五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1999年12月7-9日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召开。由于研讨会是在俄罗斯公布原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的条件下召开的,会前又传来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修入稿已经决定把“陈独秀右倾降主义路线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传统观点取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前五十年以12月17日为校庆日,后五十年以5月4日为校庆日。大概因为五四运动发源于北大,北大也因五四运动而声誉大振,可惜有考据癖的胡适也没有把北大生日考证得很清楚,据陈平原考证,北大的真正生日是戊戌年11月18日,即公元1898年12月30日。北大二十七周年纪念时,鲁迅应北大学生会紧急征稿,写了一篇《我观北大》,提出北大的校格问题。“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今天有人把北大的校格概括为“独立”与“自由”、“自…  相似文献   

19.
武汉抗战时期,是指从1937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而在武汉办公(“临时首都”)开始,直到1938年10月25日失守,近一年时间。这个时期武汉不仅成了全国抗战的指导中枢,而且成为全国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和进步向上的象征。这个时期,与其前后中国...  相似文献   

20.
北大保安队声誉忽起,17年走出三百余名大学生令人瞩目,有的还考取名牌大学。这无疑是北大保安队的荣誉,对那些终获高等学历的保安,则是梦想的实现。说大一些,这应该算是“中国梦”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