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忠富 《文史月刊》2011,(12):27-27
晚清诗人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他出生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的学佛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一生研读了大量佛学经典,皈信佛教、崇尚天台,其对佛学的深刻了解使他拓展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并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知识转型"是近年来学界新兴的重要议题。欲探讨中国近代知识转型,除了分析近代西方科学式知识如何在中国建构之外,中国本身的转变绝对是不可忽略的议题。清代学术位居近代转折之关键,其学术特色与认知,代表前近代学者对传统学术及其发展之重要反思。本文就以晚清重要学者龚自珍为焦点,说明他如何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观点,上溯《汉书.艺文志》,分判"六经"与"六艺",一则为经学的千年传统厘出一个统序,建立起经学学术史观;进而梳理出六艺的知识系统,并直接与乾嘉以降所新兴的专门之学分相属系,勾勒出六艺之学的专业分化。这个观察,不仅说明传统经学在前近代中国所呈现的分化情形,也展现出清儒对传统学术所作的初步知识层构。  相似文献   

4.
李鑫 《丝绸之路》2010,(22):65-66
清末诗人龚自珍的诗歌雄放瑰丽、奇幻幽怨,呈现出"雄奇哀艳"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诗歌意象的构建偏爱孤绝美和萧瑟美,诗歌画面的营造与艺术意象的表现追求虚幻美和朦胧美,诗歌艺术结构的建立推崇离合美和跳跃美,诗歌语言的运用偏好瑰丽美和夸张美。这种诗风是龚自珍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遇等条件下复杂心态与独特审美观念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5.
曹康 《湖南文史》2014,(2):35-35
龚橙(1817—1870),原名公襄,字孝拱,又字昌匏,浙江杭州人,是清末著名诗人、大思想家龚自珍的长子。龚橙生于上海,少年时代随父宦游四海,常居北京。他自幼聪慧过人,能识满文和蒙古文,闲暇时常与京中一班公子哥弯弓射猎,演习武艺,练就了一身不错的马上功夫。当时的名士王韬盛赞龚橙“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士大夫家未见之书。孝拱少时,沉酣其中,每有秘事,篝灯抄录,别为一书,以故于学无所不窥,胸中渊博无际”。  相似文献   

6.
先父李洁之先生于1900年出生在清末广东兴宁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今年的10月19日是他的100周年诞辰。先父三岁时丧父,在只有一亩四分地的条件下,其母朱氏单独负起了抚养五个年幼子女的重担,家境相当困难。虽然如此,但客家民风崇尚子弟获得教育,其母在先父八岁时,仍将其送入私塾就读两年,随后又转入初等和高等小学就读五年。因经济不敷,被迫辍学,参加农作和在经营食品的作坊工作近三年。后又复读高等小学一年,直到1919年夏季毕业。  相似文献   

7.
高云亮 《黑龙江史志》2013,(15):141-142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诗文兼善,取得了很高的诗歌创作成就。他的诗歌中大胆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创了经世诗歌的新风貌。散见于龚自珍诗歌中的一系列诗学主张,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是中国清代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学家,又因其学务博览,对经学、史学、字学、舆地学、学等方面多有建树而被称为博学之家。龚自珍平生喜交游,与学名士尤多交结。扬州之地素以人为盛,乾嘉之际,扬州学派异军崛起,其学以博学通才而名世。龚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在清代堪称文史大家。其诗歌创作充分体现了尊情主张。无论从诗学主张比对,还是从诗歌风格考量,龚自珍的诗歌和袁枚的诗歌具有诸多共通之处。从"宥情"到"尊情"的升华使得诗歌的感情境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加之龚自珍和性灵派诗人的交际人脉,足证性灵诗派和龚自珍诗歌创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云亮 《黑龙江史志》2013,(17):130-131
龚自珍在诗歌创作上擅长诸体,题材广泛,取得了很高的诗歌创作成就。他的相当一部分诗作或抒发不平,或揭露黑暗,或呼唤变革,或情系民生,具有极强的批判现实主义成分。创作与现实交融,内容题材和创作手法上相互渗透,是其诗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徐明 《攀登》2007,26(3):114-116
马布利与龚自珍分别是法国和中国社会变革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他们都关注社会问题,都是先入官场而后隐居著书的。他们关于解决社会矛盾的诸多论述,对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中国晚清的思想解放,都分别产生了重大影响。比较二者的社会思想,有助于我们认清法国和中国在重大社会变革前夕的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提起黑旗名将刘永福的名字,人们很容易会联想到一个在越南抗法,在台湾抗日,铁骨铮铮,叱咤风云的威猛武将的形象,却很少人会想到,这个曾令外国侵略闻名丧胆的爱国反帝英雄,还有着善于经商的才能。  相似文献   

13.
唐娟  张萌 《丝绸之路》2011,(14):35-36
清政府在新疆实施行省制度是我国近代治理边疆策略中的重要举措。龚自珍提出的《西域置行省议》新疆建省方案尤为具体详备,不仅体大思精,措施具体,而且醒目于当时,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影响着后世,为1884年新疆建省决策的形成作了舆论上的疏导,并发挥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道成之际,经世致用之风重新兴起,西北史地研究渐成“显学”。龚自珍、魏源关于西北史地的研究以及开发西北、经营西北的思想体现了他们的经世意识,也具有一些近代意识。二人西北研究的经世目的、政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由于经历与时代的不完全相同而在经营西北、抵制侵略的策略上有明显差异。他们关于西北的历史、地理、风俗、制度、人17、文化的基础性研究,不仅对于历史、今天的西部开发有重要价值,而且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5.
旗帜鲜明反对“左”倾冒险 屡遭贬谪坚持真理不变 1930年6月,李立三提出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当作中国革命决定胜负的关键,并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这一计划传达到红三军团,当时上上下下,无不群情振奋,踊跃响应。 黄克诚听到传达以后,却有另外一种心情。他从南昌起义后的斗争实践中体会到,单靠打几座城市求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只有像毛泽东那样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方可逐步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力量,进而夺取一些城市。想到这里,他给军团长彭德怀写了一封信,陈述了现在…  相似文献   

16.
陈启文 《古今谈》2000,(2):11-13
我初认识陈省身教授,是在1984年9月9日在浙江嘉兴市政府侨务办公室。这位国际著名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数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外国籍院士,曾先后8次回乡探亲、讲学,每次我都参予接待,因而与陈省身教授、夫人郑士宁已十分熟悉,我们同姓,他们把我当小弟弟看待,无话不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达尔文全集》(13卷)主译者叶笃庄先生是本刊的老作者。这篇文章是他不久前在病床上为本刊所写。 《达尔文全集》去年出版发行后,我国著名著作家曾彦修、李锐同志曾给叶老赠诗表示祝贺。诗中说:“铁骨铃铮叶笃庄,狱中磨笔译华章、坎坷自养浩然气,遂与真经共短长。”这里记述并赞扬了叶笃庄先生1958年被诬为“美国特务”后,身陷囹圄,仍为翻译《达尔文全集》而笔耕不辍。据悉叶老病情加重,本刊特将他的文章及友人赠诗一并发表,以示慰问并资留念。  相似文献   

18.
德高,学博,识卓,资深,志人师表,位列《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之首也,为十万方志工作者所景仰。93岁高龄的傅老,竟然于1999年5月8日正午12时整,因呼吸衰竭,经抢救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当从电话中听到傅老的夫人梁德嫫女士(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传来的噩耗,随后又收到《讣告》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傅振伦同志治丧小组”所撰《傅振伦同志生平》。痛失良师益友,不禁久久陷于深深的缅怀之中。  相似文献   

19.
20.
1905年12月8日,湖南青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他的死是在悲悼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他的死是要他的同胞、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起来。他死了,但他是用他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他的死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历史问号。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南曾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都非常短暂,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个人中,谭嗣同(33岁)1898年被慈禧太后砍头,宋教仁(32岁)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黄兴(42岁)、蔡锷(34岁)则于1916年相继病死,唯有陈天华是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