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春,抗战进入最后阶段。美国轰炸机经常飞临上海上空,轰炸日军军事设施。父母担心流弹伤人,托一位朋友将我带回故乡淮安。在镇江搭船过长江,沿大运河向北行驶,沿途看见伪军如临大敌,一个个垂头丧气。进入苏北宝应水乡地区,那里是新四军的天下,人民安居乐业,一派欢乐景象。城里伪军有时趁月黑风高之夜,下乡偷袭,抢劫农夫的粮食和耕牛。当地农民只要敲响大锣,高声喊叫:"新四军来了!"那些胆小如鼠的  相似文献   

2.
曹晋杰 《文史春秋》2007,(11):36-38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坚守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3.
尹择 《铁军》2012,(10):17-18
今年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开国大将黄克诚诞辰110周年。黄克诚一生慎思笃行,明辨是非,有主见,不盲从,不谄上,不媚俗,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是勇于逆错误潮流而进的革命者。他的一些意见或看法,在当时的特定政治气氛下,尽管遭到反对或批判,但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或看法是正确的。刚正不阿。  相似文献   

4.
窦孝鹏 《文史春秋》2002,(12):51-53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组建,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1941年5月,由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组成的中央华中局成立,刘少奇任书记,饶漱石任副书记,陈毅等为委员。两个月后,饶漱石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2年3月,刘少奇奉调回延安,中央任命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  相似文献   

5.
旗帜鲜明反对“左”倾冒险 屡遭贬谪坚持真理不变 1930年6月,李立三提出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当作中国革命决定胜负的关键,并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这一计划传达到红三军团,当时上上下下,无不群情振奋,踊跃响应。 黄克诚听到传达以后,却有另外一种心情。他从南昌起义后的斗争实践中体会到,单靠打几座城市求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只有像毛泽东那样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方可逐步发展壮大红军和革命力量,进而夺取一些城市。想到这里,他给军团长彭德怀写了一封信,陈述了现在…  相似文献   

6.
渠冉 《文史春秋》2013,(10):33-38
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开国大将之一。他一生战功卓著,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由于他性格正直,宁折不弯,多次向上级进忠言,因而他又多次遭到误解而被降职。红军时期:差点在"肃反"中被捕杀掉黄克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黄克诚、尹子韶等人领导"永兴起义",农军占领了永兴县城,成立了永兴县苏维埃政府,李一鼎担任县委书记。参加起义的武装队伍合编为永兴红色警卫团,尹子韶任团长,黄克诚任党代表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黄克诚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求实求真而闻名于世。他在多个重要历史关头和重大问题上,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和远见卓识,及时向党中央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虽然多次遭受批判,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等大帽子,以致被撤职、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黄克诚,一生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曾经数次绝处逢生,虎口脱险。他虽身经百战,出人枪林弹雨,却从不曾负过伤。他那传奇般的经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躲过搜捕 1928年仲夏,中国革命在惨遭蒋介石的大屠杀之后,同伴的鲜血使共产党人有了新的觉醒:对于蒋介石高悬的屠刀,任何侥幸和退缩都会使年轻的共产党走上绝路,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于是革命的武装斗争燃起了星星之火。其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五团团长的黄克诚,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和党的指示,改任湘南农军第二路军游击司令,…  相似文献   

9.
易知难 《炎黄春秋》2001,(10):36-37
1959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错误地作出了关于所谓“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决议。随之,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留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我是军事人物分支学科的副主编。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林彪这个人物。首先是林彪能不能列条目上书?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认为,林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罪行,在历史上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在我国军事历史上他毕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黄克诚印象     
杨第甫是20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人生坎坷,饱经风霜,20世纪80年代卸去湖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中共湖南省政协党组书记的职务后离休,2002年10月18日去世。上世纪50年代,杨第甫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要职,在新中国首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领导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日事变”后,黄克诚奉党组织指示潜回家乡湖南永兴,秘密联络部分幸存的地下党员继续坚持斗争。 1928年初的一天,黄克诚到亲戚家串门,闲谈中听三伯父说有一位姓王的长官(即朱德的对外化名王楷)带着队伍从广东打进了湖南宜章搞暴动。黄克诚听后,明白是党正组织年关暴动,他预感到革命将出现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正>"马日事变"后,黄克诚奉党组织指示潜回家乡湖南永兴,秘密联络部分幸存的地下党员继续坚持斗争。1928年初的一天,黄克诚到亲戚家串门,闲谈中听三伯父说有一位姓王的长官(即朱德的对外化名王楷)带着队伍从广东打进了湖南宜章搞暴  相似文献   

14.
1959年7月初召开、8月中旬结束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这个以反“左”始、反“右”终的会议,最令人震惊的是,它把几个最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打成了“反党集团”。究其原因,是他们不迎合、不盲从,敢于讲真话,坚持自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当中,有一位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的将军。他从不察言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对于自己认为不正确的做法和决定,他不惜顶撞上级,自己丢官。也正是因为讲真话,他成为被罢官次数最多的开国将领。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干部。  相似文献   

16.
王贵胜 《炎黄春秋》2007,(10):23-26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他是因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颜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傅文辉 《文史博览》2013,(11):51-52
1950年9月,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在芷江召开的全区县委书记会议上,对剿匪、建政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后,随即风尘仆仆来到黔阳视察,并亲自指挥雪峰山的剿匪工作。黄克诚第一天在驻军415团留宿,听取了团首长和黔阳县委关于剿匪情况的汇报。第二天便亲临雪峰山区的大坪一带调查研究,指挥剿匪,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红彤彤大上海”帷幕下的受难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浩劫制造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是世人皆知的。谁又能想到,早在“文革”前的1958年秋,在号称东方大都会的上海,由当时主政上海的柯庆施一手策划的把地富反坏右及其家属赶出上海的非常举措,理由是为了建设“红彤彤的大上海”。这一没有来自中央的红头文件、没有大张旗鼓宣传的“不是运动的运动”,牵涉上海数以万计的群众,造成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南很多战士都是北方人,他们习惯吃面食,而湖南人的主食是米饭,于是,特地配给北方战士一周两次黑面馒头作为主食。黄克诚的警卫员是北方人,自然也不例外。黄克诚的大儿子第一次见到黑面馒头,出于好奇,就一个劲儿地嚷着要吃馒头不吃米饭。警卫员便将自己的馒头给了他,这时恰恰被刚赴任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碰见。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史书曾经遗漏的一段史实:1936年7月7日,红军40多人在缙云县三溪乡牛大坑村洪坑岭头寻找失联红军时,遭遇国民党军100多人的"追剿",红军英勇奋战,打了胜仗。近几年,经过查阅文献、寻找故人、调查核实,终于厘清了红军挺进师粟裕指挥的这一场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