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26年10月21日,刘少奇受中共组织的派遣从广州来到武汉.当时,国民革命军刚刚攻克这座古老的华中重镇.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的负责人李立三、项英、许白昊等迎接他.汉口友益街16号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办公的地方.这座西欧法式楼房,原是军阀吴佩孚的部将陈汉卿的私宅.北伐军攻占汉口后作为逆产被国民政府没收.这里曾一度成为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刘少奇就住在总工会附近的友益街尚德里4号楼上.他担任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在武汉开始了新的紧张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2.
项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从1922年4月入党到1941年3月13日被害牺牲,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了19年。抗战时期,项英作为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对于新四军的建立、发展和在大江南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改编游击队全面抗战爆发后,经国共两党协议,1938年10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南方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之后,在中共党史上,项英成了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时值他百年诞辰,作者觅其革命生涯的一些焦点时刻,向世人较客观地评说他的是非功过。项英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项德隆。1898年5月,生于武昌,父亲是县里管理钱粮簿册的职员。项英小学毕业后因父亲去世、家境恶化而辍学,12岁就开始了学徒生活。项英由于有小学文化程度,待人又热诚,在纺织厂两千多名工人中很快便成了活动积极分子。当时,中共主要精力集中于产业工人最为密集的铁路、矿山、海员、纺织诸行业中做工运发动,并从中发现优秀分子作为党的中坚力量。武汉铁路…  相似文献   

4.
一、项英在新四军工作中的功与过如何评价项英在新四军中的工作,如何看待项英在皖南事变中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的程度,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小说《皖南事变》中,黎汝清同志不仅把项英的错误描写成为造成皖南事变的错误,而且对项英在新四军三年多的工作,也是完全否定的。他在《代后记》中说:“中央在决定中批评项袁三年来对中央指示一贯阳奉阴违,并没有冤枉他”。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不够恰当。项英从1937年冬开始筹建新四军起,到1941年3月遇害的三年多时间里,是主持新  相似文献   

5.
一、项英在1940年11月3目前有向南发展的思想有的同志认为项英之所以率部滞留皖南,是由于他有个南进计划,徐君华同志《评项英南进战略》一文中,就引用了一些材料以证明项英有南进计划。徐文认为项英有“南进战略”的根据是:1939年12月23日,项英报中央军委《江南扩大力量受限制甚大,如发生事变难以应付》的电报中提到:在将来任何情况下,“独立开展南方局面以与北方配合,这在政治、战略上均应如此”。但此电的主要精神是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去战胜敌人,来配合江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徐文在此电  相似文献   

6.
项英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充实。本文试图通过对项英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解读和剖析,来探讨他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特征和积极作用,并对项英军队政治工作思想进行可能的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项英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充实。本文试图通过对项英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解读和剖析,来探讨他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主要特征和积极作用,并对项英军队政治工作思想进行可能的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评《项英传》有关皖南事变的论述金冶王辅一著《项英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对项英的一生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便于读者能对项英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但是,它的《战斗在新四军》和《在皖南事变中》这两章,除了对项英不适当的溢美之外,粉...  相似文献   

9.
向南发展并不是项英自作主张,项英也没有抵制发展华中的战略。项英的确不愿意离开皖南,中共中央也不愿意放弃皖南。随着国民党要求新四军北调,新四军军部的转移就由共产党内部的战略选择,转化为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筹码。194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四军从皖南全部撤离。为了制衡国民党对华中的进攻,中共中央要求项英在做好转移准备的同时,尽量拖延撤退的时间。12月16日,中共中央最终放弃拖延策略,要求皖南新四军迅速北渡增援皖东。由于没有得到项英的紧密配合,新四军遭受了惨重损失。中共中央在形势判断上存在失误,但项英对皖南新四军的失败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黎汝清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对项英的描写是失实的,甚至是歪曲的。为了把项英塑造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信用小人、妒贤嫉能、向党中央闹独立性的“失败的英雄”,作家不惜笔墨编造故事情节,例如:为了说明项英“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小说置基本史实于不顾,硬把叶挺与国民党第三战区谈判商定,得到新四军军分会和中共中央同意的北移路线,说成是项英不顾  相似文献   

11.
晓农 《文史精华》2002,(10):27-33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有着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新四军政委项英,竟被自己的亲信副官刘厚总杀害!这个出生于贫苦农家、对项英“无限忠诚”的副团级副官,在残酷斗争中动摇叛变,在杀害项英后即投效国民党特务组织,后隐匿在一家盐店打工。岂知天网恢恢,解放初期与昔日新四军战友狭路相逢,从而得到应有的下场。《叛徒刘厚总杀害项英前后》一文对此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王辅一 《江淮文史》2013,(1):127-135
最近,看到童志强《从高敬亭错案兼论新四军时期的项英——答王辅一》一文(载于本刊2012年第四期——编者),对笔者客观研究项英多方指责。但史实胜于雄辩,现作复如下:研究皖南时期的项英要弄清当时历史特点皖南是革命战略支点1937年  相似文献   

13.
项英是与皖南事变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人物。研究皖南事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项英。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  相似文献   

14.
1922年,李维汉从北京回湖南时,正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共中央要他先去南京、武汉,将中央关于声援罢工的指示信, 以及给湖北区委的活动经费带给王荷波、项英, 然后再回长沙。他在南京浦镇机车厂的一个工人集会上找到了王荷波,然后搭轮船逆江而上。到达武汉时,“二·七”惨案已发生,江岸站的罢工工人遭到萧耀南军阀的残酷镇压与杀害,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已壮烈牺牲,施洋被捕,不几天,也被杀害。  相似文献   

15.
汉阳兵工厂初名为湖北枪炮厂,是张之洞在湖北武汉兴办技术最为先进、影响最为深远、历时最为长久的兵器工业企业,与其相邻、几乎同时兴办的汉阳铁厂于1924年停产。因为汉阳兵工厂的特殊性,其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程度更为深重。工人阶级的反抗也更强烈。自汉阳兵工厂建成投产后,工人们反抗压迫剥削的运动就从未停止过。在该厂长达60年工人运动史上,涌现出一批工人运动领袖.而梁汉生、黄士显(两人为民国二年大罢工的组织者,罢工时被捕杀害)、黄五一(厂工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6.
正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一次震撼世界的政治斗争。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项英始终站在斗争的第一线,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积累了用鲜血写成的宝贵经验,得到党的"三大"的确认,被中共中央称赞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之一。京汉铁路是1898年开始修建,1906年建成通车,北起北京,南至武汉,为中国腹地交通大动脉之一,政治、经济、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项英正名———访军史专家王辅一少将文/平涛图/王辅一在风景秀丽的雨花台烈士陵园以南15公里处,静静地长眠着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风云人物———项英烈士,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以及皖南事变和项英烈士遇难55周年之际,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8.
一一九二六年冬,北伐战争胜利地发展到长江流域。当时的情况,一方面是工农群众运动的锰烈高涨,革命的大风暴笼罩着全国: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它们企图以直接的武装镇压来绞杀中国革命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鼓励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则公开叛变革命,投降帝国主义,四月十二日在上海掀起了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到了紧急阶段,——按斯大林当时的用语,中国革命进入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就是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一段历史时期。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大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武汉的工人运动在刘少奇同志的领导下,特别显得高涨。武汉解放后,工人组织得到迅速的发展,还不到两个月,工会会员扩大到三十万入。由于一月三日英帝国主义在汉口的暴行,武汉工人阶级联合其他各阶级革命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以自己的力量占领了英租界。一月六日,九江的革命群众,也以同样的方  相似文献   

19.
192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武汉,并在武汉度过了大革命的最后阶段.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武汉的经过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面临着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斗争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早在1926年9月,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即开始从各地抽调大批干部来汉工作.张国焘9月被任命为中央驻汉代表,12月又兼任湖北区委书记.9至12月,中央先后调彭泽湘、项英、林育南、罗章龙、陆沉、汪泽楷、聂荣臻、李硕勋等充实湖北区委.在此期间,李立三、刘少奇、毛泽东、吴玉章、恽代英、张太雷亦按照中央指示相继抵汉,以加强对北伐军占领地区的工运、农运、上层统战和军校工作的领导.加上原来即在湖北区委工作的董必武、陈潭秋、蔡以忱、许白昊、陈荫林、李求实、吴德峰等,党在武汉的干部阵容颇极一时之盛,工作也开展得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20.
1993年5月,我们几个同志参加了对青阳县的发展战略咨询以后,前往泾县瞻仰新四军烈士陵园和云岭新四军军部,在叶挺军长铜像前致敬,我当时即有感觉,为什么这里没有新四军副军长(实为政委,一把手)项英的铜像。不久,又听说项英的故乡武昌竖有他的铜像,并有杨尚昆的题字。1996年10月16日,我和左其煌、刘星同志在武汉市参加一个会议,会后我们一同到武汉市江夏区(原属武昌县)瞻仰项英铜像。铜像竖立在一个山坡上,从山下蹬了一百多个石阶,穿过林荫,便是一个大平台,项英铜像矗立在中央。他身穿新四军军服,面部微仰,庄严地凝视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