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文书S373号记载有十首诗,多不为人注意,唯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坦因劫经录》肯定其前五首为李存勖所作,对后五首则定为后人伪托,黄永武先生编《敦煌遗书最新目录》、《敦煌宝藏》时,前五首诗采用王说,后五首直名为《唐玄奘诗五首》。学术界基本接受了这种说法,对这十首诗没有提出任何疑议。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读这卷文书时,不难发现这种定名法存在许多问题:从卷子书写上来说,显系出自一人之手,那么为什么将两位时代相距甚远又毫不相干的一僧一俗的诗抄在一起,而前者为真作而后者为伪托?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31日晚7点,我接到郭胜伟同志的电话,说刚从《武汉宣传》上看到我悼念殷增涛同志的两首诗,并赞赏我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所作的挽联.放下电话我总感不安,因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挽联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董宏猷先生、陈伯安先生,我只是根据他们所作的挽联进行了局部删减调整,所以希望将这个过程还原,也消除一些误会.  相似文献   

3.
宝民 《文史月刊》2014,(11):57-57
读吴学昭女士所著的《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此书的排版方式,是通行的横排简体字,然而,读到本书的第5页时,读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一首诗——《红楼梦新谈题辞》,这首诗却是用繁体字印刷的,我在阅读中,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字体不统一的情况,我想,可能是为了表示庄重,本书中所有的诗全用繁体字印刷吧,  相似文献   

4.
陈铁民、候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四收有《冀国夫人歌词》七首,认为是岑参所作,并在题注中说: 《岑诗系年》:“闻一多先生曰:‘敦煌唐写残卷影片此六(应为七)首(第五首全缺)不著名氏,在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后,又格调视余篇较高,疑亦岑诗。’案裴冕于两京平后封冀国公,则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或广德二年前后公居长安时。”冀国夫人:冀国公裴冕之妻的封号。唐制,国公之妻例封国夫人。李嘉言先生《岑诗系年》与《校注》并谓“冀国夫人”是指冀国公裴冕之妻。据两《唐书  相似文献   

5.
少年时代,打动我的一首诗是戴望舒写的《萧红墓前口占》,诗很短,却又那么意味深长。大学读了中文系,《生死场》、《呼兰河传》都列在必读书里边。这些年做记者,有好几次,受访者都说到自己喜欢萧红。  相似文献   

6.
袁小伦 《炎黄春秋》2002,(10):75-76
笔者近日阅读《新文学史料》2002年第2辑周而复的《往事回首录》,想起一些诗坛旧事逸闻,并由周文提到的以为是郭沫若所作的一首诗想到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刘金柱 《百年潮》2012,(2):79-80
正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纪念鲁迅先生80寿辰写的一首诗。从此酒乡绍兴,又有了"名士乡"的美称。毛泽东主席是湖南人,爱吃红烧肉和红辣椒。周恩来总理祖籍绍兴,爱吃梅菜肉和绍兴酒。两位伟人,一豪放一儒雅,性格迥异,却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最佳搭档",被人们戏称为"湖南红辣椒与绍兴黄酒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苏辙集>和<全宋诗·苏辙诗集>中的苏辙佚诗进行考辨,发现<初春游李太尉宅东池>、<益昌除夕感怀>、<除夕>、<过豫章>、<诗一首>等五首佚诗不是苏辙所作,分别属于张方平、唐庚、黄庭坚、苏轼等人所作.开展苏辙佚诗的辨伪工作,可以使其诗集更趋完善,能促进其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田汉先生的一首佚诗劳造多年前,我曾听到几位耆宿津津乐道田汉先生的一首诗。诗曰:亚公痛哭辞漓水,闻道蔚湘更可伤。此去越城林壑险,好凭三户赶豺狼。田汉此诗是赠给李瑞熙的。关于诗的本事,其大略是:1944年,侵华日军作垂死挣扎,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以...  相似文献   

10.
刘浩歌 《神州》2012,(1):60-63
王彦善先生的诗、书、画在大陆省内外不少地方乃至一些外宾、港台颇有名气。说起诗、书、画,我想对王彦善先生的官品、人品首先解读。王彦善先生是一位朴实又有奋斗精神的宁阳人,泰山的灵气泰山之阳的沃土养育了这个农家子弟和宁阳小山村。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朋友们说,王彦善有读不完的诗、书、画人生。我觉得,并不是这  相似文献   

11.
胡绳先生80诞辰时,写了《八十初度》诗并一首80自寿铭。诗有“生逢乱世歌慷慨,老遇明时倍旺神。天命难知频破惑,尘凡多变敢求真”句,铭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惑而不解,垂三十载。七十八十,粗知天命”语。诗与铭对照读,颇令人感慨。孔子讲自己“三十而立”后  相似文献   

12.
柳诒徵先生(1880~1956年),字翼谋,晚号劬堂,又号盋山髯。江苏省镇江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先生七岁丧父(柳泉先生),母(鲍还珠太夫人)督课严,先生勤奋力学,十岁读毕《诗》、《书》、《易》,十二岁读《礼记》、《左传》。十四岁始习篆字,读《说文系传》。又读外祖父家藏《鲍氏课选楼合稿》、《海门诗钞》诸书。  相似文献   

13.
一、拜师学艺“寄萍堂上数恩情,立雪赢来泪暗倾。 一事无成余已老,人前怕说是门生!” 这是我的父亲王文农在垂暮之年怀念他的恩师齐白石老人所作的一首诗。 父亲祖籍湖北大冶。1932年从武昌艺专毕业后,为求深造,离开父母妻儿,只身前往北平,考入京华美术学院中画系。 一个崇尚艺术、由南方小镇来到名城古都的24岁青年,马上被京城一处处艺术殿堂所吸引,学习之余,他又积极结交良师益友、名人雅士,其间,认识了任北平印社社长、在艺术界极为活跃的湖北同乡吴迪生先生,二人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14.
梁元帝萧绎现存诗可百首,乃历代诸家辑佚所得,创作年代难得其详,背景、本事更是湮没不闻.笔者校点<元帝集>,得萧绎镇荆州时所作诗凡二十余首,遂总归一处,对其创作年代和背景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我在《武汉晚报》的副刊“夜明珠”上,发表了题为《留下》的新诗一首,当时有一位女读看了以后。她约我到汉口民生路口的工艺美术陈列馆一叙,见面后。她赞扬了我写的这首新诗,接着又说:“你要有一位名家指点指点,那就更好了。”我问:“你  相似文献   

16.
张礼敏 《民俗研究》2002,(4):111-120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升归里》)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村。据《寒亭区志》载:”(宋冢双届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双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  相似文献   

17.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季羡林先生很欣赏的一首诗,其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季先生的为人、为学正如陶氏的诗,本色、自然却又真淳。 漫漫求学路 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属临清市)官庄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终年以高粱饼子充饥,一年能吃上一两次白面就很不错了。6岁时,他赴济南投靠叔父,叔父对他很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从郭沫若先生的后人手中流出一本明末清初书法家宋曹的《重入金陵诗》册页。该册页是宋曹书写的自作诗17首,他于诗中将亲眼目睹的明清易鼎后南京的变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同时,其书法浑厚凝重而又挥洒自如,拙朴稚涩而又超逸隽美,雄健刚劲而又萧散雅致,格调不凡,与诗文在审美和达意抒情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李万鹏 《民俗研究》2007,(2):219-220
山曼先生离我们而去,深感痛惜,默哀之余,不由得有些凄凉而又怅然,人老了心境大半如此。噩耗传来,适近寒食,当晚试成《哭山曼》打油诗一首,以歌代哭,藉抒悼念之情。诗曰:  相似文献   

20.
李万鹏 《民俗研究》2007,(2):219-220
山曼先生离我们而去,深感痛惜,默哀之余,不由得有些凄凉而又怅然,人老了心境大半如此。噩耗传来,适近寒食,当晚试成《哭山曼》打油诗一首,以歌代哭,藉抒悼念之隋。诗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