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晔 《文博》2011,(2):55-57
中国古代官制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昌盛的时期,其中央官制制度基本沿袭隋制,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根据历史上封建国家中央官制制度发展的经验,汲取精华,之后衍生出具有决策、审议、执行、监察等功能的机构,共同组成唐代中央官制体系。唐代中央官制制度组织完备,分工明确,是封建社会发展至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自首减免刑罚作为定罪量刑的刑罚原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华法系所特有的刑罚制度,历代封建刑法都非常注重犯罪自首的问题。自首制度最早产生于何时,至今还无法律献的确凿证明。其理论基础是“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斯为过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科举的录取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来自当朝宰相的干预则普遍而强大。宰相对科举录取的干预分为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形式,它们相互独立排斥,此消彼长,形成了科举制度史上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封建化不断巩固的时期,然而在封建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河北地区却有一股胡化的潮流。隋末胡族的入侵,前唐东突厥的败亡与复兴,安史之乱之后形成河北藩镇集团是河北地区胡化的三个阶段。河北地区的胡化导致了两种文化的分野,事实上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央集团和河北藩镇两个集团,加速了唐朝走向覆亡的过程,对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受钱大昕和严耕望的启发,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为一种无官品的“使职”(而非有官品的职事官),就像节度使、盐铁使等使职一样,宰相只不过是皇帝任命的一个“使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宰相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取决於皇帝对他的信任,有相当程度的私密关系。唐初,皇帝沿用隋朝的惯例,通常以三省长官为串相。贞观年间,逐渐改派其他官员(如侍郎等)出任宰相。由於宰相是一种使职,与其他使职一样,在初期往往有许多使职名号,称号不固定,有许多变动。但从高宗朝开始,已逐渐统一为“同三品”和“同平章事”两种。本文考察唐宰相的使职名号及其命名逻辑,务求更进一步理解唐代宰相之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从唐朝单于都护府的兴衰过程、治所的变迁、辖境,及历任都护包括副都护的任职情况、都护的职责和选任制度等方面,对唐代单于都护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探讨,针对前人的一些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前人昕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 ,我国西部地区的行政区划曾发生过一系列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关内、陇右、剑南三道所辖州县的增置、省废、改隶 ,州县名称的更改、治所的迁徙、等级的升降 ,以及羁縻府州的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陶易 《文史天地》2012,(11):44-47
在中国历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权,无论品德优劣,才学高下,仅凭其出身就能跻身仕途,坐致富贵。“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荫封入仕的规定,左思所愤慨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隋唐以后,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以考试来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诞生,终于给天下的寒门士子开启了一扇读书做官的大门,科举制延续1300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相似文献   

9.
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宰相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宰相制由两汉的三公制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本文说明了宰相制度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并着重讨论了这个时期各个阶段谁为宰相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吕文利 《环球人物》2013,(27):87-89
因非凡文采深受重用因醉心权力死于非命上官婉儿,664年出生,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孕妇,有一天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一位神仙送给自己一杆大秤,说拿着这个秤可以称量天下。孕妇将信将疑,就找来一位算命先生,想算算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将来命运如何?算  相似文献   

11.
Unlike many of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New Zealand Prime Ministers have been generally satisfied to maintain only meagre support and advisory services. Their main source of non‐bureaucratic policy advice since 1976 has been a small Advisory Group of about eight members located within the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rigins, functions and evolution of the Advisory Group during the past decade or so. In particular, it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p and the Wellington bureaucracy, the changes to its operations following the election of the Labour Government in July 1984, and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into two separate offices — the Cabinet Office and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 in April 1987.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politicians, civil servants and Advisory Group members during the late 1970s and again in mid 1987.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由朝廷或地方官府出面组织编修地方志。现在校点的这部《陕西通志》,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由时任陕西巡抚赵廷瑞主修、陕西三原籍著名学者马理等人编纂的一部省级地方志书,共40卷。不过,当时的陕西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划概念,  相似文献   

13.
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满文本《黑龙江流域图》披露以来,不时受到学界注意。本文利用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对该图进行考证,确认其实为康熙《大清一统志·黑龙江图》,属于《大清一统志》康熙底本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俗文》是东汉末服虔所撰中国古代第一部俗语词辞书,在小学史与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然而由于这部书早已亡佚,有关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对此书性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将《通俗文》的佚文与《说文》《方言》《玉篇》《正续一切经音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古今辞书进行比较, 发现这部书所收语词不是方言, 而是民族共同语(通语)?不是专门收新字新词或冷僻俗字,而是东汉末正在使用的常用字词,其中有源自古汉语者,有源自方言者,当然更有大量的新字新词?因此认为《通俗文》的性质与《现代汉语词典》相类似,其最重要的性质特色是收词的通语性与共时性  相似文献   

15.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border trading betwee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shows tha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Great Wall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rule other nations like Mongolian; the border trading markets in the Qing were more than that in the Ming, and the folk trading along the Great Wa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management about the border trading by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embodied in the control of the structure and scale of border trading market and the mutual trading; the trading premise, the market nature, the market value for existence, and the market function of the border trading in the Qing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ing Dynasty. Translated by Chen Cheng from Qingshi Yanjiu 清史研究 (Studies in Qing History), 2007, (3): 73–86  相似文献   

16.
17.
从西安沿西铜高速公路北行,经三原,过耀县,在古镇黄堡南侧的漆水河畔,有一座雄伟的现代建筑,簇拥在一片碧树绿草之中,这就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对唐代道的研究,代不乏人,但多囿于旧说,鲜有突破。本文引用新史料,并对旧史料加以比勘考证,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道的演化提出了如下新观点:唐高宗永徽年间,已有十三道的区划;武则天当政时期,回复十道旧观;开元十七年(729年),正式形成十五部的规模;开元天宝之际,实有十六部;终唐之世,几乎没有"十五道"的说法,而是一直沿用"十道"通称。  相似文献   

19.
方以智在《通雅》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方言学理论,这些理论以今天的学术眼光来看,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中一些观点还富有借鉴意义。《通雅》一书记载的明末的许多方言现象,是我们了解明末汉语方言差异的珍贵文献。方以智及其《通雅》在汉语方言学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清代驻京喇嘛制度的形成与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敏 《满族研究》2007,(4):111-121
清代驻京喇嘛制度是清代宗教政策的重要内容,它在清代治理蒙藏地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对清代驻京喇嘛制度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对驻京喇嘛制度形成与演变共分四个阶段。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对藏传佛教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归附的喇嘛采取了优待的政策。入关前对藏传佛教的一系列做法,对入关后驻京喇嘛制度的实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可以说入关前驻京喇嘛制度处于萌芽阶段。驻京喇嘛制度形成于顺治朝,在康熙、雍正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乾隆时期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