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泉先生于1999年至2003年师从暨南大学汤开建教授。选择基督教教育和明清粤港澳社会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研究,撰写成学位论文《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1552——1911)》,于2003年5月通过暨南大学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2.
蒋超 《岭南文史》2008,(1):59-60
历史上,基督教曾四次传入中国。明清时期是第三次传入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天主教,还是后来的基督新教,都把目光锁定到中国,试图用西方宗教文化来渗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他们除了布道宣传以外,更多地利用其他手段开展宣教活动,其中教会教育是一种主要方式。粤港澳三地唇齿相依,潮汐相共,是中西文化最早碰撞的前沿。这与明清时期传教士的东来和随之而兴的教会学校有重要关系。对此,有论者指出:“教会的教育事业是基督教影响中国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明清时期粤港澳教会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这一地区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情况,学术界虽已做了大量研究,但仍嫌薄弱。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二战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为研究对象,初步考证了新加坡华人教会创办学校的历史,分析了影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加坡华人教会办学宗旨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所产生的效果。认为二战以前的华人基督教教育对教会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加坡华人社会在各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也成为影响教会教育,乃至基督教传播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华人社会的变迁,1885年前后卫理公会调整了教会学校的办学宗旨,从而使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家峰 《近代史研究》2000,11(2):177-204
由于农业具有和医学、教育同样的传教价值,早期农业传教士根据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的国情,针对中国教会一贯重视城市忽视乡村的策略,提出了“教会乡村化”的主张。这一主张激起了部分教会对农业的极大兴趣。本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讨论了教会与金大农林科为实现教会乡村化而进行农业教育和科技推广的过程。在教会乡村化和乡村基督化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成为传播基督教的媒介,基督教充当了传播农业科技的主体,对近代中国农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玉洁 《黑龙江史志》2013,(13):156-157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建立之初虽是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但却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近代教会女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近代教会女学开创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加速了中国女性解放的步伐,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都会区的几家华人基督教会为样本,分析了丹佛华人基督教会的历史与现状,教会的人员构成、参加教会活动的原因、教会运作模式及社会功能,反映了科州乃至美国中西部地区华人基督教会的基本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以丹佛为代表的科罗拉多州华人基督教会历史不长,规模普遍较小,组织结构较为简单。教会信众来源广泛,目前以中国大陆为主体,涵盖了两岸三地及东亚、东南亚等地华人。华人基督徒多从事医学、网络信息、矿业、会计和厨师等专业技术工作。尽管参加教会活动的华人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教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但作为丹佛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基督教会仍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社会组织,在团结华人,救助华人弱势群体,特别是在提供精神支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早期拜占庭的宗教争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玲 《史学集刊》2000,4(3):56-63
早期拜占庭基督教会的教义争论涉及三个基本派别(阿里乌派、聂斯脱利派和一性派)、两次大的起伏。这一争论,反映了在拜占庭统治下的不同地区人民维护其固有化传统、反对帝国政府暴政的意向;反映了基督教会上层统治集团(各大教区教宗)在基督教取得罗马-拜占庭国教地位之后,欲建立统一教会并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政治斗争。早期基督教会的教义争论和皇权的参与,确立了拜占庭政教关系的基本模式。促进了东方教会中神学思辩传统的发展,加速了东西方教会的分离,同时也使近东地区成为基督教异端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8.
我长期在基督教教会供职,对教会在武汉地区所办教育事业比较熟悉。自汉口开埠以来,武汉基督教为了传教与适应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需要,从1871年创设第一所膳宿学校华书院始,截至1949年10月1日止,曾先后开办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学校30余所。现将这些学校按高等院校、中等学校、职业学校三类,分述其简单沿革。  相似文献   

9.
陈垣基督教信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贤 《史学月刊》2006,24(10):83-91
关于陈垣是否宗教徒,此前学界一直未有定论。从教会档案、民国期刊以及胡适的回忆等各种资料可以佐证,陈垣是北京缸瓦市教会基督教徒。在缸瓦市教会他是一位威望甚高的教友,对教会管理事务有一定参与;在基督教界他对中国基督教教会的改造和本色化均有关注,也有亲身参与,但主要是以授课或者演讲的方式间接参与。从陈垣的散佚文章和著作的部分早期版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信仰的表达、他的宗教经验及有关于“罪”的信仰告白等,这些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10.
"遗民逃禅"是明清之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文献研究认为,明清之际岭南遗民"逃禅"呈现以下特点:(1)岭南遗民"逃禅"反复性;(2)岭南遗民"逃禅"①的目的性;(3)岭南遗民逃禅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起初,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在宗教上都是异教徒,但在7世纪,所有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及其臣属都皈依了基督教。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兴起,教堂捐等教会税开始见诸盎格鲁-撒克逊法典中。教会税是盎格鲁-撒克逊教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教会拥有政治权力,在民众中间拥有道德权威,但是,教会税也增加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沉重负担,使中世纪早期英格兰的乡村生活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已在中国天津、香港、上海、北京、广州等重要城市相继建立。此时的武汉三镇由于近代文明的影响,新型工业、新式教育、商业贸易呈现出初步的繁荣。一批知识分子、工商界上层、教会领袖等开始热衷于推动新的社会风尚。基督教青年会在武汉的活动由此应运而生。早在1906年,教会所办的文华书院、博文书院、仁济医学院等出现了基督教青年会的校会活动。与此同时,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把在远东扩展青年会运动的目标放在了汉口等城市。北美协会当时筹款200万美元,并决定四分之一用于在中国的八个大城市修建有现代设备的青年会会所,汉口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郭炳瑞 《黑龙江史志》2013,(13):136-136
赵紫宸一生致力于建构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相结合的中国基督教会,提出了宝贵的中国教会本色化问题和本色神学思想。赵紫宸的本色教会观,是他本色神学思想的重要构成。因此,我们对赵紫宸本色教会的代表思想进行探析,对建设中国基督教神学和教会文化生活方面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岭南地区 ,聚居了瑶、壮、黎等少数民族 ,其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少数民族社会文明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材料 ,试图从宏观上对明清时期岭南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所表现的共性与特点进行探讨 ,以归纳总结岭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与发展规律 ,对于婚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也作了论述 ,为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孔维烨 《神州》2011,(20):27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它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西两派。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天主教"。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自称"东正教"。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宣布为国教,并强制国民信仰东正教。  相似文献   

16.
孔维烨 《神州》2011,(9):27-27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它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西两派。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天主教”。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自称“东正教”。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宣布为国教,并强制国民信仰东正教。  相似文献   

17.
城市异端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异端运动发展到11世纪后,随着城市日益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心,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而出现的一种异端运动。它之所以在此时出现,除欧洲社会的基督教化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宗教狂热是其前提因素外,教会的世俗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教会内外信仰的普遍危机则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此外教会拥有的种种特权,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特权,在社会生活中,直接表现为阻碍市民阶层日益发展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的城市异端运动并不反对基督教及其教会本身,而只是反对特权及特权的化身。  相似文献   

18.
刘欣期《交州记》是六朝时期岭南地区较为重要的志书,遗憾的是该书早已散佚,仅见于唐宋以来诸书所引的佚文。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辑本,可以窥见刘书概貌一二,但由于辑佚工作的复杂,刘书至今还有些问题需要说明。通过对刘欣期其人、《交州记》同名异书以及《交州记》各辑本辑文的考证,可以完善刘欣期《交州记》全貌,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认为女性是人类原罪的罪魁祸首,对女性多持贬抑,这使女性在基督教中的影响多遭湮没。然而女性在耶稣的传教、早期家庭教会的发展和早期基督教人数的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为基督教的兴起和早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辑部 《岭南文史》2008,(2):I0001-I0001
《岭南文史》于1983年5月创刊,至今已走过25个春秋。创办《岭南文史》,是基于挖掘、整理、研究岭南历史文化遗产,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及文史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也希望通过这本刊物,给粤港澳及海内外广大读者认识、了解岭南本土历史文化及民情风俗,加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感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服务。如今,《岭南文史》这块学术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