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了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川陕会剿”和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集中全力,突破敌人的嘉陵防线后,又在涪江中游进行了著名的江油战役。江油战役从4月7日开始,4月17日结束,取得歼敌四个团,俘敌三千人的胜利。江油战役与嘉陵江战役一样,不仅打破了蒋介石的“川陕会剿”阴谋,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任务,摆脱了红四方面军面临的“优势敌人的联合压迫”和“川陕根据地民穷财尽”的困难局面。而且开辟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抵青川,纵横  相似文献   

2.
十四、毛尔盖会议前后的调整、部署会师前,红四方面军进入嘉陵江以西、岷江以东的地区后,张国焘就把在川陕苏区成立的地方部队改编为正规部队,这说明他已有放弃川陕苏区的打算。部队扩编后,约有10万之众。四方  相似文献   

3.
石仲泉 《百年潮》2004,(12):62-67
2003年9月走中央红军的长征路前,先去考察了红四方面军进行嘉陵江战役的主战场苍溪;在到泸定之后,又走了丹巴、道孚、炉霍、甘孜等地,这都属于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路,包括四川阿坝,以及陕甘宁地区的许多地方,红四方面军也走过了.这样,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走了相当一部分.2004年7月,再走长征路,主要是走过去没走过的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根据地及其由此出发进行的长征.近20天时间,走了达(州)、万(源)、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地区,这些大体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继续走从广元开始的红四方面军长征路,包括剑阁、梓潼、江油、北川、茂县、汶川、理县、宝兴、芦山、名山、雅安、天全等县.这样,总算弥补了此前走长征路的一些不足.至此可以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大体走完了.  相似文献   

4.
最近,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苍溪县收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同志的一幅亲笔题字“红军渡”。(图) 193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电示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同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以及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等,带领参谋人员,翻山越岭,沿嘉陵江东岸  相似文献   

5.
1913年2月2日,开国上将洪学智出生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双河镇。洪学智1929年参加立夏节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进入川陕根据地后,先后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起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6.
宋侃夫  齐特 《百年潮》2010,(6):22-29
会师前,红四方面军进入嘉陵江以西、岷江以东的地区后,张国焘就把在川陕苏区成立的地方部队改编为正规部队,这说明他已有放弃川陕苏区的打算。部队扩编后,约有10万之众。四方面军的几个军在建制上绰绰有余。而会师后,一方面军的五军团只剩下两三千人,张国焘就拨了两个团归五军团建制,  相似文献   

7.
川陕苏区货币两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货币两个问题的研究巴家云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入川后建立的,至1935年4月撤离,存在了2年零4个月。其全盛时期发展到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到渠县、营山,北达陕西镇巴等地,面积四万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是全国...  相似文献   

8.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它们和有关历史文献一样,是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就当年红四方面军留在四川广元地区的两条石刻标语(图一、图二)来分析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原因。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争论的。在一些党史资料和党史论著中,有些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结果。于吉楠在《张国焘其人》一书(四  相似文献   

9.
欢迎30万中央红军 6月12日中午12时,红一、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会师.毛泽东与张国焘通过电报约定在懋功两河口见面. 在前往两河口途中,毛泽东见到红四方面军张贴的标语——“欢迎30万中央红军”.他问红四方面军干部“你们怎么知道中央红军有30万?” 红四方面军干部回答:“根据张主席的公式推算出来的.” 在红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指战员称张国焘为“张主席”.  相似文献   

10.
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12月进入川陕边区到1935年3月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敌人对苏区不但进行军事“围剿”,而且进行经济封锁。因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为了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改善苏区人民的生活,还得进行必要的经济建设,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建立了工农银行和造币厂,发行了川陕苏区的货币,为巩固和壮大川陕苏区创造了一定条件。一红军入川时带来了一部份鄂豫皖区的一元纸币和一元银币,仅在党、政、军内使用。 1933年2月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公布了《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其中规定:省财政  相似文献   

11.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军事情报工作王明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军事情报工作是做得较好的,不仅为川陕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所进行的一系列胜利战争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湘、黔、川、滇地区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19...  相似文献   

12.
何每 《文史春秋》2005,(8):22-25
庞大恩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川陕革命根据地早期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1919年赴日留学,1925年参加共产党,1927年后改名吴永康,先后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及江苏省委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由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工作,随后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进入川陕,先后担任过红军总部秘书、川陕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工农民主政府经济委员会主席等职,后又随红四方面军渡河西征,任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7年3月  相似文献   

13.
1933年至1935年间,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于川陕革命根据地铸造、发行了不同质地、版式、面额的货币。从苏区货币装饰设计看,颇具特色。 川陕苏区货币的装饰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题材,一是表现形式。 1.内容题材:突出体现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宣传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所制订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妇女武装在建设和保卫苏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分析,对其所发挥的作用作以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32年2月结束了从鄂豫皖苏区西征的战略转移。挺进川北,在川陕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高度评价“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  相似文献   

16.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突围后,经过艰苦的征战,终于在川北取得立足之地,并着手开创川陕根据地。蒋介石急电陕军人川,并策动川军联合进剿。在这个关键时刻,红四方面军与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达成互不侵犯的协定,这对川陕苏区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而建立红军与十七路军统战关系的使者就是武志平。1933年3月,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在他担任十七路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的少校参谋时,西安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王右民、宋绮云向武志平传达中央“特科”的指示:通过可靠的关系建议杨虎城不要和红军正面冲突,并设法秘密…  相似文献   

17.
一、工农银行到江油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红军取得节节胜利的1933年12月4日成立的。总行初设通江县城,是中共川陕省委、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金融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制定苏维埃政府的金融政策,印制和发行苏维埃货币,促进货币流通,发展苏区经济,保障红军供给。总行行长由中共川陕省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兼任,行长以下设立秘书、财经科、保管科、运输连、警卫连等,负责总行各方面的工作。总行下辖石印局、造币厂、各县分行等分支机构。在川陕省苏区凡是全部或大部分解放的县均设工银行…  相似文献   

18.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进鄂豫陕边,转战陕南、川北开创了川陕苏区。对于这一战略行动,学术界的评价不尽一致。红四方面军撤离长期坚持的根据地,远距离转战,重新开辟新区,在红军战争史上是第一次。对此如何评价,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所谓“战略转移”,即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行动。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移川陕是不是决定全局的行动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庄严、肃穆的川陕苏区红军碑林、座落在广元皇泽寺南侧,距城西一公里。她背靠乌龙山悬崖,面俯嘉陵江南去,环山报水,松柏苍茂。林立的群碑与西安碑林被誉为一古一今的“碑刻双绝”。 穿过花墙圆门,步入全国唯一的这座“红军碑林”,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老帅题写的“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大型横匾映入眼帘。鲜花盆景簇拥中一座殿宇歇山式仿古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拾级进入敞廊展厅,厅内错落有致的陈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川陕苏区境内的长方形、圆柱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人川,开创了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