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葛夫平 《世界历史》2000,4(5):50-58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不止是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而且美、西、荷、葡等资本主义国家都密切注视这场战争的动向,作为英国的邻居、同时也为西方大国之一的法国也不例外,频频派遣使团来华,调整对华政策。本利用法档案和相关献资料,对鸦片战争时期法国政府的动向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具体揭示这一时期法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以说明拉萼尼使团的来华、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以及有关教务的谈判,标志着法国的对华政策实现了从窥视到加入侵华行列的转变,法国在近代中国的地位由此确立,影响力因此扩大,这对后来的法国对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商口岸与马戛尔尼使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商口岸与马戛尔尼使团[英]毕可思本文①主旨在于考察从通商口岸来看的通商口岸的历史。就这个目的而言,像马戛尔尼使团这样的事件既是有趣的也是重要的,毕竟马戛尔尼获得的指示包括传送对"一小块土地或一个分离的岛屿"的要求:实际上是萌芽期的特权。一、关于通商...  相似文献   

3.
胡岩 《中国西藏》2001,(3):12-15
今年1月5日,伦敦的一家报纸刊登了黎吉生(Hugh E.Richardson)去世的消息,并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生平。黎吉生这个名字,国内外从事西藏历史研究的人都耳熟能详。在近代以来英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和分裂我国西藏的阴谋活动中.黎吉生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他于1933年初次进藏,1936年随古德使团到达拉萨,然后非法留居.于1937年出任英国驻拉萨使团的负责人.并且在很长时间里兼任英国驻江孜商务代表处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黎吉生一度在重  相似文献   

4.
陈妤姝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45-59+132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两国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官方接触,使团成员们在华期间绘制了大量的中国图像,这些作品是成员观察中国时的直接视觉描绘,也从英国的视角记录了18世纪末中国的社会风俗和中英之间的重要政治交往事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整理并爬梳了使团绘制的中国图像在英美的主要收藏现状以及这些图像对欧洲"中国形象"形成所产生的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斌 《清史研究》2023,(4):35-47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帝的礼品中包含两箱图册。关于这些图册的数量、名称和内容一直比较模糊,进入清宫之后的流转也不甚明晰。本文依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礼品购买清单、乾隆六十三年清宫造办处活计档、民国二十五年清宫造办处舆图房图目等材料,揭示这些图册的具体信息,并进一步探讨其所反映的英国18世纪的社会面貌及其被选作乾隆帝生日贺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反观乾隆帝回赠给英王乔治三世礼品中的图册,也应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马戛尔尼使华事件中,原本"极有大体"的英王致乾隆皇帝的国书,因英国使团所聘华人翻译者有意识的改动,沦为一份属国"表文",而英国使团对此毫无察觉,坦然呈交清廷.此中出现的错误,虽非清廷君臣直接操纵所致,却也清楚地反映出乾隆盛世闭关自守体系下中外交往的重重阻厄,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此后几十年中英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在学术界拥有大量关于东方的研究资料,其中包括研究辽阔的新疆地区的文献。19世纪后半叶,亚洲、欧洲的一些人相继前往新疆,所以关于这一地区的研究资料大多是在那时获得的。1857年德国旅行家 A·施拉金特魏特开通了从克什米尔经叶尔羌前往喀什噶尔的路线。1865年英国大地测量学专家约翰逊经昆仑山抵和田,然后到克里雅河。1863年~1869年英国旅行家罗伯特·肖和海沃德曾在喀什噶尔探察。一年后,Д·福赛斯率英国首批使团抵达喀  相似文献   

8.
关于乾隆五十八年马嘎尔尼使团觐见礼一事,历来众说纷纭,不仅中英双方当事人记载不同,清代有关此事的记述前后也发生明显变化,乾隆时期的官方记述含意模糊。嘉庆时期则在官方记述中提出"恪恭成礼"说,构建英使团以三跪九叩之礼觐见的清晰表达,此说成为后世的主流观点。同光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觐见时行西式礼仪的记述相继现于报纸奏折,并被广泛征引。其后,三种记述及其观点并行不悖,影响深远。清人对乾隆年英使觐见礼仪的认识转变是与清代中西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摘译自克拉克·艾贝尔的《1816和1817年中国内地旅行与往返航行记事》(Clarke Abel:Narrative of AJourney in the Interior of China,and of A Voyage to and from that Country)一书的第三、第四章。艾贝尔是英国地质学会成员,阿美士德使团的首席医官和博物学家。这部著作于使团返英的第二年即1818年出版,其中包含有"最有趣的阿美士德使团到达北京朝廷的记载和对所访问国家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大量有关英文档案和中文档案证明英国侵占舟山的图谋由来已久,主要目的是利用舟山的区位、战略和资源优势建立一个大不列颠商业中心。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首要目标是舟山而不是香港。英国侵略者为摆脱侵占舟山后的困境,竟以撤军舟山为筹码,提出占领香港岛问题,遂引发中英关于舟山与香港问题的交涉。然谈判尚未结束,亦未签订条约,英国侵略者便强行武装占领香港岛,并诡称“割让”香港岛“已有文据在案”,以此掩盖其侵略行为。  相似文献   

11.
《1816年英使觐见嘉庆纪事》作者乔治·托马斯·斯当东(George Thomas Staunton,1781—1859)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汉学家,被誉为英国汉学研究的创始人,是英国著名外交家乔治·伦纳德·斯当东(George Leonard Staunton,1737—1801)准男爵(Baronet)之子。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George Lord Macartney)为特使的使团访华,伦纳德·斯当东任使团副使。时年十一岁的托马斯.斯当东作为马戛尔尼的见习侍童随团来华。在来华途中,他随同两位中国籍传教士学习汉语。1793年9月14日(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日),斯当东随同马戛尔尼及其父老斯当东一道觐见乾隆帝。由于小斯当东是英国使团中唯一会讲汉语的英国人,又是一个儿童,因此,深受乾隆帝的喜爱。1800年,斯当东被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聘为书记员,再次来到中国。1815年,他被选为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的管理机构———特选委员会(Selected Committee)主席,全面负责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事宜。1816年,英国政府任命阿美士德为正使访华,斯当东被任命为副使...  相似文献   

12.
张鸣 《文史天地》2014,(4):57-58
正清朝的康雍乾三朝,人称盛世。盛世的顶峰,就是乾隆朝。乾隆老儿活得最长,统治时间最长,干的事也真不少。当然,自我感觉也最好。自称是十全老人,其实就是封自家为十全皇帝。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当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皇帝也不例外。十全过后,王朝其实已经进入衰世。当年来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虽然使命一个都没完成,但已经看出了这个庞大的王朝,不过是条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罢了。王朝的衰败,不仅仅是钱都让乾隆皇帝花得差不多了,而且王朝的统治机器,已经严重老化。  相似文献   

13.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18世纪中英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中英通使的开端。对这一历史事件,人们已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深入考察。比如,这次使团来华究竟是否提出过传教要求?它是怎样接受和完成东印度公司交给的关于传教士方面的任务的?在这次使华过程中传教士所起的作用如何等等,就是如此。概括起来说,也就是英使访华与传教士和传教问题的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粗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4.
<正>马宗毅使团是清朝建立后琉球国派遣来华的第一个高级别的使团,担负琉球国与清朝建立交往关系的使命,意义非凡,十分重要。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汉文档案及日本冲绳县立图书馆史料编辑室编辑出版的《历代宝案》等史料,仅就琉球国王舅马宗毅使华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进行论述,敬请各位专家和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15.
施晔 《清史研究》2022,(5):136-144
<正>众所周知,在中英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马戛尔尼使华事件已为很多学者关注及研究,对于使团呈献给乾隆帝的英王乔治三世国书中译本也多有讨论。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无法解答,如引发乾隆帝极大不满的使团自译中文礼品清单现存何处?又如英王乔治三世国书除军机处档案中的《译出英吉利国表文》((1))及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英王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国书》中译本外,((2))是否还有其他版本?另如使团在得知所请各项皆被皇帝驳回后,是否又在出京南下途中再次提出过其他诉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以马戛尔尼使节团为例,阐明一种长期存在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调查”现象,以及这种行为建构非西方文明知识的过程,尝试以新的视角为使团研究另辟蹊径。马戛尔尼使节团经由科学调查所收集的各项情报,除增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外,更进一步被纳入其知识体系中,从而加大了中西文明力量的差距。使团虽未达成外交任务,却为西方带来新的中国观;而中国人最终未能了解到西洋文明的本质,导致接下来超过一个世纪在面对西方时的挫折。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调查”或许可说是使团惟一成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文献(连载一)几点说明80年代末,苏联的历史档案开始解密,90年代初俄国一些重要档案馆已经可以对各国学者开放,不少俄国报刊杂志也不断刊登档案文献。这个情况引起各国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  相似文献   

18.
《艾登备忘录》是英国政府1943年制定的对藏政策。其内容延续了英国一贯主张的“宗主权”理论,并以“西藏自治”来要挟中国政府。古德使团依照此政策在拉萨鼓动西藏自治之后,英国外交部又决定反思其西藏政策,但遭到印度政府和印度事务部的反对。从总体来看,无论《艾登备忘录》的提出,还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波动,都是出于英国对华总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清政府和明治政府先后首次派出大型官方使团出访欧美,时间均长达一两年。本文将从两个使团出访的结果和影响方面比较岩仓使团和蒲安臣使团的出访异同。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时期对外贸易相当频繁,经常向中原地区和西域及周边诸政权派遣使团,这些使团规模大人员庞杂,有官员也有一般随员,同时还有相当多的商人和僧侣,在一般情况下,使团成员都要携带一些纺织品或其他质轻价高的物品去贩卖,同时将其他地方的物产贩到敦煌市场出售,或经敦煌再转售到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