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秀亮 《文史博览》2013,(11):54-54
我国两宋时期,战争频仍,问谍备受青睐,可以说是一个谍战频繁的时代。而作为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城,聚集了全国重要政府机构,是最接近中枢首脑的地方,因而成为各地间谍的汇聚之地。朝廷为此曾多次下诏,公开招聘京城内外的能人来抓捕间谍,抓到一名赏钱三十万贯,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功名。而知情不报或掩护间谍者,不单家长要斩首,妻子还会被流放。可见,当时间谍已成为朝廷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玲丽 《沧桑》2010,(5):246-247
随着近期谍战片的热播,人们对于谍战片的关注热情再度升温。本文对建国以来谍战影视剧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细致梳理,总结出了三次谍战影视剧发展高潮;并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受众群体三方面对我国谍战影视剧的重新兴起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神州》2011,(7):86-87
《一双绣花鞋》该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改编自手抄本故事,向更纯粹的谍战片更进了一步。2003年一经播出,收视率就表现不俗。该剧延续了手抄本的风格,颇为惊悚,故事情节,悬念设置和敌我双方的斗争都处理得不错。《誓言无声》2002年首播,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为保护秘密回国参加我新型潜艇制造的华裔专家,北京反间谍局三人小组捉拿特务的故事。也可谓是风靡一时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4.
反间计、苦肉计、美人计,这部改编自“广州第一大案”的老电影涵盖了早年谍战片所有经典桥段在许多观众的印象里,如今的谍战影视剧取景地一般离不开几个地方:暗潮涌动的北平、龙虎争霸的上海、波谲云诡的川渝……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一座城市诞生了许多经典谍战片--广州。  相似文献   

5.
83岁的马尔兹曾在美国国安局、中情局工作,并投资4000万创办了世界最大的间谍博物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F街800号是一组灰红砖墙的建筑,古朴大方,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门口高挂着的"国际间谍博物馆"的牌子,尤其是"SPY(间谍)"一词,真能让人心跳加快。虽然20美元(1美元约合6.21元人民币)的门票价值不菲,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因为人人都有个间谍梦,而这里就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饶有趣味的是,这家国际间谍博物馆毗邻的就是美国间谍的大本营——联邦调查局。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叛逃特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中毒身亡的事情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让人们对各国叛逃间谍产生了极大兴趣。其实在整个冷战历史上,间谍叛逃的事,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7.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日军派出为数不少的间谍潜入中国,四面出击。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忍者般潜伏已久的日本间谍,在大清国的内部发动了致命的打击,其影响甚至超出军事层面。不过,日本间谍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不少人难逃中国人民张开的恢恢天网,命丧中国,走上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8.
刘晓蕾 《文史精华》2013,(2):29-36,1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在蒋介石的亲自授意下,由戴笠策划,向汪伪政权最高军事当局派遣了一名少将级的高级间谍。这名间谍活跃于伪政权的上层,成功地猎取了大量的军事政治情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伪政权的军事走向。在日本投降时,这名间谍又成为汪伪首都南京风云一时的人物。其后又在国民党高层活动,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10世纪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末就出现了间谍,其名字叫伊尹。间谍出现这么早,间谍工具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四大发明”。  相似文献   

10.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间谍"开始在西方各国四处"现身":"中国网络间谍攻击美英法政府网站","中国技术间谍盗窃德国高科技情报","中国航天间谍在俄罗斯吸纳航天科技情报"……2007年,"中国间谍"从年初就被热炒,到岁末仍是焦点。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日谍刺蒋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泽庆 《文史春秋》2007,(10):24-25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曾出现过一系列重大泄密事件,不仅使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就连身为国民党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也险些被日本间谍刺杀。经过紧张调查,国民党当局在其内部破获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组织。更令人震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14,(6):4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最近审理了两批美国间谍在我国进行阴谋破坏活动,危害我国安全的重大犯罪案件。第一个案件的罪犯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日本厚木的间谍机关间谍特务分子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  相似文献   

13.
论文梳理总结了"华人间谍威胁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成因和影响展开了分析。近年来,随着中美在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强,美国政府关于"华人间谍威胁论"的炒作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因为日益增多的中国留学生、科学家"回流"参与中国人才吸引计划,引起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华人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某些华人个体的不当行为,为"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出现提供了口实。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本质是,抱持冷战思维的美国政府以中国为假想敌,通过人为捏造华人"间谍"活动的规模与危害,借以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对华政治策略。然而,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影响是双向的。美国政府通过加强反"间谍"起诉,收紧留学生签证政策等方式,一方面阻碍制约了中国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国的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4.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被称为二战中的转折之战,为了这场战役,盟军进行了庞大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利用间谍也是其中之一。在那些有着传奇色彩的间谍中,被认为发挥了最大作用的是一个代号嘉宝的间谍。  相似文献   

15.
正近些年热播的民国时期谍战片中,或多或少都提到陕西汉中。比如,谍战剧《潜伏》曾说到中共在延安抓获了军统的潜伏特务李涯,代号"佛龛"。剧中说此人十分了得,是军统"汉中特训班"训练出的高级特工。军统为换回此人,不惜代价,用捕获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进行了交换。又如谍战大片《风筝》,剧中也提到军统从  相似文献   

16.
王硕 《湖南文史》2011,(7):31-33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被称为二战中的“转折之战”,为了这场战役,盟军进行了庞大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利用间谍也是其中之一。在那些有着传奇色彩的间谍中,被认为发挥了最大作用的是一个代号“嘉宝”的间谍。  相似文献   

17.
广运 《文史春秋》2002,(1):25-33
1965年5月19日日凌晨3时,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烈士广场,公开绞死了一个名叫伊利.科恩的以色列间谍。他在3个月前被捕时就被叙利亚报界称为“间谍大王”。这个以色列摩萨德间谍成了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身份认知,是间谍片的经典议题和魅力所在。安吉丽娜·朱莉,饰演一个美、俄双面间谍,动作凌厉,节奏干脆。上映前出人意料地发生了美俄交换美女间谍的新闻,更令片子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的电视剧《暗算》爆红开始,谍战题材再度成为中国影视创作的香饽饽:《潜伏》《风声》《伪装者》,还有在建党百年之际即将上映的大片《悬崖之上》。为什么说是"再度"呢?事实上,早在六七十年前,谍战片就已经是中国电影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里,特殊的国际政治氛围使这种类型片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荧屏上谍战片大热,叙述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的明争暗斗。情不自禁,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53年亲历的一段厦门反特岁月。1953年春天,厦门前线驻军根据上级决定,设立了对金门国民党驻军有线广播组,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