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少清 《沧桑》2008,(6):93-94
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刑事诉讼的重大结构性缺陷,使审前程序丧失了诉讼构造的基本格局,因此,建立我国的审前司法审查制度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在审前程序中设立一个中立的司法裁判机构、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我国的司法救济机制和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修梅 《攀登》2015,(1):135-14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不仅有利于推动保障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程序公正,实现保障人权的理念,从而促进实体公正,使真正的司法公正得到实现。同时,有利于促使侦查机关相关办案人员提高素质,提高侦查技术水平,改进传统的侦查方式,规范侦查取证行为,避免非法取证的发生。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推进,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条文规定仍有不足之处,急需立法者予以重视并寻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郝爽 《区域治理》2022,(9):101-104,173
在紧张的司法资源背景下,诉前程序对于推进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审前筛选、缓和对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期限制度的存在、完善与发展也有其正当性理由.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期限制度的相关考量因素加以阐述与分析,考虑对履职期限有一个刚性到弹性设置的转变,使其可以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4.
管锋 《沧桑》2009,(2):72-73
刑事预审是庭前审查准备程序中的重要活动,主要是对案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进行审查。完备的预审制度不仅具有审前筛选和证据展示的功能,而且它还有利于保障庭审的高效进行,也有利于被控告一方对是否起诉的审查行使参与权。同时,设立刑事预审制度对我国的现行的刑事诉讼产生诸多影响。为此,通过和国外预审制度的比较以及联系本国的司法实践活动,本文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刑事预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景海芳 《沧桑》2010,(4):60-61,104
随着经济的发展,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犯罪种类不断增加,而传统的诉讼程序繁琐,积压了大量的刑事案件,从而影响了诉讼效率。刑事案件的审前程序有不同方式的分流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合理扩张是提高效率,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贺国瑞 《沧桑》2009,(6):84-84,95
传统的刑事诉讼职能学说的基础在于辩诉对抗、审判中立的对抗性诉讼构造,由于这一构造本身的固有缺陷,决定了传统刑事诉讼职能的局限,因此,本文在对传统的刑事诉讼职能学说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诉讼和解这一新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会法庭专门审理有关宗教异端、巫术等案件,进行"宗教裁判"以维持教会权威的司法机构。宗教裁判所有一套严密的制度,由告发、审讯、判决、执行四个阶段的程序组成,本文主要从此诉讼程序的角度对宗教裁判所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王迎朝 《沧桑》2008,(6):110-111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诉讼程序的两个重要价值诉求。辛普森被无罪开释的原因在于美国注重程序公正,佘祥林被冤枉的原因在于中国"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理念。强调程序优先会使放纵犯罪分子的可能性提高,但至少实现了程序上的正义;强调实体优先不必然实现实体公正,甚至易导致冤假错案,结果是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均可能得不到实现。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两难抉择中,程序公正第一、实体公正第二的司法理念理应被我国采纳。  相似文献   

9.
"覆"是秦汉诉讼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以往学者多采纳沈家本"重审察"的解释。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的考察,可发现"覆"不仅用于二审、重审、再审案件,亦用于一审案件,因此不宜将"覆"定义为"重审察"。目前所见"覆"的案例一般为上级机关主理或由上级机关指定某机构(或使者)主理的案件,主理的程序包括立案、侦查、审判、复核、监督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亦可进一步考察秦汉文献中"复""复案""覆讯"的含义。秦汉时期诉讼制度中"覆"程序的存在,反映了当时司法体系和诉讼程序的复杂以及审级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崔玉彬 《沧桑》2009,(2):80-81
公诉事实认定权是审查起诉权的重要权能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公诉事实认定权因缺乏制约而容易导致“承办人怎么汇报就怎么定”的局面,造成公权力的滥用。因此,需要从程序上对公诉事实认定权进行外部制约和内部制约。外部制约是指让刑事警察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介入审查起诉程序,形成具有诉讼构造的审查起诉程序;内部制约是指要求承办人在认定公诉事实时明确说明认定理由。  相似文献   

11.
冯萍 《攀登》2007,26(4):133-134
侦查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追求刑事诉讼公正价值目标的体现。本文拟就我国侦查模式改革的走向以及与侦查相关法律的修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古罗马的前期,犯罪行为按照“公犯”与“私犯”进行划分,与此相适应,刑事诉讼程序也被区分为基本的两类,即“公犯之诉”与“私犯之诉”。本文以两类诉讼制度、事实为根据分析了古罗马刑事诉讼的动力和诉讼模式的特征,以期对我们今天在不同的诉讼制度之间进行选择与取舍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异地诉讼是指改变案件的原管辖地,依法移送案件至异地受理的诉讼活动。秦汉时期司法程序的重要原则是"一法行之于一国",异地诉讼即是保障这一原则的重要程序。当时的异地诉讼程序包括"合"与"分"两大方面:将共案但分系异地之囚"合"于一处的司法管辖;在一定条件下将本地之囚"分"于异地审理。秦汉时代设立异地诉讼程序,是防止地方干预司法的重要策略,对维护司法公正与统一的司法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娜 《沧桑》2009,(2):86-87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被虚化以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致使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应取消“公诉转自诉”的规定,建立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立法上建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6,(5)
中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应解决群体性纠纷的需求,在合理借鉴西方团体诉讼、集团诉讼等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而创设的权利救济制度。曾一度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超前性、立法技术较高的制度。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院的司法能力、司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代表人诉讼制度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这一状态在现有的政法传统和司法惯性的作用下有可能还会持续。因此,基于现实的考量,中国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在私力救济、行政干预、社会组织和律师介入等方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马俊祖 《攀登》2005,24(1):96-98
本着重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性质和现状,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该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谊程序涉及的法哲学理论,提出了完善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两大法系的代表国家美国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并从理顺执法体制,优化侦查机制检;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法律监督权制约行政权;利用大数据,构建大平台等三个方面探究对我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吴志伟 《神州》2012,(33):167-167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举措,就增设这一制度而言,应当说几乎没有争议,但是实行一审终审方式,尤其是是否应当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机制作出必要的规定,存在很大争议。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小额诉讼程序作了一审终审的规定,在最大限度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优势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对其内在程序缺陷的补救。  相似文献   

19.
王姣  刘恒 《沧桑》2013,(4):140-142,149
目前我国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只涉及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范围的内容,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并未涉及。相比较而言,域外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但是其共同的目的保护公共利益是一致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构建可以在适合我国国情及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集团诉讼制度、英国告发人诉讼制度等等,并从中分析并借鉴其中对我国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司海林 《神州》2013,(31):231-231
现行法律规定中虽对审查起诉阶段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做出相关规定,但是实际实务中,由哪个部门负责提出司法精神病鉴定、提起的程序如何、鉴定机构如何确定、鉴定人员如何确定、鉴定意见如何审查判断等问题需要加以分析。鉴于国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程序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规范刑事诉讼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迎合了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